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音乐教学中学生道德的培养

时间:2022-09-19 07:11:57

浅说音乐教学中学生道德的培养

音乐来自自然,感于物、生于心,成于文。好的音乐可以启迪人的善心。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呢?

一、增强道德意识,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道德因素

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道德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道德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道德方面的侧重点。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如《我们多么幸福》《颂祖国》《咱们从小讲礼貌》等。而还有一些如《到小熊家里去》《金扁担》《小乌鸦爱妈妈》《看龙船》等歌曲,被称为隐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

二、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乐辅德、以乐促智、以乐治性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学校音乐教育要以乐辅德。例如教唱《小乌鸦》时,要通过故事情节让学生明白“鸦有反哺之义”,教导学生要孝敬父母;教唱歌曲《军民大生产》《劳动最光荣》等,要激发学生爱劳动、爱学习的热情;教唱《游子吟》《长歌行》时,要致力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懂得什么是好的、该做的,什么是不好的、不该做的;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净化学生的心灵。

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古今中外许多的名人,如孔子、爱因斯坦、卢梭、歌德、列宁等,大都酷爱音乐,可以说音乐对于他们的事业成就具有一定的影响。学校音乐教育不仅帮助能学生形象地认识客观世界,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并且可以以乐促智,让他们的智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如在音乐欣赏和歌唱时,学生会产生注意、记忆、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这能促进学生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让其获得活跃的思维能力。在器乐演奏中,学生手、脑、眼、耳并用,这能极大地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

音乐具有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三大基本特征,它主要是在音的运动与结构中让人们感知美、享受美。学校音乐教育应注意抓住音乐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充分享受一切美的音乐,做到以乐治性,让他们欣赏、感受、体现、创造音乐的美。如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可使学生联想到平静的江水、皎洁的明月等鲜明如画的音乐形象;欣赏名曲《二泉映月》,可让学生产生愉快、兴奋、痛苦、哀伤等不同的情绪变化,体会到作者阿炳在黑暗的旧社会里追求光明、乐观向上的可贵精神;欣赏中国少儿广播合唱团演唱的《摇篮曲》《鳟鱼》等名曲,可使学生产生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愉悦心情。

三、寓道德于教师的自身形象之中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假如教师不爱自己的事业,对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缺乏亲情,对追求真善美没有热忱,他就不可能从教材中挖掘深刻的内涵,也不可能按《大纲》的要求把道德渗透到教学中去。一个献身于音乐教育事业的教师应当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知识,认真的态度,这将会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整洁大方的衣着,自然端庄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富有激情的歌唱,优美动听的琴声,准确娴熟的指挥、工整认真的板书,都会时刻影响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因此,教师必须从自我做起,平时严格要求自己,抓好个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

四、课余音乐要以“正音”“经典”为主

在校园中播放音乐,要能使学生心情舒畅、安定。所谓“宁静致远”,学习需要心平气和才能吸收知识,就像海绵一样。不可以播放浮躁的音乐,这会使学生情绪激动,不能安心学习,从而影响学业。校园歌曲中有很多经典曲目,如《好一个乖宝宝》《跪羊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感恩的心》《新学堂歌》等等。学校要经常播放,每时每刻都能震撼心灵,让学生懂得孝顺、懂得感恩,在学校能做个好学生,在家能做好子女。这就是道德的上升。

总之,小学音乐教育并非唱一唱歌,玩一玩游戏就行了;这怎么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呢?凡是长期经过道德熏陶的学生,其性情、精神、气质以及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式,具有牢固的稳定性,能使其拥有健康的心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音乐又是随时陪伴我们成长的伴侣,我们不能让伴侣害我们一生而不自知。因此,音乐教育与思想道德是相互影响、相互包容、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的。学校音乐教育应以育人教育为宗旨,努力做到以乐辅德、促智、治性,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社会在进步,教育也随之不断发展。我们就须探索新的路子,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教育在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会越来越重要。让我们为孩子的未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创造美好、和谐、繁荣的明天而努力。

上一篇:数学课堂没有多媒体如鸟无翼似树无根 下一篇:特殊群体子女教育的突出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