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各的“深法”:澎湃、Vox和538新闻网站深度报道比较

时间:2022-09-19 10:06:52

各有各的“深法”:澎湃、Vox和538新闻网站深度报道比较

网络时代的新闻,时效已成为“规定动作”,深度则成为传统媒体保持优势的“加分项目”,决定着新闻媒体的竞争力,乃至未来存在的价值。但什么是新闻的“深度”?判断标准是一条新闻生产的投入水平,还是一条新闻在说明问题时表现出的专业程度,抑或是一条新闻文字所包含思想的深度?

在2014年,上海报业集团推出了网络原生的时政类报道产品“澎湃”。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出现网络原生的解读类新闻产品VOX、政党选举类新闻产品FiveThirtyEight(538,名称源自美国总统大选的538张选举人票)。这些新型产品在诞生之初都声称要做有质量、有深度的新闻,表现出来的却是三种不同形态的网络新闻产品。本文通过对三家网络媒体在“苏格兰公投”“2014年诺贝尔奖”“阿里巴巴上市”等事件的报道进行比较,说明它们在深度新闻制作上的差异与特点。

澎湃:同一话题,包罗万象

澎湃新闻自称是“专注时政与思想的媒体开放平台。以最活跃的时政新闻与最冷静的思想分析为两翼,生产并聚合中文互联网世界最优质的时政思想类内容。”《东方早报》初创时,邱兵的目标是做《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一样的大报,后虽在2006年从对开改为四开,仍追求“小报大办”。如今邱兵负责的澎湃新闻仍在延续“高”“上”路线。该产品共分50个标签,“新闻”门类下39个,“思想”门类下11个,每天共60-70篇稿件。

澎湃新闻在政治类新闻的报道和解读上大量投入,这点与VOX和538非常相像。在三家媒体中,澎湃新闻在三个事件上的报道数量远远多于其他两家。

因此,澎湃新闻追求的是对同一事件大范围的覆盖、多角度的来源(或看法)。以“2014年诺贝尔奖”的报道为例,澎湃的多个“标签(即频道)”按奖项类别分别进行了报道。如“绿政公署”主要对自然科学奖项进行报道,共16篇;“文化课”和“翻书党”着重对文学奖报道,共12篇;“澎湃国际”偏向于和平奖及奖项国际视角的报道,共6篇。内容从华裔女科学家为何未获奖项,到诺贝尔文学奖的陪跑者,再到日本人为何屡获诺贝尔奖,所关注问题五花八门,从不同侧面对奖项及获奖情况进行了介绍,用户可以“一站式”获取围绕同一事件的大量报道。

在短时间中,要围绕一个题目形成多篇有质量的稿件,对生产能力是个巨大挑战。澎湃新闻主要采用翻译加综合的方式来弥补产能不足,大量从国外(主要是英文、日文)媒体获取内容,并加以编译整合,如“‘这谁啊?’:10家英美主流媒体如何‘吐槽’莫迪亚诺拿诺奖”就是将《纽约时报》《卫报》《新共和》等媒体网站的报道进行综合的产物。VOX网站也是它报道的主要编译来源。这样的广泛覆盖虽然让用户获得了大量信息和各方看法,但是在突出本媒体观点、形成用户对事件关注焦点上也存在挑战。

VOX:自问自答,讲透背景

根据维基百科的介绍,VOX是拉丁文中“声音”的意思,也是美国一家著名数字媒体集团的名字。该集团在2014年初聘请了《华盛顿邮报》前著名政治记者、专栏作家以斯拉・克莱因(Ezra Klein)加盟,筹备神秘的“X项目”。克莱因在《华盛顿邮报》工作时,曾因开设“旺克博客(Wonkblog)”,撰写有关美国政策的分析和评论而一度成为该报最受欢迎的博客。2014年3月,克莱因正式对外宣布,“X项目”是个新闻网站,名称就叫“VOX”。他说,传统媒体总是告诉受众要看哪些新闻,因为它们很重要,但是从不向受众解释,为何这些新闻是重要的,对他们有何意义。

为此,VOX新闻网站进行了尝试,专门为用户解释新闻背景,说明新闻的重要意义和与他们的关联。VOX新闻在形式上更像Quora或“知乎”等问答网站,往往以问题作为大标题和文内的小标题,只不过这些问题通常是由编辑来设定的。围绕苏格兰公投,VOX编辑并了《为何苏格兰独立是个坏点子》《如果苏格兰独立,将使用何种货币》《关于苏格兰文化的九个问与答》《苏格兰独立对威士忌将有何影响》等文章。

