饰演《钟馗》挑担鬼的体会

时间:2022-09-19 03:54:05

饰演《钟馗》挑担鬼的体会

八十年代中期,我来到河北梆子的最高艺术殿堂――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一团工作。来的逢时,正赶上集中全院优势力量排演精品剧目《钟馗》。我能参加到著名表演艺术家裴艳玲领衔主演的优秀剧目《钟馗》的排练中来,是我一生最大的荣幸和自豪。我演五小鬼之一的“挑担鬼”,当时我暗下决心,不怕苦不怕累,虚心向老同志们学习请教,为排演好《钟馗》增砖添瓦,当好绿叶衬红花。

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耳濡目染了裴艳玲、张惠云、齐花坦、田春鸟等老一辈艺术家和青年艺术家彭惠蘅、许荷英、王云菊、吴桂云等名家的艺术风彩,使我的艺术成长受益非浅。他们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对艺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在我心中深深地扎了根。这些年我演了许多小角色,比如,《钟馗》一剧中的“挑担鬼”;《哪吒》一剧中的“龙形”,《宝莲灯》一剧中的“虎形”等。角色虽小,我却要做到精心刻画、认真表演、生龙活虎、恰到好处,在国内外的演出中深受广大观众好评。

特别要讲一讲我在《钟馗》一剧中扮演的“挑担鬼”。该剧是我们已故老院长方辰先生根据昆曲《天下乐》之《钟馗嫁妹》一折创编而成。钟馗进京赴考,才华出众却被奸臣杨国松加害。钟馗性情刚烈,一怒之下撞柱身亡,死后被封为捉鬼大神。钟馗感激杜平不顾个人安危为自己埋尸立碑,愿把小妹许给杜平为妻,因此钟馗寅夜嫁妹。

“洞遇”一场是演义传说中的鬼怪世界,它们昼伏夜出,捉弄客商戏耍开心。正当这群鬼怪捉弄戏耍赶考书生杜平,吓得他魂飞魄散之际,钟馗正好路过此地大喝一声:“何方鬼怪在此行凶?”这位一身正气,从不信邪,路见不平拨刀相助的壮士的出现打破了妖怪的美梦,于是群魔乱舞的攻击钟馗。钟馗武艺高强,拨剑相迎治服众鬼怪。这场戏歌颂了钟馗的浩然正气,也为日后五小鬼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大鬼头、驴夫鬼、灯笼鬼、伞鬼、挑担鬼这五个小鬼对钟馗的为人深感钦佩,甘心情愿为这刚直不阿的捉鬼大神尽心竭力。五个小鬼各有分工,“挑担鬼”是脚夫,为钟馗挑着琴剑与书箱,可以说钟老爷的全部家当都由挑子鬼担着,是举足轻重的角色。他的所作所为都与钟馗的行为与艺术造型紧紧相连,从心理要感情化;从动作上要性格化;从技巧运用上要各式化。俗话说:无技不成戏,无戏不成艺,悟得情和理是戏也是艺。技巧就是戏曲的“程式”。程式的运用和创造是和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挑担鬼在“行路”一场中担着沉重的琴剑与书箱从高空中翻腾而下,要求身手矫健,姿态优美,落如钉,稳如松。这个程式动作的运用是剧情需要,是塑造挑担鬼形象的特技表演,是演员基本功和高难技巧的展示。在这个规定情景中,我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的转化,把这个憨厚纯朴老当益壮的挑担鬼演艺的有声有色。在五个鬼中,除大鬼头和驴夫鬼外,其他三个鬼卒都拿长道具。在“行路”一场中,灯笼鬼是把手中的长柄灯扔给大鬼头后空手翻下,伞鬼则是把伞交给灯笼鬼后单身跃下悬崖。当挑担鬼肩负着琴剑书箱来到悬崖边,怎样翻下来就成了广大观众目光聚焦点。为了吊起观众的“胃口”,在“小抽头”的锣鼓点配合下我运用诙谐滑稽的动情表演,尽量发挥艺术感染力。先是向前走到悬崖边伸右腿,不敢下把腿收了回来,而后又走到悬崖左边伸左腿,不敢下又把左腿伸了回来,两个简单的动作就把下高的惊险和难度渲染了出来,这时台下的观众在为我捏着一把汗,此刻是我表演的最佳时机。要把戏做足,前进害怕,后退又不行,左顾右盼,踌躇徘徊中告诉观众,险中弄险才显才能。观众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我,我站好位屏住气,两手伸开分别掏住担子两头的琴剑和书箱,身体站成十字形,欲动先静,吸引观众。静止几秒后我从悬崖上直体向前翻腾一周,人和担子协调旋转腾空而下,落地如钉,纹丝不动,表情轻松自然。台下顿时爆发出雷鸣般地掌声。观众得到了艺术享受,我也感到无比欣慰。我们几个小鬼的翻下精彩纷呈,为后面钟馗的表演推波助澜,使之高潮跌起,美不胜收。

上世纪90年代,我这“挑担鬼”跟随著名表演艺术家裴艳玲的《钟馗》走遍大江南北,红透香港、台湾、日本、新加坡等。进入21世纪又随吴桂云的《钟馗》一起荣获国内多项大奖。这个角色前后一演就是二十多年,演出场次不计其数。总之就是一句话:“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角色无论大小,只要认真对待,用心表演,都能放出光彩。

上一篇:论传承有序的凉山彝族银饰 下一篇:观看大型河北梆子现代戏《日头日头照山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