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曲张:知因能防

时间:2022-09-19 08:31:37

下肢静脉曲张:知因能防

长期站立工作、体力活动强度高或久坐少动的人,容易出现下肢浅静脉伸长、迂曲而呈曲张状态,即临床上所说的下肢静脉曲张。下肢静脉曲张是下肢静脉系统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可占城市总人口的5%以上。下肢静脉曲张早期可无症状,常常不被病人重视,但其不会自行愈合并逐年加重,迁延数年至数十年,使许多爱美的女性夏天不敢穿裙子,很是苦恼。更为严重的是,随着疾病的进展会出现多种合并症,使病人的工作和生活受到妨碍,甚至造成不同程度的病残。

下肢静脉曲张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继发性静脉曲张是由其他疾病导致的合并症,但最常见的还是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知道了下肢静脉曲张的病因所在,才能从根本上采取预防措施。

从解剖学看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血液依靠心脏搏动产生的舒缩力量,深静脉周围肌肉产生的挤压作用,以及呼吸运动时胸腔内负压吸引,协同作用完成向心脏的回流。下肢静脉分为深浅两组,深静脉位于肌肉中间,不易发生曲张病变;浅静脉主要由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组成,位于疏松的皮下组织中,周围缺乏支持和保护,易发生曲张病变。下肢静脉里面有很多单向开放的瓣膜,正常情况下,由于瓣膜的作用,下肢静脉血只能顺向回流到心脏而不会倒流。当瓣膜功能不良时,就会导致静脉血倒流。通常静脉瓣膜和静脉壁离心脏愈远,强度也愈差;但静脉压力却是离心脏愈远而愈高,再加上重力的作用,是下肢静脉易发生曲张病变的解剖学基础。

病因:先天和后天因素俱在

1 静脉壁薄弱和瓣膜缺陷:人体的静脉和动脉相比,管壁相对薄弱,在静脉压作用下容易产生扩张;瓣周的扩张导致静脉瓣无法完全闭合,引发血液倒流。部分病人的瓣膜先天发育不良或缺失,是导致下肢静脉曲张的重要原因。

2 静脉内的压力持久升高:重力作用使血管腔内的静脉血对瓣膜产生一定的压力,在正常情况下对其不会造成损害。但当长时间站立、重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长期便秘等情况下,静脉内压力持续增高,加重静脉瓣膜的负担而使之受到损伤,出现松弛、脱垂、关闭不全,导致静脉曲张。

表现:关注两大类症状

一是静脉曲张本身产生的症状。患肢可见“蚯蚓”状的“青筋”,即隆起、扩张的浅静脉,抬高下肢后“青筋”可消失。随着病情的发展,“青筋”会越来越显著,严重的可以迂曲成团块状。同时患肢易疲劳、乏力,常有疼痛、沉重、酸胀感,久站后出现或加重,晨起或平卧后可消失。

二是静脉曲张引起的并发症,主要有以下5个症状。

1 由于低氧的静脉血长期淤积于下肢,造成小腿下段皮肤发生营养障碍性病变。表现为皮肤变薄,脱屑、瘙痒,色素沉着,湿疹样皮炎,久之形成迁延不愈的溃疡。

2 患肢在踝及足背可有水肿,严重者小腿下段亦可有轻度水肿。

3 静脉曲张性静脉炎:曲张静脉内血流缓慢,易引起血栓形成,并伴有感染性静脉炎及曲张静脉周围炎,呈现红肿硬结和条索状物,有压痛。

4 出血:曲张的静脉受到外伤时易破裂出血,因病变的静脉压力高故出血速度快,且难以自行停止。

5 继发感染:长期静脉淤滞造成患肢抵抗力减弱,容易发生继发感染。常见的有血栓性浅静脉炎、丹毒、急性蜂窝织炎等。

预防:三大措施

1 应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全身体质,可起到加强静脉管壁的作用。

2 长期从事站立工作或强体力劳动者,宜穿弹力袜套保护,使浅静脉能处于萎陷状态。

3 长期从事站立工作者,应强调做工间操,或在工作间隙经常走动,至少应做一做踝关节的伸屈活动,使腓肠肌能发挥有效的泵作用,促进下肢血液的回流。

若已发生下肢静脉曲张,一定要尽早就诊血管外科,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以免产生下肢溃疡等严重的并发症。

上一篇:中西药“混搭”应慎重 下一篇:下肢静脉曲张手术要趁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