小议初中文言文教学

时间:2022-09-19 06:00:37

小议初中文言文教学

摘要: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难点,大多数学生认为文言文枯燥无味,不好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质疑,通过大量的诵读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从而化枯燥为形象,化无趣为有趣,化困难为容易。

关键词:文言文 兴趣 诵读 教学

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习文言文,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良好的语感,而且对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丰富其文化素养非常重要。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适应新形势下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在文言文教学中,本人就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着兴趣而非任务去学习,才具有最大的收获空间。学习文言文更需要教师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时刻使学生保持一种学习的轻松感、愉悦感和新奇感。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因此,课堂的导入、情境的创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在开讲阶段注意根据课文内容,采用最佳的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导入法有多种多样,如:介绍时代背景导入,褒扬价值导入,释题导入,引录诗词名言导入,描绘情景、渲染气氛导入,直观教学导入,制造悬念导入,简述故事导入,激发感情导入,等等。一篇课文的导入只能用一种方法,所以一定要选择最佳的、最有效的。如教学《唐睢不辱使命》时,老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张艺谋导演的影片《英雄》的故事梗概。教《出师表》时,可说说扶不起的刘阿斗的故事。用诸如此类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

二、重视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文言文语感教学的重要方法,是整体感知语言的有效途径。停顿、重音的准确处理,语速、语调的准确把握均可唤起想象,引起共鸣。学生口与耳会,眼与心谋,整体感受文言文的情味理趣。通过诵读,其中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就记住了,古人说话、写文章的语气、语调、方式、方法也就品出来了。诵读越多,越能触类旁通。如学生在诵读《岳阳楼记》时,要领会洞庭湖胜景、岳阳楼阴冷、晴明景象等画面的意境,要求学生边诵读、边意会,力求使自己沉浸在文中所创设的意境中,读出感情、读出气势,为下文的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也作下了铺垫。

三、鼓励质疑

学贵有疑。使无疑者有疑,使有疑者无疑,这样才能学有长进。学生经过自读发现、提出了疑问,那么教者就要帮助学生解除疑问。古人云:“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就要求教者在解惑时不是直接教给学生答案,而是要注意引导、启发,让学生大胆的提出疑问,展开讨论,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无意中发现蕴藏其中的“真金”。学生的质疑问难的精神一旦被肯定,他们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四、强化积累

文言文与我们相隔年代较为久远,学生对于文言文的语言习惯很不熟悉,这就使学生理解文言文有一定的困难。要指导学生学好文言文,必须指导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感性材料。没有必要的语言积累,学生就无法真正地领悟课文内容和语文知识,而要进行语言积累,背诵是十分有效的途径。背诵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快对知识的消化,培养感悟语言的能力,同时又是语言积累的重要手段。《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把文言文的背诵提到了突出的位置,明确指出“中学生应该能够诵读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并能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总之,文言文教学应遵循学生身心规律和文言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和稳妥的教学方法,彰显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精心指导的语文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整体能力。

上一篇:小学生在数学课堂动手学习的有效导向 下一篇: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接受环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