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磨汤佐治新生儿胃食道反流68例分析

时间:2022-09-19 12:08:23

四磨汤佐治新生儿胃食道反流68例分析

关键词:新生儿;四磨汤;食道反流

中图分类号: R725.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7)06-1346-02

胃食管反流是新生儿呕吐的最常见原因,尤其是早产儿更为多见,易导致窒息,呼吸暂停,甚至猝死。我院新生儿科在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四磨汤口服液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并进行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4例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的新生儿,男80例,女44例,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对照组56例。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及原发病无显著差异。

1.2 诊断依据

1.2.1 呕吐 呕吐是胃或部分小肠内容物通过食管逆流经口腔而排出体外的现象,患儿均有较顽固的呕吐症状,每天平均(14±2)次。

1.2.2 食管造影 以剂量与平时进食量相等的30%安其格纳芬(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606),通过胃管注入。检查时采用头低位15°角,腹部轻揉加压,观察5min 反流次数≥3次为阳性。

1.3 方法

在积极控制原发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症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四磨汤口服液(湖南中达鹜马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25045)3~5ml,2 次/d,疗程2~3d。疗效标准: ①呕吐症状:每天呕吐次数无减少者为无效,减少10%~40%为微效,减少40%~80%为显效,偶有呕吐或无呕吐者为治愈。②复方泛影葡胺造影(方法如前) 反流2 次以上者为无效,1~2 次者为微效,小于或等于1次者为显效,无反流者为治愈。

结果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治疗结果详见表1。

由表1可知,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四磨汤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疗效显著。

3 讨论

新生儿胃食管反流大多数为生理反流,经正确哺乳指导及头高足低侧卧位可防止呕吐或误吸,病理性胃食管反流病因较多,且与原发病存在因果关系。主要是胃食管压力动力学改变,与小婴儿解剖生理特点有关,如下食管括约肌张力减低,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频发和持续时间延长,下食管括约肌腹内段长度较短,His 角较大,胃排空延迟[1] 。胃内压、食管体部压力增高,血浆胃动素水平低下,表现为食管蠕动功能减弱,食管吞咽动作不协调,食管推进式蠕动波减弱或消失,胃窦、幽门和十二指肠动力异常,发生反流而产生呕吐。四磨汤口服液的主要成分是木香、枳壳、乌药、槟榔,具有顺气降逆、消积止痛的功效。中医学认为枳壳行气消积,善泻胃实以开坚散结,行淤滞而调气机,消胀满,通便秘; 木香行气止痛,醒脾开胃,疏肝理气,消积导滞; 乌药理气止痛; 槟榔杀虫破积,消食积,利肠道[2]。现代实验研究表明该组方有促进胃肠蠕动和改善消化道血液微循环的作用,其所含的槟榔碱和挥发油具有拟胆碱作用,可兴奋胃肠道M2受体,使消化液增多,蠕动增快; 而其含有的对羟福林具有拟肾上腺素作用,可兴奋胃肠道A2受体,使消化液减少,蠕动减慢。故有双向调节作用,一般情况下,以拟胆碱作用为主,表现为加强胃肠动力,消除腹胀、呕吐的症状,在使用四磨汤口服液治疗的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与其相参考文献相关的毒副反应。四磨汤口服液作为一种经济实惠的药品,疗效满意且服用方便,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雪莲,欧弼悠.婴幼儿胃食道反流病61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9,14(4):207.

[2] 王娟.四磨汤口服液治疗功能性再发性腹痛148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18(10):33.

(收稿日期: 2007-05-2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小儿急性脑水肿的临床诊断及防治 下一篇:儿童散光度逐年变化规律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