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调查与研究

时间:2022-09-19 07:22:00

甘肃省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调查与研究

摘要: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之一是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通过对甘肃省天水、陇南两地市182名教师的问卷调查,了解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探讨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甘肃省;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改变了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促进了教育观念、内容和方法的变革。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实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逐步普及和应用,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小学师资队伍是关键”。

甘肃大部分人口在农村,基础教育的重点和薄弱环节在于广大农村地区,农村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如何,将成为制约整个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进程和培养目标实现的一个关键因素。因而,对农村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进行研究不仅十分需要而且非常迫切。本研究主要对甘肃天水、陇南地区182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了提升其信息素养的可行性策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选取甘肃省天水、陇南两市250名农村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具体涉及了天水市秦州区、麦积区和陇南市的成县、徽县和礼县等县不同年龄、不同学历层次和性别的农村小学、初中教师。

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为了了解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状况,在深刻理解信息素养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时代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内容实际,本研究设计了教师信息素养调查问卷,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师的个人基本信息、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及信息技术培训等方面,共20题,所有的问题皆为不定选择。此次调查采用了无记名方式,共发放问卷250份,收回有效问卷l 82份,问卷回收率为72.4%。问卷回收后,采用了数据库软件EXCEL统计处理。

二、数据统计结果与分析

1 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功能、价值、重要性等的认识。调查发现,有72%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认为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的优秀教育资源,认为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可有可无的占12%。61.3%的教师认为好的教学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媒体设备以丰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70.5%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有助于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这说明农村中小学教师们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意识且能够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然而,多数农村学校地处偏远,信息基础设施缺乏,仍有32%的教师对新信息反应缺乏敏感性,不能及时接收新信息。

2 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信息素养的基础,包括信息理论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调查结果显示,28.2%的教师把信息技术理解为电化教育,60%的教师把信息技术等同于计算机技术,6 8%的教师认为掌握信息理论知识没有太多用处,应该直接学习如何操作电脑。调查还发现,农村中小学可以制作powerpoint进行教学的教师只有32.6%。进一步调查发现,对现代信息技术比较了解和掌握的教师中80%是40岁以下的教师,这说明青年教师对现代信息知识的掌握比中老年教师要好。

3 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它包括信息获得能力、处理能力和运用能力三个方面。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教师中能够根据学科教学的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够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有效地搜集教学所需信息的教师占28.2%,61.3%的教师表示曾在教学中使用过电视、录像媒体,39.8%的教师制作过幻灯片,但也有18%左右的教师竟然一种多媒体软件也不会使用。在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方面调查显示,38.2%的教师不能将自己获取的信息融入课堂,进行有效教学。

4 信息环境

调查表明,83%的教师认为本校的信息化资源不能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农村学校的信息资源大多只有电视,放像机等。“信息资源缺乏”、“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不高”是制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主要因素,比例分别为38%和43%。可见,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是实现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

5 信息技术培训

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教师需要接受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的愿望是十分强烈的,83%的教师认为进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培训重点是“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这是信息化教学的核心,其次是“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技能的培训,约占38%”,这说明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应分层次,且分阶段及时进行。

6 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因素

分别以甘肃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性别、年龄、学历作为自变量,以信息素养水平值为因变量,进行差异比较。结果发现:(1)教师的学历和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无显著差异(p=0.066>0.05)。(2)教师的年龄和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08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存在问题分析

通过以上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令人堪忧,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意识有待加强。在信息化大潮的推动下,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正在兴起和推广,然而应用面分布还不均匀。部分教师已经习惯了多年不变的教案和教学模式,还不能正确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巨大潜力与优势,上课仍然是一只粉笔,一本书,并没有要改变它的需求和压力,甚至多少因自身素质的原因,不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现代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不愿意运用新的技术和方法来改变自己和改变学生。部分教师的信息意识还比较淡薄,观念比较守旧,对信息敏感程度不高,不善于从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现象中去捕捉最新的、最有价值的信息,不能以较为理性的态度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实践。

2 农村中小学教师缺少必备的信息能力。通过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运用能力或多或少总是存在着不足。一方面,绝大部分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没有受过正规的“信息素养”培训,不能调用有效信息资源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特别是年龄较大的一些教师由于自身因素,没有及时掌握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包括计算机的启动和关闭方法,操作系统的使用和维护,常用软件的安装使用等,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也就十分有限。

3 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匮乏。中小学教师具备了良好的信息素养是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有效工作的前提。但是良好的信息素养需要在实践中

不断检验和提高。由于天水、陇南两地市的农村大部分属于山区,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尤其是形成了小学学校布局过于分散、数量多、规模小的状况,加之当地的经济条件限制,用于信息基础设施投入的经费很有限。我们对天水市秦城区农村初中学校有关信息技术教育情况进行调研发现,2008年秦城区农村初中有1 3所,信息技术教师有18人,其中7人为本科学历,11人为专科学历。每所学校计算机的拥有量平均为37台,平均38人一台左右。拥有校园网的学校所占比例情况是25%。

四、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

1 加强教师信息观念、信息意识的培养。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信息观念与信息意识,教师才会从根本上要求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因此观念意识先行,才有可能为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创造前提条件。激发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动机是首要的。农村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多媒体课件比赛、多媒体教学比赛和教学经验交流会等,让教师亲身体会到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带来的深刻变化,以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好奇心和兴趣。部分教师虽然有时也想使用计算机,但他们顾虑重重,想用却不敢用。因此,还要培养农村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工作、生活中问题的意识,有了这种信息意识,教师就能积极主动地运用信息技术来处理教学等方面的问题,并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工作的不可缺少的工具,使信息技术能力自然地融入到日常的工作中。

2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农村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从调查结果来看,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已刻不容缓。加强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特别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是因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教师信息素养的核心。根据农村教师信息知识较为欠缺,驾驭现代信息技术能力较差的现状,教育部门及学校管理部门应建立一整套培训和进修制度,并根据各地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方案,应将“信息素养”作为一门课程列入教师培训内容,增进信息知识,提升信息能力水平应成为当前培训的重点任务。在重点加强教师“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培训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的培养。除此之外,还要结合农村教育、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及其教师年龄、教育教学实践,根据不同人群特征分层次、分阶段精心设计教师培训活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基于教育信息化环境的校本培训体系,使农村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3 创建外部良好的环境,是实现培养的必要保障。教育信息化的目标是培养信息化创新人才,实现教育现代化。为顺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要求,应根据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农村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建设。要提高农村教师的信息素养,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离不开信息技术系统的构建。因此,国家有关政策应向农村地区倾斜,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资力度,因地制宜,扩大融资渠道,加强信息设备投入和建设。抓好农村“校校通”工程建设,使农村中小学师生能够共享网上优秀的教育资源。建设种类丰富,能够适应农村教育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以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还受到来自于学校、个人、同事以及专业背景的诸多影响,其中学校的整体氛围最为重要。教师应重视并争取一切合理的资源和条件,为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培养的开展铺平道路。

上一篇:旅游翻译中的地名和景点名称翻译研究 下一篇:师范生德育目标量化管理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