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场阅兵新坦克

时间:2022-09-19 03:19:35

2015年5日的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中,俄罗斯T-14坦克高调亮相,赚足人们的眼球。有报道称在2015-2020年间俄军将大批量装备T-14用来替换老旧的T-72系列坦克。不过在阅兵之前的5月8日却发生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小插曲,俄罗斯最大的阿尔法银行声称,T-14坦克的研制和生产者乌拉尔机车厂(以下简称乌拉尔厂)有一笔60亿卢布的贷款逾期未归还,阿尔法银行据此向俄联邦仲裁法院申请仲裁,要求其归还贷款或申请破产。这么一大笔钱,当然不会都用在T-14的研制上。但这意味着其经济状况并不乐观,T-14能不能取得成功,可能对乌拉尔厂的未来有着重要意义。也正是因为如此,乌拉尔厂在T-14上肯定会下足功夫,力争让它成为一种真正更新换代的坦克。

源起“新面貌”陆军

要分析和认识T-14的总体设计,首先要分析俄罗斯陆军的建设思想。俄格战争之后,俄罗斯宣布军队向“新面貌”转变,国防部和总参谋部有针对性的制定了相应的改革方案。

按照方案,未来的俄罗斯陆军应该是一支短小精悍,可以快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维护俄罗斯及领土完整的精锐部队。俄罗斯陆军从原来的总参谋部、军区、集团军、师、团的多级指挥模式转变为新的总参谋部、军区、旅三级体制。“新面貌”陆军计划中的旅级战斗部队分为轻、中、重型旅。轻型部队装备坦克、自行火炮及轻型轮式装甲车辆;中型旅装备坦克、自行火炮及中型履带/轮式步兵战车;重型旅装备坦克、自行火炮及重型步兵战车。未来的旅级战斗部队将采用统一的编制和武器装备配备。为此俄罗斯军队开始谋划并提出新一代武器装备的发展需求。

在三种战斗旅的编制中,重型旅将是最有力,最核心的突击力量。俄陆军要求其在可能的冲突中,可以有效抗衡强敌的先进地面武器装备。而重型旅所最急需的便是新一代主战坦克。

T-14坦克的由来

2009年,乌拉尔厂根据军方的要求,着手准备开始新的主战坦克研制。其首选是进行了多年的T-95坦克项目。不过T-95在2010年的国家靶场测试中并没有达到俄军方的要求。T-95使用的大口径坦克炮拥有足够的威力,但会带来机动性差、携弹量不足、使用维护成本过大等一系列问题。并且T-95堆砌了过多新技术,成本高昂,在这次国家靶场测试后就终止了。

T-95下马后,就剩下两种选择:研制一种全新的坦克或者继续改进T-90A。

T-90A的坦克改进主要集中在防护性和电子设备两个方面,但仍然无法有效应对西方先进坦克的威胁。并且其采购单价从2004年的3600万卢布一直飙升到1.18亿卢布,于是便有了2011年3月俄罗斯陆军总司令波斯特尼科夫上将痛斥T-90A“质次价高”的一幕。在这之后,俄罗斯陆军停止了T-90的装备采购计划。

T-95和T-90先后被否,于是2011年之后,乌拉尔厂集中精力研制全新坦克。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新坦克的研制中严格控制成本。

2012年3月研制项目正式获得批准。同年9月俄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对外宣布:俄计划在2015~2020年用新型坦克大规模替换老旧的T-72坦克。这证明此时T-14坦克的研制已取得突破。

长期以来,俄罗斯主战坦克在防护性上面一直受人诟病。即便是防护性大大改善的T-90AM/MS坦克也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就T-90AM而言,其正面无法抵挡西方第三代120毫米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攻击。炮塔和车体防护虽然得到了加强,但无法防御来自顶部的攻击,过大的炮塔还带来了诸多勤务维护方面的问题。

要控制成本,要以50吨为指标研制新的坦克,防护性要能与西方顶尖三代坦克对抗,唯一可行的便是顶置无人炮塔、乘员舱置于底盘内的布局。通过节省炮塔装甲重量,来补强底盘装甲防护。而将乘员全部安置在底盘中,也减小了防攻顶所需要补强装甲的面积。

车体防护能力分析

车体正面

通过与T-90A的外形对比,可以发现T-14的车长比T-90A增加了50厘米左右,底盘高度增加了20厘米左右。再加上加挂的附加装甲、主动防御系统的话,战斗全重肯定将超过T-90AM的48吨。采用无人炮塔能节省大约7吨装甲,底盘几何尺寸的增加而导致的增重则在3吨左右。新增加的辅助动力系统及其他控制系统的质量在1吨左右。那么3吨多的质量裕度可以用于增强底盘的防护。

