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阶段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

时间:2022-09-19 04:42:33

分阶段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 R39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4-0108-02

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患者多表现言语减少、情绪抑郁、睡眠障碍、兴趣缺乏等,对自身角色缺乏正确认识,对治疗没有信心,此时如果不加强护理措施,往往导致抑郁的加重,严重影响疾病转归和治疗效果,为此我们在工作中采取分阶段护理措施来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并取得一定效果,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09年5月至2010年10月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PSD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80例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经螺旋CT 或磁共振(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2)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HAMD)筛选抑郁患者,HAMD≥18 分。(3)意识清醒,家属和患者均表示愿意配合此项护理措施。1.2方法

1.2.1分组 80例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 0.05)。

1.2.2康复护理措施 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抗抑郁治疗,对照组进行神经内科的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将PSD患者按病程分为早期和稳定期两个阶段,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分阶段康复护理措施。

1.2.2.1早期护理措施 ①加强心理康复护理:PSD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往往有言语不清,意识障碍和肢体功能障碍,家属恐慌,因此要给予患者和家属支持与鼓励,让他们对治疗有信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提高遵医行为。②肢体功能锻炼方面:入院后早期要进行被动活动,由护士进行适度的被动活动,包括轻轻的活动患者的四肢,平稳的翻身以预防褥疮的发生,所有动作都要由护士完成,以保证安全,无意外发生。③基础护理方面:要为患者创造优美、舒适的环境,维持室温18~22 ℃,湿度50 %~60 %。意识障碍和偏瘫病人特别要注意安全,防止坠床的发生。要做好口腔护理,注意合理饮食,保证能量的供给。

1.2.2.2稳定期的护理措施: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在继续做好以上护理措施外,要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护理措施。①加强康复健康教育:可以采取简单易懂的方式对患者及家属开展有针对性、具体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和家属了解所患疾病知识、如何预防、如何治疗以及如何做好保健,指导患者正确服药和进行功能锻炼等。另外,对PSD的护理措施并不是随着治疗期的结束而终止,对出院后的健康教育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1] 。② 肢体康复护理:鼓励患者进行肢体锻炼,指导患者保持患肢功能位,即强调瘫痪肢体的正确摆放,护理人员指导病人进行被动的或主动的肢体功能锻炼,防止并发症及废用综合征等的发生,逐渐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③加强安全管理:患者的疾病逐步得到控制,患者自己活动的次数增多,特别要注意安全,患者入厕、进食、洗漱等需专人陪护,以防跌伤,地面要有防滑设备。

1.2.3评价指标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和干预后20天均进行HAMD 评分,HAMD 是采用17 项版本,<8分为无抑郁状态,≥8分为轻度抑郁状态,≥18分为中度抑郁状态,≥24 分为重度抑郁状态[2]。

2结果

分阶段康复护理干预前两组PSD 患者HAMD评分分别为:对照组是26.41±0.51,康复组是26.24±0.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HAMD评分为22.7±0.74,康复组为15.41±0.82,经统计学比较P<0.01,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分阶段康复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

3讨论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内发生率一般为20% ~ 79%,平均在40%~ 50%[3],如何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是众望所失,更是医务人员的责任。我们在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做好常规护理的同时,也在积极探讨新的护理措施,以完善和补充现有的措施。按照分阶段护理模式,可以使护理思路更清晰,措施更严谨,工作有重点,本研究中所选护理对象经过细致的分阶段康复护理,患者的抑郁程度得到减轻,从而使病情得到控制,利于疾病的康复,值得同行探讨。

参考文献

[1]池晓武.脑卒中抑郁症病人的护理[J].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与治疗,2003,3 (2):48.

[2]邹立.卒中后抑郁早期药物干预对神经功能康复影响的临床对照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0):3508-3509.

[3] 肖辉,李玲,唐荣华.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心理干预[J]. 护理学杂志,2002,17(12):924-925.

上一篇:东菊的药效分析 下一篇:对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