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程建设标准术语汉译英错误分析

时间:2022-09-19 03:28:23

铁路工程建设标准术语汉译英错误分析

摘要:铁道部为了实施中国铁路“走出去”战略,组织了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翻译和评审工作。在对汉译英稿件评审过程中,笔者发现翻译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以《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汉译英稿件为例,对术语翻译错误进行了统计,列举了一些典型案例,提供了修改的译文,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希望能帮助翻译工作者提高翻译的质量。

关键词:铁路工程建设标准 术语 翻译 错误分析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China railway "going out" strategy, organization of rail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andard translation and review process.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of manuscript evaluation, the author find the translation problems. This article by "the railway bridg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acceptance standards of translation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articles as an example, the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errors on statistics, listed some typical cases, provides modified translations, analysis result in the wrong reason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opinions, the hope can help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or.

Keywords: rail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andard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error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530.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的快速发展和高铁的通车运行,我国铁路在世界影响力与日俱增,铁路企业纷纷走向国际市场。同时铁道部为了加快我国铁路“走出去”的步伐,组织了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翻译和评审工作。2008年8月至2010年5月,笔者先后两次参与了铁道部组织的铁路工程建设标准英文版翻译稿审查工作。在初稿评审过程中,发现翻译中存在不少问题,包括词汇、时态错误、语态、标点错误、大小写错误、排版格式等。 本文仅以《TB 10415-2003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汉译英稿件为例,分析术语翻译存在的问题。二、术语翻译错误情况介绍

笔者对《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中术语翻译2400次错误进行了统计,发现其错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即:(1)中式术语翻译可接受性差;(2)术语误译成普通名词;(3)近义词混淆;(4)语法错误;(5)拼写错误;(6)漏译。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1) 中式术语翻译可接受性差

铁路建设标准存在一些表示机构的术语, 这些术语极具有中国特色,翻译不好就可能造成可接受性差的问题。在评审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类词语翻译错误944次,具体情况如下:

例1:施工单位 原译:construction unit; 改译:contractor; 出现次数: 428次。

例2:监理单位 原译:supervisionunit; 改译:supervision consultant; 出现次数:271次。

例3:铁道部原译:Ministry of Railway; 改译:Ministry of Railways; 出现次数:241次。

例4:总包单位 原译:chief contractor;改译: general contractor;出现次数:2次

例5: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原译:China Railway 3rd Bureau Company Group Limited;改译:China Railway No.3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出现次数:2次。

中国标准中存在中国特色的术语或者专有名词, 如“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等,为了使外国读者更好地接受和理解中国标准,我们根据美国学者尤金•柰达(Eugene A.Nida)“对等”( 所谓对等,是指译语接受者与原语接受者能获得大致相同的反应,是“和源语信息最接近的、自然的对等”)[1]为判断翻译正误的标准,分别译为“the Contractor”、“the Client/ Owner/ Employer”和“Supervision Consultant”。

上述专用名词翻译的主要问题在于可接受性差。 “单位”在表示机构意义时翻译成“unit”可接受性很差,所以我们提出修改建议。 再如“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虽然存在多种译文,但是该公司已经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英文名称并且使用了多年,在国外得到普遍的接受和认可,从接受理论的角度来看,应该以官方网站的英文为准。

(2)术语误译成普通名词

在评审过程中,我们很多术语误译成普通名词或者名词词组,这些术语包括:砌体、支座、支架、刚构、横隔板、承台、造桥机、水下混凝土、承载力、(支座)垫石、结合梁、挂篮、拱高、线型、反力、护筒、移动支架造桥机、预拱度、上部结构、(钢桁) 节间、浮浆等。这类错误达728次,现列举说明如下:

例1:刚构 原译:rigid structure;改译:rigid frame; 出现次数:38次。

例2:横隔板 原译:lateral partition plate;改译:diaphragm;出现 次数:21次。

例3:承台 原译:platform或base slab;改译:pile cap;出现次数: 18次。

例4:造桥机 原译:bridge fabrication machine;改译:launching gantry;出现次数:14次。

例5:水下混凝土 原译:underwater concrete; 改译:tremie concrete;出现次数:14次。

例6:(支座)垫石 原译:block, stone;改译:plinth; 出现次数:9次。

例7:挂篮原译:suspended wagon;改译:form-traveller; 出现次数:8次。

例8:线型

原译:line type,linear type 或 linear;改译: alignment;出现次数:6次。

例9:护筒

原译:drive pipe;改译:casing;出现次数:3次。

例10:移动支架造桥机

原译:bridge fabrication machine with movable frame;改译:Movable Scaffolding System (MSS); 出现次数:3次

例11:浮浆

原译:floating slurry;改译:laitance;出现次数:2次。

(3)近义词混淆

汉语中不少词语对应几个英文单词,如果译者没有不能区分相关近义词,可能造成错误。这类词语翻译错误达114次,现举例情况如下:

例1:结合梁:由混凝土板与钢梁结合成整体的梁。

原译:composite girder: Integral beam formed by concrete plates and steel beams.

改译:“Composite girder” means integral beam formed by concrete slab and steel beam.

