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小儿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急诊手术60例

时间:2022-09-19 07:17:58

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小儿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急诊手术60例

【关键词】七氟醚吸入麻醉;小儿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急诊手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009-01

近几年来,我们对60例合并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急诊患儿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疗效满意,本组观察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告知患儿监护人并签署同意协议,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31例,女29例;其中肠套叠22例,骨科20例,嵌顿疝18例。年龄8月-5岁,体重8-20kg,ASAI-Ⅱ级。术前合并有呼吸道症状及部分患儿伴有轻度的脱水。

2麻醉方法

术前视病情禁食4-6h,禁饮2-3h。术前30-45min于准备室肌注阿托品0.01mg/kg。患儿进入手术室后,让患儿熟悉面罩,将氧流量调至6L/min,给患儿吸氧去氮3分钟,然后将七氟醚挥发器浓度调至8%,氧流量调至4L/min,将七氟醚充满小儿呼吸回路,合作的患儿以吹气球法让其做深呼吸,不合作的患儿由家长进入手术室陪伴并提供玩具让其玩耍,分散其注意力,把面罩紧扣患儿口鼻部,从吸入七氟醚开始为0秒,每5秒测试一次睫毛反射,待睫毛反射消失、下颌松弛后插入合适大小的喉罩,气囊充气并检查有无口腔漏气及呼吸道梗阻,将七氟醚吸入浓度调至2%-3%,氧流量调至2L/min,继续吸入并控制呼吸,建立静脉通道,保留自主呼吸,同时监测心电图(ECG)、心率(HR)、血压(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开始手术。术中调节七氟醚吸入浓度(1%-5%)维持麻醉深度。根据手术刺激程度及体动情况适当调整吸入浓度,必要时手控辅助呼吸。术毕,即刻停吸七氟醚,快速清除呼吸回路残余七氟醚,待患儿通气量恢复正常,咳嗽、吞咽反射恢复,清除分泌物,拔除喉罩。观察患儿完全清醒,吸空气后血氧饱和度>97%后送回病房。

3不良反应的处理

HR

出现呼吸抑制(SpO2

苏醒期躁动,给予咪达唑仑0.1mg/kg、芬太尼1μg/kg处理。(无)

术后恶心、呕吐,给予昂丹司琼0.1mg/k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症状缓解。(二例)

4观察指标

监测并记录术前、术中、术后(停用七氟醚时)、苏醒时(停止吸入麻醉剂至能按指令睁眼时)各时间点的HR、BP、SpO2及RR值。镇静、镇痛效果(按改良的OAA/S镇静评分标准进行评估)。

5结果

所有患儿在麻醉诱导、手术及复苏(恶心、呕吐二例)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未出现心动过缓、平均动脉压降低、喉痉挛、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烦躁、苏醒延迟等不良反应,且均在停药5-10分钟内清醒。各时间点观察指标在正常范围,镇静、镇痛效果良好,能够较好的满足手术。

6讨论

七氟醚是新型吸入,其血/气分配系数为0.63,本品对脑代谢有抑制作用,可增加脑血流量,lMAC(最低肺泡有效浓度)对颅内压无显著影响,2MAC颅内压可升高,不增加心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能保持心律稳定,但麻醉过深也可抑制心肌收缩功能及周围血管阻力,对呼吸系统的抑制轻微,也可抑制低氧性肺血管收缩,此与剂量相关。不刺激呼吸道,不增加气道分泌,能松弛气管平滑肌。其在体内的代谢转化率(3%),由于此类药物的肝、肾毒性主要由其代谢物所致,故本品有一定的肝、肾毒性,且与吸入浓度有关。本品吸人后2-3分钟意识即消失。10-15分钟达稳态血药浓度,停药后7分钟即可逐渐苏醒,其MAC为1.7l%。主要以原形经呼气排出。按尿中氟量计,其代谢率为2.89%±1.5%,代谢主要经肝脱烃基和羟化作用,代谢产物为无机氟和无生物活性的葡萄糖醛酸六氟异丙醇,经胆汁和尿排出。但七氟醚抑制呼吸的作用在停药后消失较快。七氟醚抑制机体对缺氧和PaCO2增高的通气反应,七氟醚麻醉时,肝血流量下降,呈剂量依赖性,停药后迅速恢复正常,临床研究发现,七氟醚可使AST轻度升高,一周内恢复正常,其他生化指标未见明显异常。日本大量临床应用以来,尚未见七氟醚引起严重肝损害的报告。七氟醚麻醉后,偶有少尿、多尿、蛋白尿、血尿出现,但发生率低于1%。尽管七氟醚分子中含有7个氟原子,多于其他氟化,但因代谢率低、在组织中溶解度低而排泄较快,临床浓度时,血清氟离子浓度一般不超过20-40μmol/L;若长时间、高浓度吸人,血清氟离子浓度在人和动物均有超过50-mol/L的报道,但因排泄迅速,未发现肾损害的证据。国内学者在动物实验中发现,七氟醚可剂量依赖性地减少肾血流,且恢复迟缓,提示休克或肾低灌注时应慎用。

氯胺酮是一种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特异的抑制和兴奋双重选择性作用,属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剂,它的作用机理是先阻断大脑联络径路和丘脑向新皮层的投射,故意识还部分存在,痛觉消失则明显而完全;随血药浓度升高而抑制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快速但短暂,能选择地抑制大脑及丘脑,静注后约30秒钟(肌注后约3-4分钟)即产生麻醉,但植物神经反射并不受抑制。麻醉作用持续约5-10分钟(肌注者约12-25分钟)。由于给药方便、镇痛性能强、不良反应小,因而常用于小儿短小手术。但不足的是,氯胺酮兴奋延髓和边缘系统,抑制丘脑新皮层,出现精神症状;另外增加呼吸道分泌物,对于术前有呼吸道症状的急诊患儿增加术中管理难度及麻醉风险。

恶心、呕吐是术后常见问题,呕吐可能影响手术效果,严重者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本组观察提示应用适量抗呕吐药干预是有必要的。

因此,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小儿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急诊手术,不仅提供了良好的手术条件,而且苏醒完全、迅速,不良反应较少,可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刘俊杰,赵俊,主编.现代麻醉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842-843.

[2]周建新,刘进.不同年龄国人的吸入血/气分配系数及决定因素[J].中华麻醉学杂志,1998,18(1):15-18.

[3]张福清,陈国忠,聂海贵,等.七氟醚用于小儿吸入全麻诱导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4):334-335.

[4]夏时金.氯胺酮麻醉的不良反应.临床麻醉学杂志,1994,10(2):116.

上一篇:新生儿窒息186例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下一篇:胃癌急性穿孔66例诊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