在《关于苏格兰文化的九个问与答》一文中,编辑介绍了“羊肚香肠”“风笛”“褶皱裙”“苏格兰呢”“迷你动物”等各种苏格兰文化象征的由来,让用户在看到这些词汇时,能生成具体形象,知道其历史,明确其意义。

2014年5月,围绕阿里巴巴赴美上市,VOX推出了《谁是阿里巴巴,为什么它有可能成为本年度最大的IPO?》报道。该文中各段分别使用了“谁是阿里巴巴”“我应该购买阿里巴巴股票吗”“它与雅虎有何关系”“IPO何时开始”“为何人们关注IPO”等小标题。不仅让用户了解了一家中国互联网公司,还向他们普及了证券市场的背景知识,更利于用户读懂相关新闻,为其投资决策提供参考。VOX专注于新闻背景的说明和解读,以帮助用户更深入了解新闻,当阿里巴巴2014年9月真正上市时,VOX却没有什么报道,因为此时用户已经获得其需要了解的背景信息。

VOX这种做法也存有不足,如有关新闻背景的问题大多是编辑凭自己想法设定的,并非源于用户。为此,VOX利用推特账号与用户互动,在已有报道的基础上补充其他问题,然后再结合用户提问不断更新报道内容。但是,仍不能完全覆盖到用户的所有兴趣和疑惑。

538:独吃一门,关注选举

纳特・希尔弗精于统计,2008年美国总统选战中,他创立“538博客”,用数据预测选举结果,最终除了一个州外,他成功预测了全美49个州及哥伦比亚特区的总统选举结果,不仅让他荣膺2009年《时代》评选的最具影响力100人,也让538成为《纽约时报》旗下政治选举类博客栏目。2012年总统大选中,希尔弗挑战当时盛行的“罗姆尼与奥巴马得票率最终会非常接近”的说法,认为奥巴马将获大部分选票,还成功预测了美国所有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总统选举结果。2013年,希尔弗带着538转投ESPN旗下,并在2014年3月正式了从单纯博客转型新闻聚合的538网站。

基于这样的背景,538网站专注于政党选举、金融市场变动和体育赛事等可以利用统计、预测技术的报道。尽管诺贝尔奖报道也有预测成分,但却不在538关注范围之内,因为除和平奖一项外,其他奖项很少与政治有关。在阿里巴巴上市这件事上,538与VOX一样,只在5月推出了一篇报道――《阿里巴巴是美国人对中国股兴趣渐增最新、最显著的表现》,但主要是用两张图展示了美国人拥有中国上市公司股票数量的变化。除此之外,538再没有其他关于阿里巴巴上市的报道。

因为苏格兰公投牵涉到政治投票问题,自然成为538关注的话题,共形成六篇文章。其中,《围观苏格兰独立投票的粗略指南》《成千上万人已经给出了他们在苏格兰公投中的选票》利用数据、图表、文字说明了公决的主要阶段、看点,并做出预测――苏格兰不会独立。尽管希尔弗曾在一年前就做出苏格兰公投中反对独立一方会获胜的预判,但在实际结果出来后,他撰文《苏格兰独立投票糟透了》,检讨了自己当时预测所用方法,认为尽管说对了结果,但流程上并不严谨,并进一步分析了苏格兰投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何专家认为他们低估了苏格兰公投中反对票数量》一文又进一步对预测方法进行分析。可见538的文章紧紧围绕着投票、预测等话题,以数据技术作为支撑进行报道,将政治选举类新闻做到了极致。当然,与其他新闻网站相比,538缺少了事件相关背景的介绍,因为这不是它专业关注所在。用户从其他途径也可以获取背景信息。538只提供别的渠道无法提供的分析与预测。

澎湃、VOX和538的缘分不浅:三家网站都与传统媒体有渊源;为了探索新闻媒体转型而在2014年诞生;都采用了台式电脑端与移动端打通的展示形式;都充分利用社交媒体进行渠道拓展;都标榜做有深度的新闻。三家网站代表了时下国内外媒体的共同的努力方向。

但从对三家网站新闻实践探索可以看出,深度新闻的做法有不同的选择,像澎湃新闻分门别类、汇集各方信息与观点;VOX把新闻背景解释得清清楚楚、绝不含糊;538利用数据技术手段,垂直专攻一项,做到极致。三家网站都在充分利用网络传播技术,将新闻报道引向深入。因此,在移动新闻时代,用户碎片化接收信息,自行整合内容并做出判断的条件下,制作深度新闻的路径不止一条,衡量新闻“深度”的标准也绝非一个。中美这三家网站所追求的效果不外乎一个,将新闻给用户说得更清楚、更明白。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14AZD038)

上一篇:2014中国投资界十大风云人物 下一篇:Gun Viol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