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闹洞庭”敲警钟

时间:2022-09-19 01:00:44

2007年6月下旬以来,随着长江上游泄洪,洞庭湖水位上升,迫使栖息在湖滩、沼泽和洲滩草地上的田鼠内迁,致使洞庭湖沿岸爆发了近20年来最严重的鼠患。20多亿只田鼠成群结队侵入村庄、田地和防洪大堤,它们吃光花生,咬断水稻,啃掉树皮,见什么啃什么,严重威胁到沅江市等22个县市区的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各地政府立即组织群众,采取围堤堵鼠、化学灭鼠和人工捕杀等措施,展开了一场“人鼠大战”,基本控制了灾情。

1. 生物

(1) 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

(2) 由于人为因素的作用,食物链遭到破坏,才爆发了严重的生物灾害。

(3) 可以采用生态治理方法,通过投放一定量的蛇、猫头鹰等野生动物,恢复食物链,根治鼠灾。

2. 地理

(1) 水文、土壤、气候相互作用,形成了湿地生态系统环境主要素。当人们的活动违背生态平衡时,湿地生态系统环境的稳定性就会受到破坏,进而影响生物群落结构。

(2) 鼠灾给人类敲响了生态警钟,只有保护生态环境,人们才能安居乐业。

(3) 防控生物灾害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 政治

(1) 应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

(2) 必须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这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 国家机关运用宏观调控手段,规范经营者的行为,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4) 国家机关应当行使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确保社会的正常运转。

2007年6月,洞庭湖地区出现了“鼠进人退”的场面,村民被迫把家园让给老鼠。回答1~2题。

1. 出现这种反常现象,主要原因之一是人们对猫头鹰、蛇等野生动物的捕杀,导致失去天敌的田鼠大量繁殖,酿成祸患。这提醒人们

①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的客观规律②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③人类活动的影响使自然失去了客观性④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①④

2. 有人建议把捕捉到的田鼠运到广东,食鼠除害。广州市食品安全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及时消费预警,禁止销售田鼠。广州市食品安全部门的做法

①是为了力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②是运用法律手段规范经营者的行为③保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④是为了保持生物链的均衡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3. “填湖造田”扩展了洞庭湖沼泽植被,再加上猫头鹰等天敌被捕杀,致使栖息在湿地的田鼠繁殖加快,造成了严重的生物灾害。这启示人们

①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人们才能安居乐业②防控生物灾害,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③人们只能老老实实地听从自然的摆布④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 C2. B3. B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形式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底蕴丰厚 引人入胜 下一篇:谈高考理综全国卷Ⅰ第2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