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缺陷统计及现状分析

时间:2022-09-19 04:54:34

电容器缺陷统计及现状分析

摘 要:电力电容器是供电设备中的核心器件,随着电容器的大规模安装和使用,电容器的缺陷也随之而生。本文就目前电容器存在的缺陷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从而总结了电容器的缺陷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缺陷和问题的类型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策略。这次研究对改善当前电容器存在的诸多问题都有不可小觑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电力电容器;电容器故障;集合式电容器

中图分类号:TM532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目前,电力电容器的安装和投运容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作为无功补偿装置中的重要设备不容忽视。然而,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存在环境、仪器质量和其他主观因素的限制,电容器所具有的故障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受损的电容器因为不能及时的检修和更换对变电工作的影响巨大。在这样的形式之下,有必要对电容器的缺陷进行统计,并对电容器缺陷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保障电容器的优化管理。

2 电容器缺陷统计与分析

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共有变电站100余个,需要运行和维护的电容器有将近600组,其中电容器发生缺陷的就达400多项,其数量较大。对电容器的缺陷进行分类,大概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是由于电容器使用而引起的硅胶变色,二是由于其他原因致使电容器被损或者无法使用,包括本体被击穿、保险被熔断、油体的渗漏、放电PT损坏、电压或电流不平衡、热量过高等。从电压等级来看,10kW电容器的缺陷数量要高于35kW电容器,从电容器分类角度来看,非集合式电容器发生缺陷的数量要低于集合式电容器。

通过上面的统计分析,我们得知电容器的本身或者其他辅助其运行的仪器一共存在224项的缺陷。接下来我们则对上述各项缺陷进行详细的分析:其一:对于电容器自身来说,故障发生频率较高。由上述数据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由于电容器自身而致的缺陷就有74次,占缺陷总数的1/3;熔断器动作76次,略高于缺陷总数的1/3;其二:对于集合式电容器而言,其发生的故障在很大程度上使无功容量受损。比较集合式与非集合式电容器发现,集合式的缺陷要略微高一些,而对于无功容量的影响却是非集合式的四倍之多;其三:电容器所具有的缺陷种类并不多样。综合来说,电容器的缺陷主要是由于制造质量和环境导致的;其四:其他起到辅助功能的仪器存在缺陷较多。这些辅助仪器以接头、母排、PT和避雷器为主。其发生缺陷的数量超过缺陷总数的30%。

3 管理问题对电容器的反作用

从某种角度讲,电容器之所以产生缺陷,与对电容器的管理有很大的关系。(1)限于生产工艺,质量问题较多。我们对电容器的缺陷原因进行分析,发现渗漏现象次数是23,内部击穿次数则为127,二者数量相差悬殊,从侧面告诉我们电容器的缺陷大多是由于质量问题导致的。(2)多数发生故障的电容器类型是集合式。从电容器型式上分析,集合式电容器在数量上仅为总数的1/5,可是其具有的缺陷却超过总缺陷的60%。(3)已经配置完毕的电容器缺少相关配件。为了对电容器进行修理,变电部会储存一些仪器的配件,然而限于各个厂家之间在容量和尺寸上的差异巨大,很多时候,当仪器使用时间久、维修次数多的时候就会出现没有配件的情况。(4)集合式电容器返厂维修时间长:相比于框架式电容器,集合式电容器在进行配件的时候很麻烦。集合式电容器有很多型号,不同年限生产的产品规格也是有差异的,所以在进行配件选择的时候难度很大,所以对于维修的要求很高,耗时也很长。(5)对电容器的监测力度小。目前对电容器进行检测的手段单一,以红外测温和巡视的手段为主。大部分的电容器故障不仅需要维护,而且需要进行二次保护,然而,实际上二次保护工作落实不到位。(6)专业间缺乏互动。电容器的故障需要综合继保、高试和检修三个专业来协同完成,如果三者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和互动,就将导致故障排查时间和维修时间都过长的恶果。

4 处理电容器缺陷的策略

(1)选用高质量的电容器装置。在电容器加工和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列举出详细的订货条件和其他要求。选购的时候把质量放在首位,保持已经存在仪器的先进性,这样才能够在短时间进行消缺和检测。(2)分步解决框架式电容的普及工作。一方面将原有的存在故障的电容器调整成框架式的电容器,同时在选购新仪器的时候把框架式电容器放在首位。经过实际使用经验和与厂商的沟通得知,因集合式电容器的生产规格因批次不同而各异,常常出现维修配件停产的现象,这样维修不仅困难,而且耗时过长。因此,相比之下,使用框架式电容器比较好,加强框架式电容器的普及工作很重要。(3)严格管理电容器的配件。电容器的配件主要是用于电容器的维修,提前对相关配件进行储备不仅能够节省维修时间,而且能够提高电容器的工作效率。要设置专人进行电容器配件的管理,使用过程中务必要在登记本上进行记录。(4)当电容器需要返厂的时候一定要缩短维修时间。如果电容器的故障被诊断成内部故障就必须返回生产厂家来进行维修,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让厂家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维修,从而不对电容器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5)技术人员要加大对仪器的检测。对于电容器过热的故障一定要使用红外测温技术来进行维护,并要检测是否存在渗漏的现象。若是电容器存在恶化现象,就务必要第一时间上报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从而保证电容器的正常运行。(6)采取恰当的故障检测步骤。促进检修、继保、高试三个专业之间的有效沟通,对于无功设备容易出现的缺陷要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对于在一定时间内频繁出现缺陷的一起务必进行详细的检测,保证三个专业同时作业,三者协调找出故障点的位置,并制定相应的故障解决措施。如果没有发现问题在什么地方,则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在三个工作日内继续对现场进行检测,通过反复的检测找到故障原因。(7)电容器的故障处理周期要短。一定要尽力减少故障电容器的维修时间,特别是当电容器发生硅胶变色的情况,务必要快速对缺陷硅胶进行替换,从而保证硅胶能够发挥其除湿的功效。相关配件的管理人员要调动多方力量,采取多种方式保证配件设施的完备。如果存在异响或者是电容量超标、或者是鼓肚的故障时,就要毫不犹豫的更换电容器。

参考文献

[1]刘宏丽,李承杰.电力电容器组的维护与故障处理[J].科技资讯,2011(23).

[2]何可敬.一起电容器组群爆原因彻查与对策[J].自动化应用,2013(09).

上一篇:设备管理维修及技术改造 下一篇:关于医院污水处理站工艺技术的研究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