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教学实录及评析

时间:2022-09-19 05:32:36

《掌声》教学实录及评析

第一板块:紧扣“掌声”,整体感受

师:默读课文,看看掌声前、掌声时、掌声后我们分别看到一个怎样的小英?你从哪些词句读出来的,用横线画下来。(生默读圈画,师巡视点拨)

师:我们先来交流一下,掌声前,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小英?

生:孤独寂寞的小英。因为“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

师:哪个词语最能看出她的孤独寂寞?

生:默默。

生:从“小英的眼圈儿红了”,我读出了一个忧郁的小英。

生:内心矛盾的小英。老师不了解情况,让她上台,她又不想上台。从“犹豫”“慢吞吞”“眼圈红了”等词句能够读出。

生:自卑的小英,从“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能够读出。

师:孤独寂寞、忧郁、内心矛盾、自卑,你觉得哪一个词语最适合描述此刻的小英?

生:自卑。

师:掌声时,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小英?

生:感动的小英,小英被同学们的掌声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师:掌声后,你又看到一个怎样的小英?

生:自信的小英。因为从那次演讲之后,小英“开始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师:谁能把“掌声前、掌声时、掌声后”所看到的小英,用“掌声前,我看到……”这样的句式,完整地说一说?

生:掌声前,我看到自卑的小英;掌声时,我看到感动的小英;掌声后,我看到自信的小英。

【评析】第一板块教学,首先以开放性的话题引领,让学生与文本充分自主对话,将文本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对文本作出解释,实现“解释性理解”。其次,在交流R报环节,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空间。在学生对文本有多元感受的同时,要能够结合文本语境,给予定向引导。如学生对“掌声前”小英的感受就是多元的,“你觉得哪一个词语最适合”一问,引导学生将感受通过筛选比较,定位在“自卑”上。最后,要有整合表达的意识,给予学生与文本叙述顺序一致的句式、段式的表达“拐杖”,帮助学生实现阅读中的“言意转换”,同时,引领学生站在更高处俯视文本,实现对文本表达方式的深入理解。

第二板块:细读“掌声”,深化理解

(一) 聚焦感动

师:“掌声前、掌声时、掌声后”三个场景,你觉得哪一个场景最让你感动?

生:掌声时。

师:细细品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掌声时”的情景,体会为什么这个情景让你感动。(生读)谁能够用上“我感动,是因为……”的句式说说?

生:我感动,是因为同学们在小英非常孤独的时候,把掌声献给了小英,让小英鼓起了勇气。

师:这是从同学们的角度谈感动的。

生:我感动,是因为小英能够勇敢地走上讲台。

师:小英走上讲台虽然是一小步,但却是她人生的一大步!这是从小英这个角度来谈感动的。

生:我感动,是因为在小英非常需要鼓励的时候,同学们把掌声献给她。小英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演讲得很动听。

师:你很会学习,把两个方面的感动放在一起说。

生:我感动,是因为老师能够给小英一个演讲的机会,让她获得一次锻炼的机会。

师:你又是从老师这个角度来谈的,也很好。

(二) 品味含义

师:在小英演讲前后,同学们一共为她鼓了几次掌?

生:两次。

师:下面听老师来读这一自然段,大家边听边思考:每次掌声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的,同学们想通过掌声对小英说什么话?

(教师范读,读到“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时,老师提醒:同学们想对小英说:“小英……”读到“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时,老师提醒:同学们想对小英说:“小英……”)

师:请选择自己最感动的那一次掌声,写下来。

(生写话,师巡视)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同学们第一次鼓掌时,想对小英说什么?

生:小英,相信自己,你一定能够讲好!

生:小英,你能行!

师:同学们热烈、持久的掌声都在“你能行”这三个字中。你觉得同学们为小英鼓起的第一次掌声,是怎样的掌声?

生:鼓励、支持。

师:我们再来交流一下,同学们第二次鼓掌,想对小英说些什么?

生:小英,你演讲得太棒了!

生:小英,我们大家为你骄傲!

师:你觉得这是怎样的掌声?

