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阅读心理的图书馆服务分析

时间:2022-09-19 09:35:19

不同阅读心理的图书馆服务分析

摘 要 本文介绍读者心理的研究对象并分析影响读者心理的外部因素,以此为依据推出有针对性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关键词 读者心理 图书馆 信息服务中图分类号: G252

文献标识码:A一、读者心理研究对象及特点

图书馆读者心理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的读者心理活动。图书馆读者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其特殊性表现在:由于图书馆的读者有各种年龄层次,生活经历不同,生活经验也不一样,所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不同。因此,图书馆的读者心理学应该是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等的高度综合。读者心理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读者阅读的生理、心理机制;读者的阅读动机;读者的阅读兴趣;读者的阅读情绪;读者的阅读能力等。二、读者心理影响因素

(一)外部环境,即借阅场所、设施和布局。

正如人们去商店购物一样,宽敞、明亮、色彩柔和、布局合理、美观大方给人以愉快舒适的感觉,从而提高顾客购物的积极情绪,使销售量大增。图书馆也一样,优美舒适的环境能激发读者的借阅情绪,从而提高图书的借阅率。反之,坑脏、污秽、狭窄的图书馆,会使读者感到恶心和不悦。望而却步,从而大大降低了读者的借阅情绪,也影响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二)文献数量和质量。

图书馆的外部环境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而读者到图书馆的目的是借阅文献,要解决这个问题,对读者来说最主要的莫过于文献的数量和质量了。如果只有优美的环境,而宽敞明亮的房间里没几本书刊文献,那就不能满足各类读者进行针对性的知识探索的目的,更谈不上浏览消遣了。这样就使读者借阅情绪大减而离去。反之,如果良好的环境再配以种类繁多、装订齐全、排架合理、服务手段先进的条件,就能激发读者的借阅情绪,从而满足了读者的需要,也提高了图书馆的出借率。

(三)时间。

时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另一是图书与读者的见面时间。从读者的心理特征和对图书的需求分析,不管哪种类型的读者都希望图书馆全天开放,希望借书日期能适当延长等。另外,从图书借期看,借期过长,图书的周转就会过慢;借期过短,专业书一时看不完,读者的学习研究就会受到影响。因此,要保证读者的阅读需求,除了从各种渠道多买书,买好书外还应根据读者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在开放时间、图书与读者见面时间等方面给予保证。

(四)读者自身情绪。

由于每个人的政治信仰、社会地位、生理状态、知识结构、个人修养、事业成败等不尽相同,导致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性格不同,进而导致他们对客观认识上的重大差异,故在借阅心理和借阅行为上也会染上不同的情绪色彩。这种情绪色彩对读者的借阅心理和借阅效果存在着直接影响。

(五)图书馆员的影响。

读者到图书馆的主要活动是借阅,但因种种原因,读者的目的、需求可能有时得不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图书馆的主体——图书馆员的作用就显得尤为突出。若能通过周到的服务为读者排难解优,必然会使读者心存感激,产生愉快的情绪。若工作人员冷若冰霜,拒人于千里之外,势必对读者的情绪和心理产生更加不良的影响。三、基于不同阅读心理的不同服务方式

(一)为高校领导提供教育决策信息服务。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人,高校领导对信息的需要越来越高。他们要求信息具有政策性、全局性、方向性和可行性,能作为决策的依据。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核心,图书馆应为高校领导层提供对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参考价值的信息。此外,为了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应为他们提供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知识信息。

(二)为中、高级科研人员提供文献情报服务。

中高级科研人员是科学研究的主力军,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他们从事某个学科、某项课题的科学研究或发明创造,需要系统地掌握有关的图书资料。为了满足他们的要求,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可进行跟踪服务,提供他们所需的信息检索、信息分析,使图书馆成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前沿。情报跟踪服务能为他们节省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经费,使他们能查阅到极为需要的信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文献情报检索,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为普通教师提供信息服务。

普通教师是走在教学第一线、与学生紧密接触的一类人群,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他们要认真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人生观与价值取向,认真研究实践教学的内容、方式与方法,研究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集体主义、专业思想教育。为了搞好教学工作,他们要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的发展水平,借助图书馆文献信息获取有关国内外新资料、新知识充实教材内容,促进教学改革,以便提高教学质量。他们是学校教学改革的主力军,是人们灵魂的工程师,是高校图书馆的重点服务对象。大专院校教师工作繁忙,需要图书馆为他们提供高层次的信息服务。馆员除了用现代化的设备为他们及时获得所需信息,还应把图书馆的知识与读者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1]袁志秀.浅析心理学在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运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7):46~47页.[2]程洁.“温情导语”:人本读者服务观的现实体现.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1~93页.[3]刘延云、苏茂丛.心理学与图书馆读者工作关系刍议.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2,(4):42~44页.

上一篇:浅谈电梯电机控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下一篇:燃气汽车火灾危险性分析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