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调控力度真的正在放松

时间:2022-09-19 10:49:37

无论如何,调控力度真的正在放松

这几天的市场折腾得不轻。先是网络热传“2.0版4万亿来了”,市场在上周伊始大涨了两天;紧接着,周三至周四,又传出“发改委否认新4万亿”,加上海外市场普遍走势不佳,市场随之陷入调整。

忽涨忽跌之间,许多投资人追涨杀跌,忙得晕头转向,不仅账面上有所损失,心中也颇为迷茫:“到底有没有新4万亿,到底是该留还是该跑呢?”

真是难为了在中国股市进行投资的人们,他们不仅要与难辨真伪的上市公司资讯打交道,还要与亦真亦幻的政策传闻博弈。当然,最近又增添了飘忽不定的海外市场的影响。在这三大因素中,人们最为敏感的,当属政策的变化。

市场因政策变化的传闻大幅波动,实际上与中国股市投资人的结构特点有关。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流通市值在10万元以下的账户比例高达85%,而市值在50万元以下的账户比例更是超过97%,按照《人民日报》的说法,“股市已逐渐成为散户的集中营”。散户的特点是什么呢?他们距离核心决策层最远,因而格外喜欢打听政策动向,也对政策的变化格外敏感。同时,由于投入的资金量并不大,通常在几万元左右,因而他们的买入与卖出决定非常容易摇摆,交易频率相对密集。

如果打一个形象的比喻,上一周的市场走势是不是很像我们见过的“碘盐风潮”?周初看到大家都在抢碘盐,就跟着抢了;没多久,听到有人喊抢错了,又去退货。再后来,超市里渐趋平静。本来就缺盐的、该买盐的人家,继续去买,直至回归正常生活。百姓的跟风习惯在买盐与买股票上几无差别。

据我们了解,有关方面的确开始放松银根了,一些束之高阁的项目重新纳入审批程序。不同的是,这一次不是2008年4万亿刺激方案的简单重复和翻版。

在此不得不提一下,有关部门为什么对舆论将此次刺激计划类比于“4万亿”的说法明显不认可,不管是冠之以“2.0”还是“新”。因为在社会各个层面的普遍判断中,上次“4万亿刺激计划”并不成功,效率低下不说,后遗症还层出不穷,这一点,连主政者也无法否认,甚至于成了一块“心病”。因此,对于任何类比或者联想,有关方面当然不愿意听之任之。

但这并不等于说新的刺激计划就是空穴来风。当前,高层对于经济下滑过快的担忧明显上升。那么,经济处于一种什么状态呢?5月PMI为50.4%,环比回落2.9个百分点,回落幅度高于历史均值。从结构来看,5月新订单指数跌破50%至49.8%,环比大幅回落4.7个百分点,显示总体需求明显疲软。

再看通胀。如果说过去由于投鼠忌器,害怕放松银根导致CPI再回高峰,那么,如今这种困扰则大为减缓。与上一轮有所不同的是,本轮具有全面通胀的特征,表现在不仅食品价格上涨较多,而且非食品价格也创下新高。但是,2011年8月之后CPI环比涨幅开始低于2003年~2010年平均水平,也低于去年同期水平,这预示着通胀高峰已过。考虑到困扰食品价格上涨的周期性因素已大为削弱,以及美国弱势复苏对输入型通胀的抑制作用,中国很可能在2012年第四季度出现CPI的负增长。换言之,由于刹车过急,通胀的压力刚刚缓解,通缩的威胁已然浮现。

解铃还须系铃人。中国官方做事是非常讲究“师出有名”的,如果发改委开始忙碌起来,显然不是他们自己突然兴奋了,而是为了贯彻更高层的意图。而这种意图,实际上已经在一两周前分外清晰起来。5月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此次会议的最大特征是,把“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定义为“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要根据形势变化加大预调微调力度,积极采取扩大需求的政策措施,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还记得在“两会”上谈王立军事件吗?今天刚说“重庆市委市政府必须反思”,次日中央有关“不再兼任重庆市委书记”的决定就颁布了。因此,此次经过两周左右,发改委开始明显有所动作,实在算不上什么意外之举。

对于此次新的刺激计划或者举动,我们并不简单持否定态度。首先,一刀切地不批项目,把众人的手捆起来,显然也不是一个好做法。如果忌惮于“一放就乱”,而认同于“一收到死”,肯定也是不对的。

至于如何避免重蹈“一放就乱”的覆辙,我们有一个建议,从刺激计划总额中拿出50%用于减税,包括给企业减税,更好地发挥民众和企业自身的能动性,从而给经济带来更大更久远的活力。当然我们也希望看到,有关方面汲取教训,把钱花得更有效率一些,比如不再大把地投资于基础设施这类缺乏拉动经济持续性增长的项目。我们相信“吃一堑长一智”并不是非常难做到的事情。

尽管不是什么“2.0版4万亿”来了,但无论如何,调控的力度真的正在放松。“不能干事情的日子过去了”——这终归是中国经济的福音,也是资本市场的福音。

上一篇:大众陷DSG风波 经销商或增利百亿 下一篇:山东黄金集团38亿购莱州金矿 料年增利1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