说明:“plate”偏重“钢板”的含义,“混凝土板”译成“slab”才正确。笔者发现30处类似错误。

例2:沉井气筒必须按受压容器的有关规定制造,并经压力(不得低于工作压力的1.5倍)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原译: Sunk-well air tank must be made according to regulations related to pressure container and can only be used after approval by pressure test (not less than 1.5 times of working pressure).

改译:The air tank of sunk-well must be manufactured according to relevant requirements of pressure container and can only be used after passing pressure test (not less than 1.5 times of working pressure).

说明:“ regulations”是法律用语,“技术规定”译成“requirements”更为贴切。笔者统计发现其错误次数达22次。

例3: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构配件和设备,施工单位应对其外观、规格、型号和质量证明文件等进行验收,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

原译:The construction unit shall accept key materials, components and parts, and equipments employed for the engineering with respect to their appearances, specifications, models and quality certificates, subject them to the inspection and confirmation of the supervision engineer.

改译:The main materials, components and parts, and plants proposed to be used for the project shall be accepted by the contractor according to their appearances, specifications, models and quality certificates, and shall be inspected and approved by the Supervision Consultant.

说明:“ equipment”为不可数名词,没有复数形式,它在工程用语中一般指的施工的设备,用于永久工程的设备用“plant",根据上下文,这里译成“plant”似乎更为贴切。笔者统计发现其错误次数达13次。

(4)语法错误

在评审过程中,笔者发现术语翻译中存在某些语法错误,如修辞不当、搭配不当、单复数错误等,错误共127次,具体情况如下:

例1:简支梁

原译:simple supported beam, simple beam;改译:simply supported beam;

说明:supported为动词分词形式,如果修辞它,必须采用副词而非形容词。这个术语错误出现次数达33次。

例2:出厂合格证

原译: ex-work certificate;改译:ex-works certificate; 这个术语翻译错误次数达10次。

例3:分项工程;分部工程

原译:item work;partwork; 改译:itemized works; sectional works。

说明: “Part work” 和“item work”是典型的中国式英语,外国读者所理解的含义与源语可能存在偏差( 如“Part work” 可能被理解为“临时工种”), 建议分别译成“itemized works” 和“sectional works”。这两个术语翻译错误出现次数分别为43次和41次。

(5)拼写错误

在评审过程中,笔者发现术语翻译中存在少量拼写错误,共20次,具体情况如下:

例1:试桩

原译:trail piling;改译:trial piling;错误出现次数:4次。

例2:节点

原译: nod;改译:node; 错误出现次数:16次。

(6)漏译

在评审过程中,笔者发现术语翻译中存在漏译现象。这类错误达467次,具体情况如下:

例1:每片梁;每孔梁;每孔(联)梁

原译:each beam;each beam; each beam;

改译:each segment of beam; each span of beam; each span(unit) of beam;

说明: “源语中“片” 、“孔”和“联”区别很大,翻译时应予以区别,应分别译成“segment”,“span” 和“unit”。上述三词漏译/误译次数分别为18次、15次和12次。

例2:吊箱围堰

原译:box cofferdam;改译:suspended box cofferdam;错误出现次数:5次。

例3:斜拉索 原译:cable;改译:stay cable;错误出现次数:20次。

三、错误产生的原因及改进策略

上文列举了译文中存在问题,笔者根据错误表现形式进行了统计并计算出百分比,结果如下:

表1术语翻译错误分类统计表

从表1统计数据来看,中式术语可接受性差的误译占的比例最大。这说明译者对中外两种文化的差异和表达习惯认识不够,与外国人交流太少而造成的。为了使得外国人了解和认识中国规范,必须使用国外最常见的表达方式来翻译这些术语。

术语误译成普通名词所占的比重也很大。这是因为很多译者为语言专业的毕业生,对工程专业词汇生疏,往往把专业词汇当成普通词汇来翻译。为了达到翻译等值的目的,译者应经常查阅专业工具书,查看国际技术规范(AASHTO/ BS/ ASTM)和国外杂志并浏览国外相关土建工程学术网站,掌握相关专业词汇。

漏译占了的比例也较大。这可能是译者疏忽大意,或者没有找到对应的词语而造成的。漏译是翻译的大忌讳。这需要译者提高认识,认真负责对待翻译工作。

语法错误占一定的比例,这译者英语知识不牢有很大一定的关系。 因此,译者要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

近义词混淆也占一定的比例,这很大程度上是英汉两种语言词汇上不对应造成的。对于译者而言,必须牢牢地掌握 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在选词方面需要反复斟酌,根据语境和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译语。

拼写错误也有一些,这可能由于译者基础知识不牢,或者粗心大意所造成的。这需要译者一定要对译文进行复核,防止拼写错误的发生。

四、结语

铁路工程建设标准代表中国的形象,是中国铁路技术输出的战略武器。铁道部组织了规范标准的翻译和评审,原译者也对相关错误进行了纠正,这大大提高了翻译的质量,几十种规范英译本陆续出版,这对促进翻译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铁路工程翻译中存在很多问题,希望译者提高认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学习,改进翻译质量,为我国翻译事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Eugene A. Nida,language, Culture , and Translating,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3, 116-118。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浅析土木工程中灌注桩施工技术 下一篇:建筑工程节能技术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