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高专思政课案例教学法的探讨

时间:2022-09-19 04:42:57

论高职高专思政课案例教学法的探讨

摘 要:高职高专作为我国大学教育的主体,担任着培养社会主义未来建设者的重要任务,既要培养学生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又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为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和水平,本文将在系统总结近年来运用案例教学法的经验及教训基础上,探讨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高专思政课中如何更好地运用,以求更有效地服务于教学。

关键词:高职高专 案例教学 思政课 思考

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也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影响较大。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高职高专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独特的组成部分,担任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任务。而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四有”新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案例教学对思政课堂的作用和意义

(1)案例教学提高学生驾驭知识和扩展知识的能力。把单纯的说教转变为活学活用,通过“从例到理”或“从理到例”,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可以更好地驾驭和扩展自身的知识体系。(2)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攻克教师提供的案例难题,学生将紧密结合所学知识,条理分析、全面思考,最终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充分挖掘了学生的自学自研潜能。(3)基于思政课的案例教学法研究,无论是思修还是毛概,亦或是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理论性是思政课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借助案例教学,将使课堂活跃化,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案例教学在思政课堂中的特点

1、案例应具有时代典型性

思政课堂以前常被诟病过于枯燥,究其根本是由于大学生对于社会的认知和思考都是非常有限的,因此过于艰深的理论以及社会化的认知必然会令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选择具有时代典型性的案例,这种案例能够反映出当下社会生活的典型现象,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和参考价值,并紧密结合时代生活,学生在了解并分享这个案例的过程中不至于感到脱离个人社会认知范畴。选择案例引入教学活动的目的主要就是让理论知识有“温度”,将之更拉近于学生的认知范畴。有些教师在引入案例时引经据典、东扯西拉,结果冲淡了案例的核心意义,往往引起的是学生的“题外话”,这样的案例教学都是失败的。因此案例的选择务必要抓住简洁的特点,紧密结合时代并具有鲜明的典型意义。

2、案例应保证客观真实性

思政课的内容实际上是与生活紧密结合的,只不过是具有高度的思想内涵和社会化精髓,因此学生很难通过自身浅显的社会认识去内化。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当保障案例的真实性,必须是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事件,这些事件也必须具有完整性。很多教师在引入案例时,不关注事件的完整性,给学生的都是一些片段,学生在分享和了解这些片段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质疑,认为事件本身是虚构的,这都会影响学生对于理论的认识和学习的能动性。一旦学生产生了一些反感质疑的情绪,就必然影响到学习效果。

在保证了事件真实客观的基础上,还要注重案例阅读技巧,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案例中的信息,抓住案例所呈现的关键要素。学生如果能够在案例中找到关键要素,主动去分析思考案例,这样的教学要比教师的纯讲解分析更有意义。而案例阅读技巧的训练需要教师先对案例进行详尽的阅读和分析,教师能够把案例由厚读薄,由大量信息删减到关键信息,再找到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关键要素,这都要求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高职高专思政课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策略及成效评估

1、根据学生的培养方向确定案例教学法策略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能直接进入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强调“应用型”。与本科院校相比,无论是师资水平、学生知识储备,还是专业设置、培养人才目标等,都有待于完善和提高。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每一门课程时,不仅要学到该门课程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从事与该课程相关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因此,将案例教学引入思政课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融“教、学、做”为一体,从而强化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最终对培养学生积极思维、求异思辨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2、案例引入教学的操作原则和成效评估

具体操作中教师应注意:(1)选择符合教学计划的案例:教师使用案例教学时,在案例的选择上应遵循典型性、针对性、时效性、客观性、启发性、导学性、析理性和激励性等原则。案例的选择和编写(案例内容、篇幅大小、时代价值等)是其中最关键的环节,因为案例选取得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能够将案例进行初步整合,针对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对案例引入的环节和案例性质进行严格设计和评估,以保障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的每一个案例真正有效地与理论知识相勾连,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和启发、由抽象理论到实际应用的作用。(2)设置配套的案例还要思考的问题有:问题难度、质量、数量、与案例内容的吻合度等都必须恰到好处,应由简到难、由国内到国外,循序渐进。除此以外,教师要善于抓取所提供案例中对课堂教学最有效的信息,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一旦学生的关注点发生了偏颇,就能及时引导学生遵循教师提供的思考要点或阅读案例的方法回归知识学习的主体。(3)实施案例教学法的过程:必须要提前考虑到学生课前准备是否主动、教师课堂准备是否充足、学生学习兴趣能否提高、重要知识点是否掌握、教学进度是否科学、学生反馈意见如何、未来如何改进等因素。

如何评估教学案例的成效,往往需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去展开,因为课堂是一个综合的特定环境,课堂教学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关注课堂上学生对案例感兴趣的程度、探讨的热情、因案例而引发的思辩和知识的掌握情况,来评估案例的引入是否有效。

四、高职高专思政课采用案例教学的思考

教育界、理论界为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进行了很多研究与探索,但从高职高专教学实际出发的论述很鲜见,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的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就说明了在理论学习不能站在知识学习制高点上时,我们应当考虑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运用丰富的教学案例来辅助教学,使学生能深化理解并在现实层面上加以运用。也只有真正做到运用得当、得法,才能够切实帮助学生通过案例掌握理论知识,提高社会认知能力,并真正帮助学生建立健康、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可知,案例教学在思政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必然会成为一种更加广泛的趋势。也只有真正探索了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和与理论相结合的入手点,才能真正纯熟、有效、灵活地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广大学生真正受益。■

上一篇:基于PLC的铁路装车自动化控制系统研究 下一篇:浅谈普通高校形体训练中的美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