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IBA对大叶黄杨扦插生根效果的影响

时间:2022-09-19 02:31:44

摘要:以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 Thunb.)当年生枝条为试材,以植物生长调节剂吲哚丁酸(Indole-3-butytric acid,IBA)为生根剂,比较了不同浓度IBA对大叶黄杨枝条扦插的生根效应,筛选出IBA最佳生根浓度,再利用筛选出来的最适IBA浓度对大叶黄杨插穗基部不同切口类型进行处理,寻找适合大叶黄杨扦插生根的IBA浓度与插穗基部不同切口类型结合的适宜方法。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IBA对大叶黄杨枝条生根效果以50 mg/L为最佳,生根率较高,为83.3%,根系效果指数为2.93;70 mg/L次之,生根率为70.8 %,根系效果指数为1.37,90 mg/L的处理较差,生根率为65.6%,根系效果指数仅0.40。插穗基部切口类型不同处理以斜切处理效果较好,生根条数最多、根长度最长,对扦插生根的影响较其他切口类型大。因此,大叶黄杨枝条扦插在生产上采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IBA浓度为50 mg/L,且插穗基部斜切处理,可提高扦插枝条的成活率。

关键词: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 Thunb.);吲哚丁酸;扦插生根;切口类型

中图分类号:S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24-6268-04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5.24.044

Abstract: Using 1-year-old shoot of Euonynus japonicus Thunb. was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 and plant growth regulator Indole-3-butytric acid (IBA) as rooting reagent, different IBA concentration treatments were set to study the effect of IBA concentration on E. japonicus 1-year-old shoot rooting. Then the ideal IBA concentration for rooting wa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cutting types on E. japonicus cuttings rooting to find out appropriate IBA concentration and cutting types for E. japonicus cuttings root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reatment with 50 mg/L IBA obtained the best rooting effect, with the rooting rate 83.3% and index of root system 2.93, followed by treatment with 70 mg/L IBA, with rooting rate 70.8% and index of root system 1.37. Treatment with 90 mg/L IBA had poor effect, with rooting rate only 65.6% and index of root system 0.40. Among the four different cutting types, oblique cutting method obtained the best rooting effect, with the most root number and the longest root length. So 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treatment with 50 mg/L IBA and adopted oblique cutting could increase cuttings' survival rate in production practice.

Key words: Euonymus japonicus Thunb.; Indole-3-butytric acid; cutting rooting; cutting type

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 Thunb.)别名冬青卫矛,是卫矛科(Celastraceae)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株高达5 m,小枝近四棱形。由于其四季常青,适应性强,极耐修剪,在园林绿化中常作为绿篱和大型花坛的主要树种;并且抗污染、耐干旱、抗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能力较强,加之叶色青翠秀美,所以是园林绿化上常用的观叶树种[1]。大叶黄杨主要通过播种和嫁接等方式进行繁殖,但繁殖系数较低,难以满足生产所需[2]。扦插具有成活率高、繁殖速度快、方法简单、操作容易、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在苗木培育中经常用到。大叶黄杨的扦插在春、夏季节均可进行,以多雨季节扦插半成熟嫩枝发根较快,生长亦较好[3]。扦插时选择半木质化的成熟枝条,枝条长约12~15 cm,以沙土为苗床基质,插后20~25 d可生根[4]。扦插生根是无性繁殖重要的一步,只有生出健壮的根系,扦插苗才能成活[5]。利用生长调节剂对插穗进行处理对于提高成活率,减弱不利外因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6]。

试验利用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吲哚丁酸(Indole-3-butytric acid,IBA)来诱导大叶黄杨插穗生根,从而筛选出适宜大叶黄杨扦插生根的最适浓度,然后利用筛选出来的最适IBA浓度对大叶黄杨插穗基部不同切口类型进行处理,对大叶黄杨生根能力进行对比研究,以期摸索出适合大叶黄杨扦插生根的最佳激素浓度及最适切口类型,从而为生产实践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材料采自鄂尔多斯市当地多年生的大叶黄杨,从优良母树上采集粗壮、饱满、生长势强、无病虫害的当年生半木质化新梢,采集后及时置于阴凉、潮湿处以保持枝条水分。尽量做到随采、随剪、随插。

