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大发展

时间:2022-09-19 01:05:51

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大发展

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具有浓郁现代化气息的农村小学。学校围绕“有教无类”的办学理念,依据学生需求,依托本地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彰显学生个性特长。

结合本地实际,挖掘课程资源

我校是一所山区小学,坐落在慕田峪长城脚下怀沙河畔,通过与社会各部门多方联系,我们把慕田峪长城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资源进行开发;我校所在的渤海镇是怀柔区最大的一个果林镇,这里有驰名中外的怀柔板栗,因此我们以板栗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渤海镇是革命老区,我们充分挖掘这一课程资源,将民族英雄纪念碑、敬老院等作为学生的校本课程活动基地;冷水鱼养殖是渤海镇的支柱产业之一,自1994年起我校多次组织师生参观虹鳟鱼养殖场,并聘请养殖专家为学校科技活动校外辅导员,如今虹鳟鱼养殖小组的活动越来越频繁,近两年,我校把虹鳟鱼的孵化作为学生研究的课题,随着研究的深入与学生们的大力宣传,养殖场越来越多。

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起步比较早,是北京市电化教育优类校。学校通过整合信息资源,有步骤地向有需求的学生家庭提供电脑设备,让学生用学到的信息化知识,以及当地的主导产业板栗种植、虹鳟鱼养殖的知识,不断提高家长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真正为当地新农村建设发挥作用。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我校把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机整合、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研发校本课程。

多元并举,构建优势互补的校本课程体系

我校开设了门类丰富的课程,内容不重复、互为补充。在主题活动日,学校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各门课程在不同地点由不同教师进行授课。

研究型学习类课程内容:我和板栗交朋友(板栗概况);我的种子快发芽 (板栗育苗);我帮小树做健身 (树上管理);我帮小树把根扎 (树下管理);我把板栗带回家 (收获与储藏);我给板栗换容颜 (板栗的嫁接);板栗的旅行(板栗的销售与加工);板栗的文化。

综合类课程内容:人文类――手工编织、根雕、高跷、竹马;科技类――虹鳟鱼养殖、鲟鱼养殖、电脑绘画、网页制作、电脑DIY;艺术类――声乐、舞蹈、硬笔书法、软笔书法、田径、篮球、乒乓球;社团类――小记者社团、校园广播社团、校园剧社、电子报社、小电视台。

经典诵读类课程内容:《弟子规》《论语》《老子》《唐诗诵读》《宋词》以及文学名著。

社会实践类课程内容:以家乡古迹为课程基地的系列社会实践类课程内容;以“学生周围生活环境――渤海镇敬老院和渤海镇的村子”为课程基地的社区服务类课程内容。

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选择;通过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内容和有效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通过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张扬学生个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的研究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帮助学生参与实践获得丰富体验。学校通过社会实践类课程的实施,让学生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形成集体意识,增强人际沟通能力;通过社区服务类课程的实施,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自理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通过以“学生兴趣”为主线的课程,保持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养成实事求是的正确态度、初步了解探索科学的基本方法,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通过以“家乡的板栗”为主题的课程,让学生走进自然,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着眼于与当地资源的有机结合,本着为当地经济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的目的,通过校本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选择,彰显个性,最终实现“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得到最大发展”的办学目标。

上一篇:流行音乐让中小学生情有独钟 下一篇:张一山:我没有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