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质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09-19 06:21:41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质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8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1w、1个月及1年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由于年龄老化,骨代谢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而出现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偶联缺陷,并降低了骨密度,导致骨质疏松。近年来由骨质疏松性引起的椎体压缩骨折逐渐上升,临床方面也进一步加强了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方法研究,疗效显著。笔者以我院收治的8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别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常规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8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影像学检查,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诊断标准相符。男35例,女49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68.5±5.9)岁;受伤时间至治疗时间为1~7d;35例交通伤,24例摔伤,25例蹲坐伤;临床表现:胸腰背部疼痛,34例无法站立和行走;41例单椎体伤椎,28例2个椎体伤椎,15例3个椎体伤椎;伤椎部位:62例的胸椎,22例腰椎。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等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标准 经影像学检查,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诊断标准相符;未合并严重肺部、泌尿系感染及局部压疮患者;无神经根损伤患者;无凝血功能障碍等手术禁忌证;患者均知情此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进行卧床休息、止痛、补充钙剂,服用维生素D及抗骨质疏松药物等常规治疗。患者采用X线对伤椎部位进行确定,放置矫形复位枕垫[2],给予相应的止痛镇静药物,逐渐提高枕垫厚度,达到患者最大耐受程度;患者俯卧位时,选择厚垫或被子放置在胸前,使脊柱可保持过伸位。患者疼痛缓解后,进行相应的腹部及背部锻炼活动;10d后观察患者椎体复位情况。14d后采取相应的工具下床活动。患者疼痛明显,可给予相应的静脉镇痛治疗,加快骨折愈合速度。

治疗组患者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患者采取俯卧位,透视定位,合理调整C臂将病椎显示,选择相应的穿刺点,行局部浸润麻醉,腰背部下铺消毒巾,通过C臂机透视引导[3],经皮穿刺,经相应透视,保证进针方向的正确,反则需进行相应调整。将穿刺针内芯抽出,置入导针。拔出穿刺针套筒,顺着导针将扩张套管和工作套管置入,建立工作通道。科学调配骨水泥,10ml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5g骨水泥粉末,3g纯硫酸钡粉。采用骨水泥推入管将骨水泥灌注,并通过透视镜,对椎体内骨水泥的分布进行观察,按照骨水泥分布情况进行椎体灌注。迅速拔出穿刺针管,进行局部包扎,手术完成。手术结束后给予相应的抗菌药物,预防出现术后感染,术后继续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术后进行1年随访。

1.4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后1w、1个月及1年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椎体高度。

1.5评判指标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无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9分;剧烈疼痛:10分。

1.6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所得数据均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表示计量资料时采取(x±s),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对比 治疗组治疗后1w、1个月及1年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椎体高度对比 治疗组椎体前缘高度(11.2±4.5)mm,中线高度为(10.5±3.6)mm,后缘高度(22.4±2.3)mm;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15.2±3.2)mm,中线高度(14.8±3.6)mm,后缘高度(23.1±2.4)mm;治疗组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及中线高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2.3并发症 治疗组治疗期间,出现1例腹部感染,1例术后便秘,经对症处理后康复,并发症发生率为4.8%;对照组出现3例肺炎,3例褥疮,2例尿路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9.0%,经处理后康复。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椎体压缩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病症,大多数骨折较为稳定,多采用保守治疗。在卧硬板床制动,采取软垫置于受伤背部,腰背后伸[4,5]。但患者在长期卧床易引发肺炎、褥疮、尿路感染等并发症,也会进一步减少骨量,导致其它椎体骨折的风险大大增加。相关学者研究证明,患者在卧床休息2~3月后下床活动,轻微外伤甚至没有明显外伤会导致再次发生骨折的危险,引起骨质疏松-骨折-卧床-加重骨质疏松-再骨折的恶性循环[6],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穿刺中,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可起到显著的止痛效果。注入骨水泥后对不稳定伤椎进行有效固定,满足了骨折治疗要求。并且骨水泥在固化期间产生相应的热效应,发生局部高温效应对病变细胞进行抑制,降低敏感性,缓解患者疼痛。在本组研究中,治疗组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治疗后1w、1个月及1年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显著,可明显解患者疼痛,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葛建忠,王凯红,戈朝晖,等.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骨伤,2013,26(06):464-467.

[2]郑长军,杨立强,刘钦毅,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新鲜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12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6):3531-3532.

[3]孟纯阳,盛遵启,李庆伟,等.两种术式治疗老年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循证思考[J].医学与哲学,2010,31(20):30-32.

[4]靳丹,余进伟,封琳,等.改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130例[J].山东医药,2013,53(35):69-70.

[5]彭亦良,杨渝勇,王剑岚,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52例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29):2944-2946.

[6]杜浩,田笑笑,张晓强,等.经皮椎体成形术与保守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5B):1629-1632.

[7]刘瑶,张华朋,赵光宗.PKP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隐匿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09):2989-2991.

[8]王,李仕臣,刘琦,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2):26-28.

上一篇: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钉棒系统... 下一篇:全胃切除术与次全切除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