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系部资料室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19 05:07:07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系部资料室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系部资料室是高校文献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图书情报工作运行的主要渠道之一,在高校教学与科研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系部资料室建设的现状及其成因,提出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系部资料室的建设原则和对策。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系部资料室;图书管理

作者简介:李建平(1970-),女,湖南邵东人,邵阳学院政法系,助理馆员;王放银(1965-),男,湖南邵东人,邵阳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处,教授。(湖南 邵阳 422004)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223-02

系部资料室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文献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图书情报工作运行的主要渠道之一,[1]肩负着为教学与科研服务的重任,是图书馆服务功能的补充与延伸,[2,3]是提供图书资料服务的最基层单位,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系部资料室建设的现状及其成因

1.现状

(1)管理体制不健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系部资料室在行政上多属所在系部领导,业务上同时接受学校图书馆的指导。从表面上看,这是一种体制很理想的双重管理模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管理体制往往容易形成事实上的“管理真空”,出现两不管的尴尬局面,图书资料重复购买现象常常发生,影响资金使用效率,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服务功能有限。首先,系部资料室普遍存在专业性强、学科涉及范围窄等问题,往往难以满足师生开展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教学科研对图书资料的需求,限制了其正常服务功能的发挥。其次,系部资料室一般只对本系部教师及部分高年级学生开放,图书资料资源不能共享,影响了图书资料使用效率的发挥,也给其他系部师生带来了不便。

(3)经费投入不足。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图书经费本来就非常紧张,能够直接投入系部资料室的经费更是捉襟见纣,很难满足系部师生教学科研对最新专业图书信息资源的需求。

(4)管理手段落后。系部资料室多以人工操作为主、计算机管理为辅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高速发展的图书信息资源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需要,影响了数字化、网络化图书信息资源在系部资料室的利用。

(5)人员素质偏低。新建本科院校系部资料室资料员多是引进人员家属,加之编制有限,一般只有1名资料管理员,有些甚至还要兼任其他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参加学校图书馆组织的各种业务培训与外出进修学习,这就决定了系部资料室资料员的整体素质与业务水平不高,难以跟踪本系部各专业学科的前沿研究,其工作基本上只能停留于资料征订、收发、编目、登记、整理等常规事务上,满足于提供静态的“资料型”服务。[1]

2.成因

(1)认识不到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历史短,对系部资料室的作用与功能定位的理性认识不深,[1]大多认为建设系部资料室是多余的,是对学校图书馆的重复建设,甚至只是学校图书馆的“压缩版”,无非是添置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书刊资料方便专业课程教师而已。认识上的误差,必然导致领导不够重视,建设工作处于无序状态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与长期打算。

(2)经费紧张。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底子薄,办学条件欠缺,教学建设任务重,可用资金又非常有限,不可能拿出很多资金用于图书资料建设,对于系部资料室的建设更是难以很好地照顾到,难以满足教师对专业化资料的需求。

(3)管理粗放。大多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系部资料室的图书管理工作还停留在人工操作阶段,联网检索、网上咨询等信息化手段尚未得到充分运用,系部资料室基本上还只是一个提供图书资料借阅服务的场所,没有真正发挥出专业资料室的功能。

(4)服务意识不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为引进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常常将解决家属、子弟就业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系部资料室自然就成了解决这部分人员就业的最佳场所。他们没有图书馆业务知识,甚至连最起码的业务技能都未能掌握,加之他们对于图书信息资料的重要性没有深刻的认识,很难树立“服务教学、服务科研、服务师生”的正确服务理念。

二、系部资料室的建设原则

1.专业性

学校图书馆因牵涉面太广,搜集整理的文献资料往往难以面面俱到,常常缺乏非常专业化的文献资料。系部资料室要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补充作用,着重加强专业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为本专业师生的教学、科研、学习提供最完整的专业文献资料服务,与学校图书馆形成良好的资源互补。

2.完整性

系部资料室的完整性主要体现在专题资料的完整性。学校图书馆涉及面广但又不完整。系部资料室必须针对特定专题的需要,尽可能将其相关的文献资料收集完整,为师生教学科研提供充足、完善的文献资料服务。

3.差异性

系部资料室虽然也是学校图书情报工作的一部分,但两者的性质、作用、服务对象存在明显差异。首先,系部资料室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本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师以及少量高年级学生(含研究生),服务功能主要定位于为教师提供教学、科研所必需的背景资料和参考资料。其次,服务的要求也有所不同,除了要提供常规的文献资料查询、信息服务外,还要特别注意提高时效性,及时分类、编目、上架,以最快的速度传送到读者手中;要积极开展反映教学科研最新成果、发展趋势的专题文献信息的搜索整理,引导专业教师跟踪专业学术前沿、课程建设前沿。

4.灵活性

系部资料室要立足教学、科研第一线,及时、全面、准确了解与掌握师生对文献信息的需求,瞄准文献信息发展动态,及时调整文献信息工作的工作方向、重心、内容,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的、高效的文献信息服务。

