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打造黄金海岸

时间:2022-09-19 12:29:55

北部湾打造黄金海岸

一个拥有19亿消费者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今年初全面建成,在中国和东盟合作的大格局中,广西作为“桥头堡”,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化双边开放合作、维护国家安全和中国西南边疆稳定中的优势日渐凸显。

中国最早出关口岸

在北部湾的海岸上,曾矗立着一尊神圣的铜柱,它与浩淼的海面朝夕相望。1684年清政府为加强军事布防,增设龙门水师副将,统领两千余名士兵,之后又在重要关口增设14座炮台,北部湾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海疆防御重地。

早在公元前111年,现北海所辖的合浦即设立了合浦郡,这是当时幅员辽阔的岭南三大郡之一。当时合浦港是海之门户,一队队满载丝绸和陶瓷的帆船,浩浩荡荡从这里驶出,直航东南亚,再转至其他遥远的国度。自东汉章帝元年至顺帝永建六年的47年间,东南亚甚至西亚一些国家的使臣也通过这条海上通道,跨入中国的领土,与东汉王朝交往。古代印度等国的商人几次因陆路受阻,而转海路经今越南进入中国。从那时起,合浦港就成为闻名于世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

唐朝以后,廉州州治设在合浦县。唐代全国六大都护府之一的安南都护府在廉州设置行营,宋、元时在廉州府设置了古代海关机构――市舶提举司。康熙年间,清政府又在廉州府城设置“北海镇标及城守营”,“北海”之名首次见诸史册。如今,北部湾区域涉及中国的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及越南的北部省区。由于地处中国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连接地带,也由于它沿江、沿海、沿边的特殊地理优势,使北部湾在中国与东盟,以及在泛珠三角等国际国内区域合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架起东亚经济桥

上世纪80年代,北海被列为我国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1992年,国务院将北海列为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重要出海口。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广西北部湾被定位为西部开发重要优先发展的区域。

不过短短的20余年,一个新的北部湾正悄然崛起:水碧天蓝,鱼肥蟹黄;吊塔高耸,车水马龙。岸边海面停泊着数不清的巨轮,充满着一股生命的热力。一个连接东盟的国际经济桥头堡,正开始亮相于国际航运的舞台。

北部湾与渤海湾都是中国的“黄金海湾”,但它们在开发性质上又具有重大区别:环渤海湾的开发是中国的内部问题,而环北部湾的开发则是面向国际,它不仅涉及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在南中国海的历史权益,而且关乎中国未来的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事关中国整体发展战略,众多专家学者已把期盼的目光聚集到北部湾。广西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周毅说:“从世界经济大格局看,沿东亚环太平洋沿岸从北向南看,从俄罗斯到日本、韩国,至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最终到新加坡,基本上都是现代港口群、产业群、城市群聚集的较发达地区。但这个经济带还不完善。在中国与东盟的交汇区域,由于历史原因,经济比较落后,使东亚环太平洋带发生了断裂。北部湾经济圈的建立,恰恰能连接起断裂的东亚环太平洋经济带,从而使中国经济能更广泛地融入世界经济中。”

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

在中国正在崛起的大背景中,北部湾,这个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洼地”,由于其独特的地缘优势,正面临一次脱胎换骨的大发展机遇。北部湾海岸线漫长,有多处大型深水不冻港,海洋资源、岸线资源和土地资源丰富,环境容量大,经济腹地广阔。更重要的是,它既是中国东西部、中国与东盟的双重结合部,又是川、滇、黔等西部腹地省份最便捷的出海口,更是沟通中国大陆、中南半岛与东南亚诸岛国的重要通道。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众多的政策效应在北部湾叠加,加大了北部湾辐射的半径,“泛北部湾”的概念脱颖而出。

北部湾这个节点一天不通,中国与东盟诸国的纵深交往就将处于被动局面。一衣带水、一海连十国,正是泛北部湾地区的形象写照。碧蓝的北部湾将中国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和文莱6个国家连在一起。传统意义上的北部湾经济区是中越两国合作的次区域,而泛北部湾则将该区域提升为中国和东盟合作的次区域。在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一个崭新的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已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是一个形似英文字母“M”的“一轴两翼”大格局:其中一轴是指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这个中心轴贯通中国与东盟6个国家;两翼指大湄公河次区域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它们分别位于主轴的东西两侧,是中国与东盟进一步加深合作与共同发展的必要保障。

90%商品将实现零关税

经过10年努力,涵盖19亿人口、6万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4.5亿美元贸易额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全面启动。根据之前签署的一系列协议,双方90%的贸易产品已经开始实现零关税,并实质性开放服务贸易市场。自贸区建成、关税的降低是双方政府、商人、百姓的共同期待,90%的商品零关税,意味着将有超过7000多种的产品价格下降。

2009年,中国关税总水平为9.8%,而中国对东盟平均关税则降到了2.4%。自2010年1月1日起,中国对东盟平均关税将降到0.1%;东盟6个老成员对中国的平均关税将从12.8%降低到0.6%。东盟4个新成员,即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将在2015年实现90%商品零关税的目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历时10年。早在当年亚洲金融风暴中,东南亚各国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就已经意识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性,而中国当时的巨大市场也为它们走出危机提供了力量。

面对一张巨大的世界地图,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晏平兴奋地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进入东盟的门槛将大幅降低,有利于我们开拓东盟市场。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建成,“零关税”时代的到来使中国的企业家们看到了“走向”东盟的新机遇,中国企业不但能扩大东盟市场,而且可以更加便利地在国际区域范围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广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东南亚研究所所长古小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与东盟的互补性贸易将极大丰富双边国内市场。东盟国家钢材生产成本较高,产能不足,为中国钢材出口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中国从东盟进口的原油、成品油、塑料原料、天然橡胶、铁矿砂和煤炭等能源型商品,可有效解决中国生产性原材料不足和能源缺口的困境。

吸引客商投资八桂

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北部湾之畔,一座座工厂正在紧锣密鼓地修建之中。一个面向东盟国家、创造多边共赢的“临海经济圈”已初现端倪。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日渐推进,商人们已察觉到了广西这个离东盟国家最近的中国省区所蕴藏的巨大商机。在广西北海市的经济技术园区内,来自浙江的贝因美集团已决定在此投产婴儿米糊,主要原料来自越南的优质大米。

在广西钦州港边的松软沙地上,一个投资23亿元人民币、以东南亚产木薯为主要原料的项目就要在本月投产。该项目负责人陈耀龙介绍,其主要产品是淀粉和酒精。由于气候、土壤条件适宜,东南亚地区所出产的木薯淀粉含量高、利用率也高。目前从越南、泰国等国木薯的进口关税已降低了一半,这使其在中国内地市场上优势明显。

在广西沿北部湾的钦州、防城港、北海三大港口城市,类似的企业还有许多。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利用当地优越的港口条件,从东盟进口农产品原料进行加工。由于关税和运输成本上的优势,这些产品在中国市场上有着很强的竞争力。古小松博士认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从蓝图逐渐变成现实,北接中国西部地区的巨大市场,东临粤琼的广西沿北部湾的经济圈,有望迅速将地缘优势、人文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一批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沿海城市所形成的“临海经济圈”,使我国西南市场和东盟市场的经济贸易合作实现了超常规发展,企业会在这里发现更为广阔的市场机遇。

上一篇:文化产业:神木未来发展的战略支撑 下一篇:桂乡特色养殖惠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