生:赞扬、夸奖。

师:第一次掌声饱含鼓励,第二次掌声蕴藏赞美。这两次掌声有没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是经久不息,都很热烈。

师:对呀,这热烈的掌声中,饱含着同学们对小英怎样的情感?

生:关心、爱。

(三) 感受自信

师:小英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变得自信起来。“自信”是什么意思?

生:自己相信自己。

师: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掌声渐渐平息,小英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故事。故事十分动人,她的普通话也很好。”此刻,小英自己相信自己什么呢?请你用“同学们能够……我也能够……而且……”的句式,说说小英此刻的想法。

生:同学们能够演讲,我也能够演讲,而且讲得更好。

师:一般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演讲得很好呢?把“好”换个词再说说。

生:同学们能够演讲,我也能够演讲,而且讲得更动人。

师:后来,小英又有了很大的变化,变得越来越自信。她还能够干什么呢?请你用上述的句式说一说。

生:同学们能够朗读,我也能够朗读,而且读得更有感情。

师:小英的普通话很好,这一点,小英做到应该在情理之中。试想一下,如果这次演讲,小英讲得不是很动人,普通话也不好。同学们会不会把掌声献给她?

生:会!

师:你们都是善良的孩子,同学们依然会把掌声献给她。但小英还会不会有上述的想法?

生:不会。

师;那你觉得小英的自信源自哪里?

生:源自自己的实力。

师:读到这儿,你认为是同学们的掌声让小英获得自信的吗?

生:同学们的掌声让小英发现自信。

师:用“发现”这个词比“获得”更准确。其实,是同学们的鼓励、赞扬的掌声,让小英“找回”属于自己的那份自信。

(四) 升华认识

师:掌声对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我们再读读课文最后两句话,有什么话要说吗?

生:掌声的力量是无穷的。

生: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掌声。

:老师把这两句话中的“掌声”一词擦掉,看看你能够换上哪些词语?

生:是啊,人人都需要自信……

师:你能够把你的自信给别人吗?

生:(若有所悟)是啊,人人都需要鼓励,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鼓励,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鼓励献给别人。

(又有几位学生分别把“赞扬”“爱”等词语放进去说)

【评析】这一板块的教学,紧扣对“掌声”内涵的理解,大抵上分这几个层次来进行:

第一层次,自主选取精读点:一是作者描写的重点段落(场景、事件、人物等);二是体现文本主旨或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句;三是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话题。本环节教学选择的是最能体现“掌声”含义的“掌声时”场景。当然,精读点的定位要顺应学生常规阅读心理,教学中,我以话题“哪一个场景最让你感动”激发学生再次与文本对话的兴趣,引领学生自主定位精读点。在学生汇报为什么“掌声时”最让自己感动时,引导学生从小英、老师、同学们三个不同视角来谈,拓展学生的阅读感悟。

第二层次,自主品味两次“掌声”含义。这一环节教学首先让学生在读中,通过角色体验“你想通过掌声,对小英说什么”,将掌声内涵具体化,并在此基础上体会两次掌声的“不同”与“同”:两次“掌声”表达的含义分别是鼓励、赞扬,同时又都饱含着同学们对小英深深的爱。

第三层次,结合文本语境感受“掌声”背后的“自信”。如果教学只是停留在对“掌声”含义的感受,似乎还是肤浅了一些。作者用了两句话来写小英的演讲:“掌声渐渐平息,小英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故事。故事十分动人,她的普通话也很好。”接着,作者用了整整一个自然段写了“掌声后”小英自信的表现。我引领学生将精读感受深入一步:首先,从正面结合文本语境,用“同学们能够……我也能够……而且……”的句式说说小英此刻的想法。接着,话锋一转,从反面体会“如果这次演讲,小英讲得不是很动人,普通话也不好。同学们会不会把掌声献给她?”“小英还会不会有上述的想法?”进而水到渠成,让学生明白“自信源于实力”,同学们的“掌声”只是让小英“发现”自信,而不是“获得”。

第四层次,通过换词再次感受“掌声”内涵,升华认识。

(作者单位:新沂市实验学校)

上一篇:物流的最大魅力是整合 下一篇:河南构建交通物流融合发展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