1.2 方法

1.2.1 培养基质准备 扦插培养基质为当地的沙土。将沙土过60目筛,除去杂质,然后在清水中清洗,再用0.5%的KMnO4溶液喷淋灭菌,装盆晾干后待用;扦插前先浇透水,再用小竹棍在插床上打孔后扦插。

1.2.2 扦插枝条剪取 选取的枝条长度约12~15 cm,于上切口距上芽1 cm处剪平,下切口斜剪,插穗约3~4个节,最下端1片复叶除去,上端2片复叶各保留2/3,及时置阴凉、潮湿处或将枝条插入水桶里,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喷洒消毒5 min。

1.2.3 IBA处理试验 将消毒后的枝条浸入IBA溶液中,浓度分别为30、50、70、90 mg/L,以清水为对照,浸入时将枝条基部浸入溶液中5 cm,浸泡2 h后插入沙土基质里,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重复16根插穗。扦插前先在基质上打孔,然后扦插,以免伤及皮部。扦插时,用拇指和食指夹住插穗上端的腋芽和叶柄处,垂直插入沙土中,扦插深度约为插穗长度的1/2,待插好后用食指或中指沿着插穗基部将插穗附近的沙土压实,使插穗和沙土紧贴,然后喷淋1次透水。最后将枝条移至阴凉遮阴处培养,在每天的10:00和16:00各喷1次水,直至试验结束,以叶片均匀喷湿为度。

1.2.4 插穗不同切口试验 为筛选出最适宜插穗生根的切口类型,利用筛选出的最适IBA浓度对大叶黄杨插穗基部不同切口包括平切、斜切、双面切、劈切等类型进行处理,然后在不同切口类型条件下,对大叶黄杨生根能力进行对比研究。

1.2.5 调查项目 扦插后20 d起,每5 d检查1次各处理的生根情况,共4次,最后1次是在扦插35 d时;记录根条数、测量根长等指标,计算生根率、根系效果指数。

平均根长=单株根总长/单株生根数

根系效果指数=(平均根长×根系数量×生根率)/生根插条数

1.3 数据处理

试验所得数据均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软件处理并作图,方差分析通过SPSS 17.0软件ANOVA过程完成,并作多重比较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IBA对大叶黄杨插穗的生根效应

IBA不同浓度处理对大叶黄杨扦插生根的影响情况见表1,由表1可见,在IBA浓度30、50、70、90 mg/L处理后,于扦插35 d时的统计结果表明,各处理插穗的根条数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87.5%、462.5%、250.0%、87.5%。平均生根数多少各处理排序为50 mg/L、70 mg/L、30 mg/L、90 mg/L、对照,其中50 mg/L处理的生根数最多,达到了45条,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P

试验拍摄到的IBA 50 mg/L处理后大叶黄杨插穗的生根情况见图1,清水对照插穗的生根情况见图2。由图1和图2可以看出,经50 mg/L IBA处理后的大叶黄杨插穗其生根情况比对照要好得多,在插穗生根数、根长度上大大优于对照。

2.2 扦插时间对大叶黄杨生根数的影响

扦插35 d内不同浓度IBA处理对大叶黄杨扦插生根数的影响情况见图3。由图3可知,随扦插时间延长,不同浓度IBA处理生根数呈增加趋势,其中IBA浓度为50 mg/L的处理在各个采样时间的生根数最多,其次为70、30、90 mg/L处理,对照的最低。如扦插时间在20 d时,50 mg/L的IBA处理其生根数平均为4.58条,远高于对照的0.66条。

2.3 扦插时间对大叶黄杨根长的影响

扦插35 d内不同浓度IBA处理对大叶黄杨扦插生根的根长影响情况见图4。从图4可见,随着扦插时间的延长,4个不同浓度IBA处理的大叶黄杨插穗根长都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其中IBA 50 mg/L处理在每个采样时间的根长均高于其他各处理,其次为70、30、90 mg/L处理,对照的根长最短,说明4个不同浓度IBA处理的大叶黄杨插穗根长生长情况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能促进大叶黄杨插穗根长的发育。

