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琴高娃:在瑞士劳动改造

时间:2022-09-19 04:12:16

斯琴高娃:在瑞士劳动改造

斯琴高娃,著名表演艺术家。但在瑞士,她却属于被管制对象,经常被人监督从事体力劳动——她戏称其为“劳动改造”。

环境部门的书面警告

斯琴高娃的先生是瑞士华裔音乐指挥家陈亮,婚后,她随先生定居日内瓦。因为工作重点在国内,她多年来一直中国、瑞士两头跑。尽管是瑞士国籍,但她这个瑞士公民做得却很不称职,对于瑞士的了解也不够,给自己带来了不少麻烦。

起先,斯琴高娃与先生住在日内瓦市区的公寓。她是蒙古族人,喜欢蓝天碧草的生活环境。这样的环境,一出市区,比比皆是,皑皑的雪山、碧绿的湖泊、青青的草场、蔚蓝的天空。但最吸引她的,是星罗满布、古朴的古铜色传统木屋别墅——当地人称为“夏莱”。

卢梭曾在作品中提到过瑞士阿尔卑斯山区的夏莱,它们用岩石为底部屋裙,用褐色木材建成上部屋身,也有用全部木材建成的,石基内部是地窖,储藏葡萄酒或储存奶酪,屋顶呈大人字型,有的往外延伸出很多,用木柱子支撑,叫屋廊,远看就象戴着一顶大斗笠,有深红色的屋顶和彩色的窗框,两面都有大阳台。

斯琴高娃很喜欢这种不大但精致的私家建筑。靠近雷梦湖能看到无敌湖景的夏莱,索价1000万瑞士法郎,折合人民币6000多万元。在一些相对偏僻的地段有物美价廉的夏莱,价格在50-100万瑞郎之间,年收入10-20万的中产家庭就有能力贷款购买。

经过仔细挑选,斯琴高娃买下了一幢位于山腰的夏莱,70万瑞郎。阿尔卑斯山就远远地在那幢夏莱的背后,房子门口是盘山公路,一边是悬崖一边是雪山,驾车蜿蜒其上,风景独好。沿着盘山公路下到山脚就与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对接,驱车从夏莱到日内瓦的公寓,不到一小时,非常方便。

瑞士不允许个性装修,尤其是这种处于自然环境中的建筑物,因为装修材料会污染环境。所以,夏莱在出售时便已由建造方装修完毕。从看中夏莱到办妥所有手续正式进驻,前后不到一周,斯琴高娃就成了在瑞士拥有固定资产的“地主”了。

由于先生在日内瓦的工作比较忙,不太可能陪着斯琴高娃住在夏莱里,而她也不能撇下先生独居享受湖光山色,所以这幢夏莱的使用率并不高,一周最多过去住上两次。刚入住的时候,斯琴高娃觉得建造商很厚道,房前屋后,只要是有泥土的地方,全都被密密麻麻种上了各种植物,郁郁葱葱。

因为不常住这里,斯琴高娃也没时间去照料那些花花草草。搬进去不到两个月,开始有植物枯萎,然后麻烦就来了。一个周末,先生去伯尔尼演出,斯琴高娃独自到夏莱度周末,发现门上贴了一张环境部门的书面警告,勒令她必须在一周内在夏莱周围的土地上覆盖好植被,否则将被告上法庭,并通告她在此期间,将由她的邻居暂时对她覆盖植被的监理权。

斯琴高娃懵了:只不过是庭院的花草枯萎了,也值得政府部门如此劳师动众?

在瑞士种大白菜

斯琴高娃正在发呆,接到委托的邻居Sandra太太来了。Sandra太太说,委托三天前就已下达,这几天她每天都等着斯琴高娃出现。在Sandra太太的解释下,斯琴高娃明白自己真的违法了。

瑞士法律规定,一栋独立别墅必须附有将近1000平方米的花园,双联别墅为500平方米,而像她这样的夏莱,必须有不少于50平方米的花园,对花园的植被和树木进行养植、除草、修剪、浇水等工作均为强制执行,花园的整洁和植被的茂密程度必须符合标准,不允许露出泥土。

Sandra告知斯琴高娃最近的花草市场的方位,这个季节最容易种植的品种等等,然后拍拍手走了:“明天我再来看你的进展。”

Sandra太太很尽职,第二天一早就打来电话提醒斯琴高娃该去花草市场了。斯琴高娃挺无奈地去了一趟花市,中午刚回家,Sandra太太就跑来问她买了花种草籽没有。

逛花草市场的时候,斯琴高娃发现了雪绒花的花种,因为喜欢《音乐之声》里的那首《雪绒花》,她就买了几株回来。Sandra太太告诉她,这种花一般只长在高海拔的阿尔卑斯山脉的寒冷贫瘠处,而在这里很不容易养活,她也养过,但没开花。

在Sandra太太的指导下,斯琴高娃在后院一条阴冷的沟渠边上种下了雪绒花,又在别的空地上撒了一些最容易料理的风信子草籽,4天后就有星星一样的草尖儿拱了出来。环境部门的监察人员过来检验时,前庭后院已经焕发出了新的绿意。Sandra太太提醒斯琴高娃,环境部门的检查不定期,一定要注意维护,一旦发现有植物枯败就要及时补种。

