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滩村的这几年

时间:2022-09-19 03:25:03

2006年5月的一个早晨,天边刚刚露出一线鱼肚白,伴着几声犬吠,像往常一样,眉山市青神县游滩村的村民有的已经准备好下地干活,有的正吃着早饭。然而一队人马的到来,打破了这里多年来的平静,村民们的生活也伴随着这队人马的到来,在随后的几年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知大家,要开会了,每家都要派人来,必须来,下地的喊回来,是大事情!”村主任一声令下,村民们放下手上的农活,聚集到村委会坝子里。“啥子事情哦?这么急,我猪还没喂完就喊开会了?”村民周三和的妻子问道,村民们看着台上坐着的一队人马,纷纷小声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大家刚刚坐好,村长就发话了:“人到齐没?到齐了就开会了,今天开的是动员大会,大家都晓得,现在中央提倡城镇化建设,说白了,就是把我们农民变成城头人。”

台下一片哗然,“我们要当城头人了!”“那当城头人了,田咋办?”……“大家不要急嘛,有问题可以问这些领导。”经村长介绍,大家才知道,来到村里的这一队人马,是上面派下来负责游滩村城镇化工作的同志。他们详细介绍了游滩村几年以后建厂的发展规划、对村民土地征用的补偿条件、村民今后转变成为产业工人等相关信息。

这次动员会后,游滩村正式加入了中国城镇化的队伍。7年来,这里城镇化的步伐从未停止。在这7年里,村民们的身份逐渐变化着,他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也悄悄变化着。

回 乡

1996年,伴着农民入城打工的热潮,游滩村村民周三和决定到外地打工。家里3口人虽然有2亩7分土地,但是靠种地和养猪,家里的日子过得只能算凑合。听说去城里机会多,钱挣得也多,周三和远赴海南,在工地当起了建筑工人。1997年,周三和揣着自己的血汗钱,回到游滩村,修了200平方米的新房。房子建好,他没住几天就又离开了家。2005年,听说广东很多工厂招工,周三和转战广东,在中山的一家包装厂当起了工人。

2006年,他接到了妻子的电话。当他听妻子说游滩村要征地建厂,他们以后都可以进厂当工人,还能住上小区公寓时,已经见过“大世面”的周三和当即决定收拾行囊,踏上返乡的路。

回到家的周三和跟妻子一商量,决定把自家的地拿出来。他们一家很快找到村干部,顺利地签署了征地合同。随后村干部推荐他参加了县里组织的就业培训班,因为之前有过外出打工当工人的经历,“驾轻就熟”的他很快拿到了培训合格证,在组织的推荐下进入了工厂,成为了一名机械制造工。妻子和女儿也参加了岗位培训,现在在村上的幼儿园当保育员,一家三口一个月的收入接近8000元,比过去一年的收入还高。

周三和家的房屋今年年底才会拆除,家里喂的两头母猪和一群小猪仔,年底前都会卖掉。今后,住进小区,他家能分到两间门面。如今,他已经开始盘算着以后把门面租出去,收到的租金再加上一家人打工挣的钱,日子会越过越好。

7年的城镇化过程,游滩村的庄稼田在一亩一亩地消失,宽阔的厂房一间间地破土而出。越来越多的村民已经转变成工人,他们中的一些人主动接受身份和思想的转变,而另一些却是经历了长时间的思想挣扎后,才逐渐接受了自己的新身份。

征 地

跟周三和一家的积极态度不一样,徐伟一家当初听到征地消息时,坚决不同意把自家的地交出来。因为这件事,徐伟一家跟负责征地的同志闹过“脾气”,“红过脸”。

徐伟一家4口人,如果顺利签署征地协议,可以在安置小区内拿到两套住房和两间门面,但这并没有打动徐伟一家。

徐伟一家一直以种地为生,70多岁的老母亲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所以对自家这块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当听说要交出自家土地和房屋时,老母亲第一个站出来反对。那时的徐伟已经40多岁,虽然妻子在外打工,但他从未离开过游滩村,家里的4亩地,一直是他自己在打理,种些油菜和水稻,日子虽然过得紧巴巴的,但是却安宁、平静,他已经习惯了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奏。

当他从征地动员会上听说,自家土地和房屋都在开发规划中时,犹如晴天霹雳。回到家中,他左思右想,自己种了大半辈子地,除了种地以外,其它什么都不会,而且自己已经不是年轻小伙子,如果没了地,后半辈子可怎么过?他不敢再往下想。而且他家的房子也是两三年前才刚刚修建的,说拆就拆,太可惜。所以当签署征地协议时,他拒绝签字。

村主任、负责征地的乡干部以及县里负责相关工作的同志多次来到徐伟家了解情况。起初,他态度强硬,坚决不交出土地。经过几次走访、了解,干部们已经掌握了徐伟家的情况,清楚他最担心的问题是没有了土地以后,没有收入来源。干部们告诉徐伟,可以推荐他去免费参加培训,还能帮他找到工作,以后每个月都有稳定的收入,而且以后搬了新家,他可以利用自家的两间门面做些生意。这样一次一次地做工作,徐伟一家的思想终于有些松动了。

干部们说到做到。他们很快就针对徐伟的条件,帮他找到了合适的培训项目。就这样,徐伟参加了县里的保安培训,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规,取得了上岗证。随后徐伟在村里的推荐下,进入了一家企业当起了保安,每月工资2000多元。最大的顾虑打消了,徐伟最终还是答应签署征地协议。

如今,他家的房屋已经拆除,今年年底,他将搬入自家的新房,望着自家小区的方向,徐伟心里对未来也有自己的打算,他准备以后把自家的门面利用起来,做点小生意。到时候,他也会动员妻子回到游滩村,两口子一起把自家生意打点好,以后还能拿出一间门面给女儿做嫁妆。

建 城

曾经一座安宁的小村庄,如今处处透着“城市”的味道,双向4车道的宽阔柏油马路穿城而过,两旁一间间的厂房,整齐有序,工人们在厂房里忙碌着。远处还在修建的厂房也描绘着这里未来的忙碌景象。

为了让游滩村城镇化顺利推进,全县上下通力合作,县里负责为游滩村机械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培训人才,村里则负责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保证征地的顺利进行。为了让村民所在的社区“活”起来,村民安置房周围未来几年里,会陆续引进沃尔玛超市、5层楼的商业中心,完善的商业能保证村民们利用这些资源发展自家的门面,而幼儿园和妇幼保健院等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完备,则能让这里的社区功能更加完善。

曾经的乡村生活悄悄消失,游滩村的老人们很多已经不再下地干活,现在他们早晨买买菜,带着孙子在广场散散步,下午聚在一起聊聊天、打打牌,吃过晚饭就到小广场跳“坝坝舞”。他们中有很多人已经通过买社保,开始享受每月1000多元的养老金,以前过年给孙儿50元、100元压岁钱,现在老人们出手也都“大方”起来了。在厂里工作的年轻人,如今每天坐着专门开设在厂区与安置区之间的公交车上下班,孩子们也将很快进入小区旁边的幼儿园就读。

游滩村城镇化的进程还未结束,伴着周三和、徐伟成长的田地正逐渐消失,将来留在新一代游滩村人心里的将是一间间厂房,是热闹的大超市,是繁荣的商业中心。曾经跑过的田埂,他们也许不会记得,但这就是城镇化的过程,游滩村将会以一座“城”的面貌在新一辈游滩村人心中留下一个新记忆…… (责编:张微微)

上一篇:稳中有进 蓄势跨越 下一篇:春节归家几宗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