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里行间藏方法 语段训练显实效

时间:2022-09-19 06:33:28

字里行间藏方法 语段训练显实效

“群读”是指大量阅读,相关联的文章一起阅读。“类学”则是指在群文阅读的基础上,寻求群文中的“类”开展学习。

杜威说:“一个人离开学校之后,教育不应停止。”信息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将改变我们的学习。在信息时代里语文仍然是语文,但不能只是语文。信息技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辅助手段,也将是改变语文学习观念与方式的必然。

在鄂教版四年级“群读类学”片段教学一组的尝试中,将“群读类学”与新媒体、新技术有效融合实现了四个突破:

一、突破教材用教材

随着时代的变迁,书本已经由竹简演变成今日的纸质书籍、电子书籍。特别是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可以说每个人手中随着都握着书籍。如果语文教学还是只停留在教材中那些课文,显然已经不合时宜。借助电子媒介便有了大量的活教材,我们只需整合教育资源,活用教材、巧用教材,有计划、有目的的带着学生们大量阅读,授之以法,让他们自由遨游。

从实用主义角度讲,学习的目的指向运用,也就是学以致用。在“群读类学”的尝试中,我旨在通过一节课,聚焦一个训练点,助力学生“一课一得”。针对“先概括后具体”这种写作方法,以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10课《蝉》为范例,聚焦第三自然段“蝉脱壳”这样“先概括后具体”的典型段落,再与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课文《白鹅》想勾连,并选取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1课《看松鼠做巢》,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2课《海底世界》,梁秋实《白猫王子五岁》,老舍《母鸡》中的典型段落进行类比学习。一节课四十分钟,沿着认识“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明确“先概括后具体”写作方法的作用,归纳概括句及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最后在拓展练习中习得方法。

“群文阅读”的尝试打破了现有单篇文章教学的形式,实现了一节课由一篇到多篇量的增加,在阅读过程中实现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在比较阅读中实现质疑探究,在分享阅读中实现方法习得,在学习实践中尝试浏览、略读、跳读,在真实、实用的阅读中实现能力的提升。

二、突破教法变学法

“云无定姿姿万态,教无定法法自在。”不同文章、不同的主题、不同的教师,定会演绎不同的教法、学法,但最终的目的都是指向人的发展。“群读类学”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变革,看似量的变革、形的变革,实质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一种学习思想的变革。“群读类学”课堂更“静”了,一改传统的讲授,将大块时间用来读,大块时间用来悟,开发学生的阅读智能。让学生在“读”和“悟”中提高阅读兴趣,拓展阅读空间,感悟语言魅力,品味语言精妙,学习创作的方法。学生在阅读中欣赏,在欣赏中阅读。是学生真学习的展现。

“先概括后具体”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构成句,构成自然段、意义段,还能构成篇,乃至一部著作,比如:《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是一个概括句,这部著作就是围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展开。学生通过一节课学习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写作方法,而是一种使用频率极高,可以受用一生的习作方法。这种方法的习得,正是学生在有步骤的语段阅读,篇章阅读,对比阅读中自我发现,在我归纳,自我内化。

三、突破单一媒体到多媒体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是一张嘴、一根粉笔、一块黑板及课件的运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云空间、电子书包、电子白板、微课、微视频等新媒体新技术也悄然走进课堂融入教学,新媒体新技术的运用,使得学生学习兴趣更高昂,师生、生生交流更便捷,学习实效更显著。

(一)电子书包及电子教材的运用,让文本呈现更便捷

将文本及阅读材料分发到电子书包,学生借助电子书包就能立刻阅读本节课的阅读材料。通过“优课”使用电子教材,让文本更直观,演示更简便。

(二)电子白板“放大镜”“画笔”“聚光灯”等功能更容易聚焦学习语段

在语段学习过程中,需要聚焦语段,明确概括句的作用,及具体描写部分的作用,此时运用“放大镜”,便能只看一个语段,而“画笔”、“聚光灯”则是聚焦概括句,学生一目了然,一看便知有了概括句,能让别人一下把握作者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具体描写在于给人以深刻印象,让别人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有概括有具体就层次清楚了。

(三)视频展示台展示学生作品更直观

如何评价学生练习的结果,视频展示台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每到练习完毕,将学生的作品放在视频展示台上呈现,由学生上台讲解更清晰、更直观,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与表达能力。

(四)电子书包互动交流实现师生、生生交流更简便

电子书包互动交流系统及电子白板,能够及时将学生的想法呈现到大屏幕,在互动交流,合作学习时,无需教师组织,学生边交流,边浏览大屏幕,便能了解其他小组的学习进度,学习成果,真正实现人机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四、突破时间找时间

现在的学生学习使用电子设备的能力远远胜过成人的接受能力,例如:四年级的学生,己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周围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通过运用教育云空间,电子书包,都能实现学习资源的搜集、整理、上传,在班级QQ群里提问、交流。还可以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习作及时上传。在网络学习中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实现课堂的延伸,以此打破时间的疆界。

我们行走在语文教学路上,永远探寻着“法”(教法、学法)的真谛。现实的教室是有墙的,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创建的就是“没有围墙的课堂”。让学生更清晰的意识到,电脑、网络是很好的学习工具,为我们不断的学习提供了帮助。

学习的终极目标在于促进每个学生发展,不限天生能力、先天条件,背景知识多寡,让他们都能循着老师有步骤、有程序的教学设计,在自己的起点都往前进展一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融合,“群读类学”的探索能否实现突破,我不仅是观众更是演员,也在努力寻找着答案。

上一篇:全球治理与经济增长 下一篇:常外九年级学生习作升格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