四周后,斯琴高娃发现雪绒花长出了花骨朵,又过了一周,最大的一朵雪绒花开了,白色的花瓣上布满了细细的绒毛。她很高兴地叫Sandra太太过来欣赏,Sandra太太转天烘了个蛋糕送过来,说是对她种开了雪绒花表示感谢。

斯琴高娃后来从先生嘴里得知,瑞士环境部门的惩罚是有连带性的——如果不幸摊上了一个懒邻居,那么监理人也将被罚款。为了避免被罚,很多摊上懒邻居的瑞士人不得不亲自动手去帮邻居打理花园,然后在最短的时间内搬走。

雪绒花的怒放,勾起了斯琴高娃对养花种草的兴趣。小时候她就梦想有一个自己的玫瑰园,现在,有了实现的地方。她在花园里开辟了一块地,专门种植玫瑰。在高山处生长的玫瑰,要比平原生长的更加艳丽、美妙。斯琴高娃把盛开的玫瑰大把地插在花瓶里,让整个房间都弥漫着一种热烈的生机。她偶尔还会摘一些玫瑰花蕾泡茶,坐在花园里,捧着飘浮着香气的热茶,看着远处的阿尔卑斯山顶的积雪,时间好像静止不前。

斯琴高娃将采下的玫瑰花蕾晒干,回国时带给朋友做礼物。得知这是她在自家后院里栽种的劳动成果,大家都赞叹她的日子过得太滋润了。

从国内回瑞士时,斯琴高娃特意带了大白菜种籽播在院子里,几个月后就有了收获。她送了一颗大白菜给Sandra太太,告诉她这是中国的“国菜”。Sandra太太隔天告诉她,大白菜做成沙拉后有一股浓郁的甜香。她还向斯琴高娃讨了些种籽回去,如获珍宝地种在了自家院子里。

把钟栽在花园里

斯琴高娃发现,瑞士人似乎对栽花种草这项劳动乐此不疲。每当她开车经过高速公路出入口时,总能看见一片片插着各色旗子的迷你菜园,每块面积仅3到5平方米,种着各种蔬菜和鲜花。这些地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租来的,住在市区高层公寓没有花园的瑞士人,每到周末都会到租种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将种植作为一种减压放松的方式。

在瑞士,每家的窗台、阳台上都摆满了各色花卉。瑞士人最乐于展示的,是自己在打理花花草草上的创意。拥有自己庭院的瑞士人,通常会花费很多心思把它装点成美丽的花园,并把鲜花与其他的创意结合起来。

当夏莱的前庭后院越来越葱郁时,斯琴高娃的先生开始邀请朋友们来聚会。不管是在花团锦簇中打桥牌,还是在茵茵草地上席地闲聊,都很惬意。那些自产的蔬菜更是抢手货,现摘现吃,无论是生鲜凉拌或是白灼上汤,来宾们都赞不绝口,夸斯琴高娃是个优秀的太太。

在瑞士,衡量一个女人是不是好太太,主要标准之一就是看她能不能将自家的花园收拾好。花草齐备是入门级,布局有创意、品种搭配有惊喜才算合格,若能种点儿既养眼还可口的新鲜菜蔬,就更上一层楼,如果能将花园打理出主题,让人一见难忘,才算是精品。

斯琴高娃请了一个资深钟表匠师傅,把机械结构设置在地下,地上的钟面由鲜嫩翠绿的芳草覆盖,代表12小时的阿拉伯数字由浓密火红的花簇组成,在花园里做出了一个直径3米的超大花钟。

这个钟可不是样子货,它能走时,还很精准,每48小时给它上上弦,就能正常工作。这个花钟还可以随时改变风格——组成钟面的鲜花盛开期过了后,可以改种成另一种鲜花,钟面马上形成新的图案,随着季节的变化,始终保持鲜艳和芳香。这个花钟,成了斯琴高娃家的招牌。来访的客人啧啧称奇,说这个创意好,将瑞士最引以为荣的钟表与瑞士最具特色的花园结合得天衣无缝。

夏莱卧室的墙上挂着一幅斯琴高娃最喜欢的画,是先生的作品,画的是她在花园里给花钟上的玫瑰剪枝。先生的画艺并不好,但画中的斯琴高娃,脸上那份专注与惬意却表现得极为准确动人。

据瑞士官方统计,13.1%的瑞士人每天都要在花园中工作,37.6%的瑞士人每周都要在花园中工作,种植方面的书籍则是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园艺俱乐部到处可见,目前参加园艺俱乐部的人已经超过了730万——而瑞士的本国居民只有728万。

斯琴高娃订阅的瑞士园艺杂志的主编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现在的人们真正想要的并不是在花园中漫步,他们想要的是亲自动手建造属于自己的花园,驯化自然的过程才是人们真正享受的。

如今,斯琴高娃的工作重心依然在国内,上了年纪的她,两地飞来飞去很辛苦。有朋友劝她在北京定居,她笑而不答。或许住在北京会方便很多,但她怎么割舍得下亲力亲为打造的夏莱呢?一幢房子,让人不在其中的时候会想念,那它就不仅只是房子,而是一个家了……

【经作者授权,本刊严正声明:本文严禁一切形式的转载网摘】

上一篇:专家的护“腺”饮食建议 下一篇:蒋雯丽:与野兽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