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特草原近40年白灾危害与防御

时间:2022-09-19 01:30:07

乌拉特草原近40年白灾危害与防御

摘 要:乌拉特草原严重白灾发生频率以乌中旗最多为15.0%,平均6.7年一遇;乌后旗和海力素均为10.0%,为10年一遇。一般白灾的发生频率则以乌后旗最多为15.0%,约6.7年一遇;乌中旗为10.0%,为10年一遇;海力素均为7.5%,平均13.3年一遇。分布区域东部多于西部,进入2000年后的十年有加重的趋势。

关键词:白灾 指标 危害 防御

中图分类号:P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a)-0100-01

乌拉特草原天然草原面积4.933 6km2,可利用面积3.800 2 km2,主要分布在乌拉特前旗、磴口县两个半农半牧区旗县和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两个牧区旗县,统称为乌拉特草原。草原以干草原、荒漠草原为主。由于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对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的白灾时有发生。白灾是指降雪过多、积雪日数长、积雪过深,并伴有大风出现而影响牲畜正常放牧活动的一种灾害,是该市主要牧业灾害之一。它与降雪量、积雪深度、时间、草场状况和生产方式等影响因素密切相关。该市虽然降雪量少,但由于地形和冷空气活动的缘故,冬季经常出现降雪过程,并造成一定灾害。

1 白灾指标确定

由于形成白灾的重要条件是积雪掩盖草场的程度,因此,人们通常把草场内的积雪深度作为白灾的重要标志。但因各地草场植被状况不同,形成白灾的积雪深度也不一样,因此单用积雪深度来衡量白灾的轻重程度是相当有困难的。通过分析牧区历次白灾与降雪量的关系,得出某一时期的降雪量与常年同期值的比值一般能较好地反映出各地的白灾程度,因此我们通过历次灾情出现后的损失和降雪量相对值进行比较,来确定各级白灾指标,具体指标如下:

一般白灾:在11月~翌年2月期间,①某月降雪量距平百分率200%≤R

严重白灾:11月~翌年2月间,①某月降雪量距平百分率R≥350%;②连续2个月的累计降雪量距平百分率在R≥200%;③连续3个月的累计降雪量距平百分率R≥150%。具备以上两条,为严重白灾,否则为一般白灾;具备一轻、一重指标的也为一般白灾。

依据上述指标,得出北部牧区白灾发生频率,并列于表1(牧区集中在北部两旗,南部所占比重较小,故对黑白灾的分析只考虑北部两旗,三个站的资料)。

2 白灾发生频率、时间与地域分布

由表1可以看出,严重白灾发生频率以乌中旗最多为15.0%,平均6.7年一遇;乌后旗和海力素均为10.0%,为10年一遇。一般白灾的发生频率则以乌后旗最多为15.0%,约6.7年一遇;乌中旗为10.0%,为10年一遇;海力素均为7.5%,平均13.3年一遇。总的来看,北部牧区发生白灾(包括一般和严重)的频率约占17.5%~25.0%。白灾地域分布趋势为东部多于西部,与降水地域分布相同。进入2000年后的10年间,乌中旗发生频率增加为30%,乌后旗和海力素均增加为50%。

3 白灾的危害

白灾对畜牧业的危害主要是由于积雪掩盖草场,使牲畜吃不饱或根本吃不上草,致使畜体掉膘瘦弱,母畜流产、子畜成活率低,老、弱、幼畜死亡率高。例如,1967年11月20日至28日,巴市后山连续降雪8d,乌中旗降雪量6.1~16.2mm,积雪延续到1968年2月28日,积雪期99d,积雪深度达15~35cm。由于遍地皆雪,牲畜无草可食,冻、饿死幼畜81 216头,子畜死亡54 841头。1972年冬至1973年春,乌拉特中旗海流图地区降雪量达39.5mm积雪44~66d,导致成幼畜死亡137 048头,子畜死亡38 770头,牲畜总头数减少312 271头。

白灾发生程度除与降雪量多少有直接关系外还与降雪时间有关。1967年11月20日至28日的降雪如之所以成灾严重,是因为大雪降在初冬,即所谓的“座冬雪”。牧民有“年前就怕十月雪,年后就怕三月寒”之说。所指十月雪是指公历11月份降雪,白天积雪融化,而夜间又冻结成冰,致使牲畜难以采食,俗称“十月的雪赛如铁”。这时段的大到暴雪造成草牧场长期被冰雪覆盖,牲畜白天没草吃,夜间没处住,长时期处于寒冷半饥饿状态,因此造成大批牲畜死亡,牧业损失惨重。

4 减灾对策

(1)建立草料库,抗御白灾。

冬前备足饲草料,并加强棚圈建设,是防御白灾的根本措施。可通过扩大草场面积和适当建立人工饲料基地,种植饲料作物和优良牧草,以草料库形式为牲畜提供充足的草料,从而解决白灾期的饲草料短缺问题。

(2)与农区结成对子,充分利用农区剩余秸秆。

乌拉特草原南部农区主要为河套平原,作物产量高,秸秆作为剩余产品,得不到充分利用,一部分农户在清理麦场时将很多麦秸烧掉,即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牧民与农户结成对子,将牲畜带到农区过冬,即能增加农户收入,又能保证牲畜安全越冬,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肥料含量,这是一项互惠互利的工程项目。

(3)坚持以草定畜的原则。

入冬前,根据储备的草和天然草场的状况,对牲畜进行分类,千方百计保住良种基础母畜、种公畜,加强对保留牲畜的饲养管理,并做到人不离群,同时还要加强牲畜疫病的防治工作。

(4)加强白灾的预防要从科学研究和综合诊断入手,不断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和气象服务效果。

参考文献

[1] 邓子风.畜牧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

[2] 王志国,王孟斌,张建国,等.巴彦淖尔盟志[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

上一篇:伊金霍洛旗柽柳治沙造林技术 下一篇:浅议营林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