5.开放性

系部资料室普遍存在建设资金短缺、建设规模偏小、图书文献信息资源有限等问题。为弥补自身文献信息资源不足的缺陷,系部资料室要注意加强与校内外相近、相邻专业学科系部资料室的横向联系与合作,加强与社会情报机构的业务合作,实现文献信息的资源共享。

6.信息化

信息化是图书馆和系部资料室建设的趋势与努力方向。系部资料室要立足文献信息服务的客观要求,不断推进计算机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为师生提供高效、快捷、方便的文献信息服务,拓展文献信息资源,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

三、强化系部资料室建设的对策

1.提高认识,明确系部资料室的功能定位

《高校图书馆工作条例》规定,系部资料室的工作应着重进行专业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并开展情报服务,使之成为本专业的教学后盾、科研基地、情报服务中心。《条例》明确规定了系部资料室的性质、地位与作用,明确提出系部资料室是学校图书馆的补充与延伸,是学校图书信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专业化特点,对教学科研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作用是学校图书馆无法取代的。校系(部)二级领导要充分认识系部资料室在专业教学科研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加强对系部资料室建设的领导,切实解决领导与管理中的“虚化”、“缺位”问题,帮助系部资料室解决各种建设与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学校图书馆要强化对系部资料室的业务指导,定期或不定期对系部资料室的工作进行检查、督促,每年年底都要对系部资料室的工作进行目标考核,并与所在系部、资料员个人的年终目标考核结果挂钩。

2.统筹规划,确保建设经费足额到位

基本设施与图书资料购置经费不足是制约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系部资料室建设与发展的主要瓶颈。学校要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发展情况以及教师教学科研的需求合理分配图书资料购置经费,重点支持新专业、重大教学科研项目急需图书资料的购置,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系部资料室建设资金问题。鼓励各系部和课题组教师利用自有资金、项目资金解决部分图书资料购置经费,对利用自有经费购置图书资料的,学校要给予配套支持。要加强与校友会以及社会各界的合作,积极争取校友与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拓展图书资料购置经费筹措途径。

3.强化培训,提高资料员业务素质

资料员是系部资料室工作的主体,资料室的各项工作都需资料员来完成。资料员的知识水平、业务素质、工作责任心直接影响其工作成效和系部资料室的建设水平。为此,所在系部要加强对资料员的工作责任心、工作态度的引导,强化责任心和服务意识教育。学校图书馆要统筹兼顾,抓好资料员上岗前的培训,切实做到先培训再上岗;强化对资料员的业务指导,适时举办业务培训班,经常性地开展一些业务技能比赛,提高资料员的业务素质与业务水平,确保系部资料室的工作能顺利进行。

4.健全制度,规范系部资料室内部管理

系部资料室要根据自身特色,制订切实可行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明确业务范围和资料员岗位责任制,细化工作要求,规范工作流程,做到图书资料的征订、分类、编目、上架、借阅、丢失与损失赔偿、图书资料报损与注销、安全管理等各项工作均有章可循。在妥善做好图书资料借阅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营造良好的阅览环境,保持室内安静、整洁、通风,做好防虫、防蛀、防水、防火、防盗工作。

5.加强开放,构建开放型文献信息平台

加强与校内相近专业学科资料室以及校外相同专业学科资料室的横向联系,与学校图书馆、兄弟院校图书馆、社会情报部门建立图书信息共享系统,购买专业文献信息库阅览权,根据自身优势建立具有自身专业学科特色与优势的文献信息数据库,全方位打造开放型、立体化、多视角、多元化的文献信息服务平台,为本专业师生提供快捷、方便、及时、周到的文献信息服务。

6.特色服务,创新文献信息服务模式

系部资料室要从本专业的重点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要求出发,突出专业特色,在系统收集专业文献资料的同时,注意收集信息量大、参考价值高、获取难度大的内部文献资料,如学位论文、国内外学术会议论文、科研报告、内部专业资料、学术报告、调研报告、技术报告、试验数据、外文资料等,并加以科学整理,以便于师生使用。创新文献信息服务模式,积极开展定题服务。[4]系部资料室要根据本专业的教学科研专题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的检索工具,从分散、无序的大量原始文献中筛选、整理出系统完整、主题明确、专业性和针对性强、收录文献全面、信息量大、易于查询的二次文献,为师生提供快速、高效、系统的文献服务,让教学科研人员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去,提高教学科研实效。

参考文献:

[1]杨泽权,王有香.浅议高校院系资料室管理模式的创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1):181-182.

[2]张立新.我院系部资料室建设调查分析[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3(3):94-96.

[3]任萍.高校院系资料室建设问题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0,

(35):203.

[4]李端.定题服务应是高校院系资料室的工作重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6):81-83.

上一篇:水利工程类专业课程建设的实践与体会 下一篇:虚拟仪器技术在自动化专业课程设计中的应用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