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

时间:2022-09-19 01:17:28

“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

一、重理论奠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 统一思想认识,营造教师专业发展基地校氛围。吸引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让每个人了解活动目的和活动内容,争取教师对此的大力支持。我校首先召开课题启动大会,进行通识培训,全员学习市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启动大会暨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开题会议内容,布置了学校基地校建设和《行动研究》课题研究工作。从专业发展的含义、价值、成功案例等方面,从学校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上,全面讲解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工作任务,使全校教师统一了思想认识。并向全体教师宣读了学院向全市教师发出的:“播撒才有希望,耕耘就有收获,互助才能发展。‘工作着并快乐着’,生活充实才能美丽人生”的倡议。

2. 加强教师业务学习,理论与案例相结合,提高教师理论素养。针对教师培训和理论学习,每名教师每学期整理并记录一本学习笔记,组内的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将先进的课程改革理论、新的《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以及教育教学案例作为教师学习与培训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转变教师教学思想,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

二、与教学管理整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 搭建共同体平台,加强教师与教师,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龙潭区教育局将下属10所中学根据学校规模和地理位置的不同,划分为两个中学教育发展共同体,我校作为第一共同体的牵头单位,本着“发挥优势、博采众长,共同发展、共创辉煌”的理念与各成员校之间建立了亲密友好的合作关系。依托牵头单位的优势,组建了吉林十六中(共同体)的博客群,进一步拉近了共同体教研的空间距离,巩固了教研组——学校——区域性教研网络,形成了一个既有空间讨论各自的问题,又能参与到共同体内教师教研活动当中的“时空互动”平台。这种跨时空、高效率、多主体的新型教研模式已逐渐改变了教师的教研观念,这种与传统教研方式相辅相成、互相完善的平等、民主、探究、合作的网络教研方式,已渗透进每位教师日常的学习、研究中。该群的使用及管理经验还在龙潭区中小学校长会议上做了交流,其中群主还被评为省教育系统网联培训先进个人。

共同体内青年教师更是借此平台,如鱼得水。在集体备课和校本教研中获得了“与骨干教师对话”、“与先进人物对话”、“与校长对话”、“与专家对话”等机会。

2. 有效利用共同体这一平台,建构教师展示、交流、学习的舞台。每年3月,共同体成员学校都在第一共同体组长我校校长冯立武同志的组织下,召开五所学校教学校长参加的教学活动筹划会,确定并筹备以《行动研究》为主题的共同体系列活动。各项活动紧紧围绕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及实施,以期待研究过程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几年来,系列活动成员校轮流开展,保证每月举办一次以“管理理念互补、教师队伍互动、教育资源互助”方式的教育教学活动。每次活动明确主题,讲求实效,不断扩展,改进活动内容。如,十六中学的《高效教学方式行动研究的精品课展示》、实验学校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观摩》、金珠学校的《课堂教学效率年活动日展示》、江北实验校的《双优送教活动日》等等。切实在“共建、共享、共赢”的目标引领下使教学影响扩大了范围,教学内容提升了层次,教学管理成就了质量。

3. 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指导,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性。2009年9月,学校请学院各学科教研专家到十六中学对基地校建设工作进行专业指导,13名学院教研员在中教部主任李志学带领下来到我校,听课30多节,并同任课教师座谈,为上课教师评课,教师受益匪浅,各位领导对学校基地校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4. 转换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方式,强化教师专业发展实效性。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肥沃土壤,共同体计划设计各项活动均从“分享合作作为宗旨,打造联动平台”、“以学科教学为重点,促进研讨互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彰显课改理念”、“以实践反思为方式,优化教育资源”出发,坚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理论水平,引发教师对“科学高效的学习方式”的探究。

三、教育科研为支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十一五”期间,共同体内五所学校的教师形成了人人有课题的良好科研态势,《行动研究》课题稳步开展。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继续紧紧围绕实验确定的研究内容,以共同体为载体,以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继续开展相关问题的探究。充分发挥科研工作在教学管理中的研究和指导作用,“以研促教、研培结合”,带动教师教学思想进一步践行新课程标准,继续向素质教育的方向转变,将教师专业发展工作长久持续地开展下去,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实现教育公平尽职尽责。

上一篇: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下一篇:发挥小组作用 提高学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