2.4 插穗不同切口类型处理对大叶黄杨生根数的影响

扦插35 d内插穗不同切口处理对大叶黄杨生根数的影响情况见图5。由图5可知,随着扦插时间的延长,4种切口处理方式的平均生根数均在增加,其中斜切扦插处理在20、25、30、35 d的生根数都是最多;如在35 d时生根数为49条,较扦插时间在20 d时的9条高出444%。在扦插35 d时,平切扦插处理的生根数是46条,双面切扦插处理生根数也为46条,劈切扦插处理为42条,反映出斜切处理的生根数均高于其他3个处理,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

2.5 插穗不同切口类型处理对大叶黄杨根长的影响

扦插35 d内插穗不同切口类型处理对大叶黄杨根长的影响情况见图6。由图6可知,随着扦插后时间的延长,4个不同切口类型处理的根长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其中斜切处理在20、25、30、35 d的根长在4个处理里都是最长的,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说明插穗斜切处理有助于根的生长,对根长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平切、劈切、双面切处理。

3 讨论

牛山等[7]对苜蓿不同部位茎段和插穗基部切口不同类型(平切、斜切、劈切、双面切)处理的扦插生根能力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插穗基部切口不同类型处理以劈切效果最好,生根率最高(94.7%),根系效果指数(1.21)和根干重(0.038 2 g)均高于其他处理;生根数、根长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P

试验所用的培养基质是沙土,在IBA浓度为30、70 mg/L范围内,大叶黄杨枝条扦插的生根率和生根数先上升、后下降,可见IBA对插穗处理的最适宜浓度是50 mg/L。浓度过高,反而会抑制插穗的生根率、生根数、根长。耿芳等[8]研究表明,IBA对卡罗来纳杜鹃木质化插穗的生根有显著影响,IBA处理后的插穗生根率为25.0%~84.4%,对照则没有生根。高小燕等[9]利用不同基质对景天科植物扦插生根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经生根粉处理后,插穗种植于草炭、纯沙、纯土等按比例混合的基质上时,生根率最高,根的生长状况最好,且数量最多,以纯草炭为基质的次之。这给我们的启示是IBA处理后,大叶黄杨枝条扦插于不同基质上,其插穗的生根率、根数、根长及插条成活率会有不同的表现,是否会提高将是下一步探讨的问题。

在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IBA不同浓度处理大叶黄杨扦插枝条试验里,生根效果以IBA浓度为50 mg/L的最好,其次为70 mg/L,90 mg/L的处理效果较差。在对平切、斜切、双面切、劈切4种切口类型处理进行比较后,发现斜切处理获得了最好的生根效果,根长、根数都优于其他3个切口处理。并且扦插35 d内不同浓度IBA处理及不同切口类型处理的大叶黄杨枝条其根长、生根数均表现出了随扦插时间延长而增加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38-41.

[2] 才淑英.园林花木扦插育苗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50-53.

[3] 田兴旺,刘金郎.大叶黄杨扦插育苗技术[J].林业科技,2002, 27(4):7-8.

[4] 宋建伟,郭雪峰,高启明,等.大叶黄杨扦插生根试验研究[J].中国园林,2000(16):91-92.

[5] 杜文明,王惠娟.大叶黄杨扦插池育苗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2005,12(6):41-42.

[6] 张志良,翟伟菁.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3-124,188-189.

[7] 牛 山,韩清芳,贾志宽.不同处理对苜蓿扦插生根能力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07,16(1):149-152.

[8] 耿 芳,张冬林,李志辉,等.IBA生根剂对卡罗来纳杜鹃插条生根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1):127-130.

[9] 高小燕,李连国,江少华,等.不同浓度NAA与基质对景天扦插生根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9,30(2):100-104.

上一篇:虚拟制造&无痕修改 下一篇:太阳能锅炉温差循环节能控制系统程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