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节奏训练四法

时间:2022-09-19 12:19:45

小学音乐节奏训练四法

摘要:一个好的音乐首先应该有欢快的节奏,节奏是学生音乐感受力的本能反应,也是小学进行音乐教育的切入点和重点,节奏训练是有法可循的。

关键词:音乐;节奏;兴趣;主动;感知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295-01

对于音乐而言,不可缺失了节奏,达尔克洛兹(著名音乐教育家)曾经说过:"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奥尔夫也提出了差不多的观点,从节奏入手实施音乐教育是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好的音乐节奏是练出来的,本文就如何进行节奏训练谈四点方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引导主动联想,感知并进行语言节奏训练

音乐首先与"听"息息相关,而且极具艺术性,其质在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因如此,我们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个人丰富的想象活动。基于这一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了一系列听觉训练,引导儿童学会用耳朵去感知音乐,将自己听到的与生活中的声音有机的结合。

生活中,具有节奏感的声音无处不在,如嘀嘀嘀嘀的汽车喇叭声;嘀哒嘀哒的钟表声;不同的人群走路时具有不同节奏的脚步声。我在教学中将这些生活中的常见声音搬到课堂,给学生提供了感性基础,先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声音,那么这些节奏能构成怎样的音乐,给人带来美感呢?学生在感性识别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象,创造性的模仿,在适当的加以引导,节奏的长短、强弱、高低便得到了有效的训练。这样的做法有效消除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进行节奏训练的枯燥感,有感性认知作为基础,而且还有创造性元素的参与,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节奏训练呈现出主动的状态,然后,再给学生提供一些前奏、间奏、尾奏等伴奏,将学生的节奏感维持在最佳水平,学生听多了,便不由自主地哼出有节奏的声音出来了。

除了和生活中的响声相联系外,我们还可以将音乐节奏和语言节奏有机的联系到一块,如引导学生有节奏地念句子和儿歌,借此来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调动学生主动地学习节奏应该紧扣节奏的特点,上述两种听、说节奏的训练实际上是给学生创设了一个丰富的学习情境,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多元化的节奏训练,音乐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听辨和模仿能力也均获得了充分的提升,为"视唱练耳"打下坚实的基础。

2.引导学生做动作,"动"中理解节奏

2.1 打拍子训练。"在做中学"不仅仅适合于自然科学学科教学,对于音乐教学依然适用,我们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多动动,通过动手加深对节奏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初始阶段,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数拍子、打拍子,具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边拍手边听音乐,或是边拍手边唱,无论有无音乐的伴奏,引导学生通过打拍子的形式将自己所感受和理解的节奏表现出来,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观的动作尽可能地优美地表现出来。例如,我们在和学生一起感受二拍子时,可以播放《进行曲》,让学生一边打拍子一边感悟威武雄壮、整齐有力;感受三拍子时,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圆舞曲;四拍子则可以播放些较为舒缓的曲子。打拍子的形式亦可以多元化设置,如点头、拍手、跺脚、拍腿等等。

2.2 行走训练。打拍子的"动"是最简单的形式,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龄特点进行有节奏的动作训练,如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和有节奏的行走等等,尤其是行走,对于学生而言再熟悉不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节奏律动感的体会,将乐曲中的情绪动感地表现出来,这就是韵律,律动是节奏的生命,准确地韵律需要我们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听、多想、多体会,也可以在运动过程中进行体验,例如,可以让学生用八个一拍向规定的地点"走"去,接着再用十六个半拍向原地"跑"回,感悟节奏、感悟空间。

2.3 知识与娱乐结合。通过一系列训练,学生对节奏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们可以将知识藏匿于娱乐活动中,让学生边玩、边学。例如,,课堂上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玩改编的"听鼓传花"游戏。要求学生根据鼓声的节奏进行游戏,设置如下规则:鼓声快(慢)时,花传得快(慢);连击两声鼓时,传花的方向改变一下,那么如何才能将花传好呢?学生会在实践中不断地尝试,这个尝试的结果就是最终体验到了音乐的流动性和连续性,对节奏的把握淋漓尽致,这样的教学处理,学生的兴趣浓厚,知识和技巧易于掌握和牢记。

3.和学生一起"玩"乐器,演奏中巩固节奏

当学生对节奏有了感知和知识基础后,我们应引导学生击打乐器,自己感知不同乐器的不同声音,自主分辨清脆、浑厚,及长、短音等等,通过自主"玩"实现对节奏的认知和理解尽可能地自我控制节奏演奏出特别好听的声音,如敲打碰铃、响板、三角铁、砂槌、木鱼等,让学生自主体验节奏并展开联想,触发学生积极地学习体验。

除了引导学生击打现成的和熟悉的乐器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自己制作打击乐器如生活中的盆、铁桶、筷子等道具都可以用来演奏,而且道具随手可得,自己课后去敲一敲,听一听,自己随心创造出自己的节奏,并不断地打磨和尝试,音色会越发圆润和连贯,这一做法符合音乐课程标准的"从做中学"的要求,是学生自主的探究式学习。

4.引导学生创编节奏,开发中提升潜能

培养创造性人才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同时音乐的魅力也在于创作,根据《音乐新课程标准》,我们发现小学音乐包含了一系列创编活动:

(1)1、2年级要求学生能运用人声、语言、乐器或其它音源,创作1~2小节的节奏或旋律;

(2)3~6年级能创作2~4小节的节奏短句或旋律。

根据《标准》的要求,我在教学实践中非常注重开发学生创编节奏的潜能,实践经验表明,让学生自主创作,学生的兴趣度会很高,而且对自我是一种挑战,会不断地优化自己的作品,在轻松的氛围中从事音乐节奏创作,不断提升乐感和音乐学习能力。我用学生的各种创编内容把节奏编排起来,让他们念、拍,使他们一次又一次地熟悉掌握节奏。这样,学生们表现异常积极,气氛特别高涨。同时,我又及时肯定学生创编的闪光点,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音乐节奏的魅力,从而在逐步积累与发展中学会如何去理解、表现音乐节奏。

参考文献

[1] 周世斌著.音乐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年

[2] 金亚文主编.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3] 李伟胜.试探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5期

上一篇:On Effective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in... 下一篇:信息技术给初中数学教学插上"隐形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