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完善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09-19 09:26:39

对完善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文化产业和体育文化产业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体育文化产业社会功能意义,分析了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现状,并提出了完善体育文化产业的对策。

[关键词] 文化 体育 产业

文化的竞争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体现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对文化产业的重视态度也不断的明朗起来,发展文化产业将成为今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体育文化产业起步较晚,现今体育产业部门往往将推广体育赛事、吸引赞助、引进资金视为体育产业的重头戏,且大部分体育产业部门都停留在体育相关产业甚至产业上,局限性太强,思路没有放开,根本没有注意到体育作为一种文化所具有的独特的精神经济和知识经济价值,从而忽略了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对体育文化产业内涵和功能的阐释,并提出促进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一、文化产业的概念

2004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文化产业分为三类:核心层。包括新闻、出版、广电和文化艺术等;层。包括网络、娱乐、旅游、广告、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相关服务层包括提供文化用品、文化设备生产和销售业务的行业,主要指可以负载文化内容的硬件产品制作业和服务业。

二、体育文化产业的界定

体育文化乃是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在体育领域的反映。体育文化产业从狭义说主要是指体育文化艺术产业、体育娱乐服务业和体育广播、电视、录像以及体育赛事转播业。而体育文化艺术产业又包括体育艺术、体育艺术教育、体育出版、体育文物保护、体育图书馆、体育事业展、体育文化艺术经纪与和其他体育文化艺术等行业;广义的体育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体育文化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以及同类经济部门的总和。其范畴应包括体育用品业、体育建筑业、体育表演业、健身娱乐业、体育中介业、体育设施业、体育科研仪器业、体育服务业、体育彩票业、体育赞助业、体育广告业、体育传播业、体育经纪人业、体育旅游业、体育娱乐业和体育金融业等产业结构等内容。体育文化产业不仅仅是为了给体育部门增加活动经费,补充职工的奖金待遇,而是要加入国民经济的大循环,为国民经济增加产值,提供社会就业机会。在许多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己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体育文化产业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的体育事业,是体育文化事业由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称谓,称谓的改变带来的不是体育事业的本质属性的扬弃,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体育文化事业运作方式和产出成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文化产业除了要追求“一次产出”之外,还要追求“二次产出”,即“把初次产出的具有良好社会效益的业务成果再转化为可以用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计量的经济效益”。

三、体育文化产业社会功能意义

经济是体育发展的基础,体育的发展有赖于经济的发展,受经济的制约,体育文化产业的规模反映着经济的状况与水平,同时,体育对经济的发展又起着促进和推动作用。这种促进和推动作用也就是体育文化产业的经济功能。理解体育文化产业的经济功能有助于我们对体育文化产业的经济和社会潜能的分析。体育文化产业的经济功能的实现,首先,取决于经济特性本身。经济决定社会对体育的需求。社会需求是体育发展的动力,而社会对体育的需求最终取决于生产力水平,社会对体育的需求的程度和实现的程度,归根结底还是由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其次,体育消费的水平取决于社会生产的水平。体育消费属于高层次的发展消费和享受消费,体育消费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收入的增加而不断发展的,从而使得体育消费在整个消费中所占的比例逐渐仁升。再次,是新技术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影响了社会对体育需求的变化。现代社会正朝着电子化、自动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生产的高度自动化,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体力支出日渐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只好更多地借助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体育运动和体育锻炼来弥补。同样,因为新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闲暇时间相比以前较多,给人们更多地从事体育活动和体育运动提供了客观条件。

四、我国体育产业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

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基础,而从市场情况看,我国国民收入总的水平不高,国民体育消费支出也不高,而且城乡差别、东西部差别较大,这成为制约体育产业化发展的根本因素。除此之外,制约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还有:第一,体育市场体系不健全;第二,体育产业主体总量不足,且均无盈利;第三,体育用品缺乏品牌,科技含量低;第四,体育无形资产开发不够:第五,体育产业管理人才缺乏。

五、完善我国体育产业市场发展的对策

1.完善市场机制

体育文化产业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产业,同时,又是一个充分国际化的产业。尽管体育文化产业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但中国加入WTO以后,仅有国有文化产业一股力量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按照WTO的要求,改革中国的文化外贸体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及时接纳国际体育文化产业的先进运作模式及体制,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在市场竞争中,使我国的体育文化产业不断成长和完善。

2.注重人才培养

要发展体育文化产业,没有一支强有力的队伍是不行的。发展体育文化产业所需要的人才,首先,要注重本国的教育和培养。文化产业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有它自己的特殊要求,中国的高等学校应当尽快地适应体育文化产业发展需求的需要,未雨绸缪,建立起相关的专业学科,培养出国际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接轨的人才。其次,在人才的造就和培养上,还要不拘一格,从国际上引进创新人才、策划人才、外向性人才,聚集有利于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体育经纪人、职业经理人,为中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积蓄人力资本,占领世界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高地

3.培育本土品牌

日前我国体育用品尚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而且国内体育用品市场主要为国际品牌如耐克、阿迪达斯所占领。而体育用品品牌市场潜力巨大,比如李宁公司的年产值就已超10亿元。随着我国加入WTO,不仅要培育我国自己的体育产品品牌,还要积极进入国际市场,以此带动体育场业的发展。目前,还有此民族体育产品品牌走向了国际市场,如红双喜、回力、李宁、康威、格威特、女踏等。目前我国体育产业还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足体育文化用品制造业就业人数占了较大的比例,随着体育报务业的发展,必将对增加社会就业产生直接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获得了较大规模的发展,虽然大多数属于来料加工,但其工艺和质量水平已在国际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体育用品将在国际上形成较强的竞争力,并带动我国服务业和体育产业人才进军国际市场,使我国体育产业融入国际经济竞争舞台。

4.开展对外文化传播

随着社会信息化和全球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国外信息和文化产品的大量涌人,它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民族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此,我们必须拓展传播领域(媒介),通过我国民间的传播途径来获取如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体育文化资讯,并利用这一渠道来与民间进行对话和沟通,以达到更好、更快地发展地方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产业的目的,从而多渠道、多方面地发掘商机,开发例如沿海地区、高原地区、少数民族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体育赛事,举办民间体育文化节,并在网上、电视上直播体育赛事和体育文化活动等多种有偿服务,以此来从中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扩大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杨建文:产业经济学[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4

[2]童昭岗:人文体育――体育演绎的文化[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

[3]程一辉 庄昔聪 吴蓉蓉:论体育文化产业的传播与开发[J].体育科学研究,2004,(4):13~16

[4]周景晖:体育产业化与体育要素市场开发[J].江汉大学学报,2001,(2):28~23

[5]孙家正: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J].现代企业,2005,(3):4~5

[6]管勇生:论北京2008年奥运经济与奥运文化产业的发展[J].体育与科学,2005,(1):36~39

上一篇:重化工业阶段的增长困境 下一篇:天津发展呼叫中心服务外包业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