据俄媒报道,“阿玛塔”坦克底盘抵抗穿甲弹的能力等效于600毫米左右的均质轧制装甲,这个指标算不上很好。即便加上附加的“化石”反应装甲,T-14底盘的抗穿能力也未必会好到哪去。这里需要厘清重型爆炸反应装甲的抗穿能力。重型爆反的抗穿机理是反应装甲与来袭穿甲弹发生碰撞后爆炸,用爆炸的冲击波影响穿甲弹弹芯的着靶姿态。穿甲弹射击加挂反应装甲时所穿透的装甲厚度,减去射击未挂反应装甲时所穿透的装甲厚度,即爆炸反应装甲抗穿甲弹能力。这个指标的具体数字是因弹而异的。俄罗斯方面宣称“化石”抗穿性能为200~300毫米,但这个数字是用俄罗斯的钢套穿甲弹测量出来的。而对于西方大刚度、大长径比的长杆弹来说,这个防护指标数字能剩下一半就非常不错了。也就是说,T-14的首上防穿水平最多可以达到700毫米轧制装甲。德国“豹”2A4坦克上的44倍径Rh-120L44型火炮发射DM63穿甲弹,在2000米外无法打穿它,但“豹”-2A6上的55倍径Rh-120L55火炮发射DM63,可以勉强击穿之。

车体侧面

底盘乘员舱虽然减小了坦克正面所需的装甲防护面积,但是对侧面的防护要求却大幅度提高了。一旦侧面装甲被击穿,很可能出现前排两人被穿“糖葫芦”的情况。乘员舱的侧面防护需要能够防小口径脱壳穿甲弹近距离攻击和串联战斗部反坦克火箭弹的攻击。保守估计,侧面防穿指标在2000米120毫米以上,抵挡串联战斗部主战斗部射流的能力也要达到动破甲500毫米左右的水平。对这个要求,“化石”还是可以满足的,这比T-90系列上的“接触”-5要出色,后者无法抵挡串联战斗部的破甲弹。

车体顶部

从公布的照片来看,“阿玛塔”坦克的乘员舱顶部得到了一定的加强,这一部分的加强主要用来应对小口径的反装甲子母弹。对于末敏弹攻顶防护能力并不强。

炮塔上的主动防护能力分析

T-14基本解决了与西方地面主战装备对抗时的防护问题,但是对于西方反坦克导弹或者末制导武器来讲,T-14的防护还是略显单薄。特别是防护力较弱的炮塔一旦被击中就会瘫痪,坦克还是要丧失战斗力。因此,T-14特别安装了具有多种主动防护系统。

炮塔座圈附近的大口径发射器用于硬杀伤拦截。其发射的定向爆炸拦截弹,在入射目标与拦截弹交错的一刹,用横向的爆轰波将其击毁或者施加干扰。这样做也是为了将拦截弹对己方步兵的威胁降到最低。这套硬杀伤主动防护系统只覆盖前向左右各80度左右的区域,也是为了避免伤害跟随在坦克侧后的步兵。

T-14还有一套专门的软杀伤系统用于防护上半球各种攻顶武器的攻击。炮塔四角设有毫米波探测器,探测到将有目标飞临时,炮塔顶部安装的多功能发射器发射多功能干扰弹,干扰对方的制导系统,并且还有专门的爆震弹用来破坏目标的飞行姿态。

动力、传动与火力

为了改善机动性能,实现更快的冲击速度、减少暴露在敌人火力之下的时间,T-14颇下了一番功夫。其采用了功率为882千瓦(1200马力)的12H360发动机。假如其战斗全重在50吨左右的话,单位吨功率达到17.69千瓦/吨,公路最大速度可以达到70千米/小时。

为了减轻驾驶员在高速行进中的换挡强度,与发动机相配合的一体化变速箱采用了类似于法国ESM-350变速箱的液力传动,但其直驶部分依然是电控的AMT变速箱,液力部分只用于转向。在悬挂方面,T-14采用了半主动悬挂减震技术。其最大的越野速度提高到了40千米/小时左右。

在火力方面,T-14采用了新型的2A82型125毫米坦克炮,与原先的2A46相比,身管更长,炮弹的初速更高。同时2A82坦克炮向下兼容所有的俄式125毫米分装弹药,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用来更换原先的2A46坦克炮对T-90/72系列坦克进行升级。如果能配合新型穿甲弹,威力有望达到甚至超过2000米600毫米轧制装甲。再考虑到防护指标,T-14基本可以确保与“豹”-2A6坦克在2000米左右的距离上互相击毁。

T-14的火控系统基本与T-90AM相同,一样采用了豪华的双热像仪配置,只是将炮长镜挪到了炮塔左侧正面。为了进一步提高射击精度,T-14坦克还在苏/俄坦克史上头一次配备了横风传感器。

T-14坦克出现后,不少人将其称之为四代坦克。回顾四代坦克概念提出的历史和近二十多年的发展,仅凭无人炮塔和底盘乘员舱的布局,恐怕不能轻易下达个结论。

诸如此类的特征,还能举出很多。以往认为的四代坦克的特征,三代坦克在改进过程中都已实现。T-14在这些方面都是后来者,仅仅凭其第一个采用了无人炮塔、底盘集中乘员舱概念,就将其评为四代坦克,依据显然是不充分的。

上一篇:无线电通信及干扰 下一篇:拯救插线板:摩米士U.BULL5口U5B充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