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农村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19 01:08:01

广西新农村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

[摘要]新时期发展各具特色的农村经济对本地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以灵山县农村特色经济发展为例,分析了当前灵山县农村特色经济现状和构建情况,阐述了构建农村特色经济发展模式的经验。

[关键词]新农村;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蒋团云,中共广西灵山县委党校助理讲师,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民经济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广西灵山535400

[中图分类号]F127;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5―0069―0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发展好广西农村特色经济,对于促进广西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广西灵山县作为西部的一个重要经济区,主动抓住西部大开发、广西实施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机遇,贯彻实施灵山县县委、政府提出的“2188”工作思路,大力发展农村特色经济,对广西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推动和示范作用。

一、广西灵山县农村特色经济发展及构建现状

广西灵山县辖18个镇,总人口141万,其中农村人口120.78万,是著名的“中国荔枝之乡”、“中国奶水牛之乡”和西部百强县。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78.56亿元,财政收入首次突破4亿元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3316元。

近年来,灵山县农村特色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得到提高,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首先,以无公害优质稻、荔枝、龙眼、香蕉、甘蔗、桠柑、蔬菜、茶叶等为主的粮经产业种植结构得到优化。目前,推广优质稻面积75.5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84.3%,全年粮食总产43.82万吨;水果面积发展达到160多万亩,水果产量80多万吨;建立了10大农业生产基地;创建了广西无公害蔬菜、水果生产、桑蚕高效生产示范基地3个;积极推行优质茶叶生产“三位一体”目标考核制,实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茶叶种植总面积达5.33万亩,全年茶叶产量3043吨;建设了以文利镇为中心的17个奶水牛养殖示范小区,全年牛奶产量998吨;因地制宜发展莪术生产,全县莪术种植面积达到3万多亩,产值4500万元。其次,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流通、购销型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目前,该县有糖厂、乳业公司、罐头厂、茶厂、竹编厂等加工龙头企业89家,加工增值2.2亿多元,形成了以烟墩镇竹芒编加工、丰塘镇茶叶深加工等为中心的特色经济区域,带动全县12万多户农民走上致富路。再次,发挥专业协会致富能人的示范作用和开展农村特色经济的外贸活动。据调查,灵山县有各类农村专业协会108个,会员已发展到25000多人,有各类特色种养大户2230户,形成“种植小区”达180个;抓好传统产品,如竹芒编、烟花炮竹、纺织服装、食品罐头等重点行业的外贸出口工作,仅2006年1~9月,全县外贸出口达4096万元,同比增长85%。

二、构建广西农村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多视角对策分析

灵山县对于新农村的发展经验是多方面的,但最有普遍意义的做法是立足于自身经济发展特色,抓住机遇,创新思路,及时融入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和加快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当中去,促进农村特色经济发展。

1.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形成规模效应。由于农户传统的分散耕作和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使广西农村特色经济很难形成一定的发展规模,从而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因此,形成农村经济规模效应成为广西农村特色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灵山县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人手,使农村特色经济不断形成了规模效应。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全面实施县委、县政府“2188”工作思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规模和集群集中,逐步形成规模效应。巩固和扩大农业科技示范园,强化农村专业协会和示范区的作用,把加快发展以无公害优质稻、荔枝、龙眼、香蕉、甘蔗、桠柑、蔬菜等作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进行特色经济村建设,因地制宜地不断扩大碰柑村、扁柑村、荔枝村、杨梅村等特色经济村的种植范围,增强农村特色经济的规模效应。拓宽融资渠道,放宽信贷业务范围,落实所得税优惠政策,优化所得税抵扣和征返办法,支持龙头企业抵御市场和自然风险,完善农产品增值税管理,减免有关规费。

2.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特色人才,确保农业稳步增产增收。广西地区相对于东部地区来说,在科技投入、人才方面是缺乏的。而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特色人才,是确保农业稳步增产增收的重要条件。灵山县为了确保农业稳步增产增收,主要做了以下努力:首先,加大科技培训,引进人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村经济要搞出特色,靠科技形成的特色才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在农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聘请了县、镇农业专家、农技员、种植大户等开班传授,或到田间地头作现场操作示范培训等,积极组织村民参加县、镇举办的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开展远程教育,切实使村民掌握到科学栽培、病虫害防治等一整套种植科学栽培管理技术。如灵山县陆屋镇莲塘村把甘蔗生产作为支柱产业来抓,改良劣质甘蔗品种,大力发展甘蔗种植业,使该村甘蔗种植面积由原来全村种植不到500亩发展到目前的3000多亩。其次,增加农村的科技服务人员,加强技术指导和行政监督。建立和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各级农业、供销、农资等部门要向农民提供优质种子、化肥及高效低毒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及咨询服务,组织农技干部下乡进村指导示范农户,带动实施农业标准和推广实用农业新技术,形成试验、示范、推广、应用相互配套的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同时充分发挥现有的灵山农业信息网、科技信息网等网络的作用,加大农村科技宣传力度。再次,引进先进的设备和科技人才,增加特色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科技在特色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然资源的差异相对资本、知识等因素的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小,况且自然资源的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市场优势离不开人力资本的作用,要有组织地发展生产要素和特色产业的人才。据调查,灵山县不断引进资源和技术,提高灵山县水果保鲜及加工技术,扩大冷库贮存量,不断改进果品分选包装间及果品加工配套设备设施,一年可扩大创收3000万元。培训和引进了各类特色人才,目前,有2000多人获得“绿色证书”。

3.加强流通领域的硬软件基础建设、优化市场环境。广西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加强流通领域的硬软件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市场环境成为广西能否使本地经济与外界经济密切联系重要条件。灵山县通过流通领域的硬软件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市

场环境,使自己快速融入到广西实施中国一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和加快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中去。首先,抓好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保持钦陆一级公路、陆屋至灵山二级公路、灵玉二级公路这条交通大动脉和209国道、20124、20221省道的交通畅通;加快县域公路提级改造和村级公路建设。其次,加快城乡农贸市场建设。把城乡农贸市场的建设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在县城和大的建制镇,以建设永久性的综合市场为主,辅之以简易棚顶和售货亭,并相应地建设饭馆、旅馆、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在农副产品集散地还建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小的集镇建设钢筋水泥结构的圩亭和砖瓦结构的圩亭。再次,加快灵山县的信息网络的建设。当前,灵山县不断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支持农村特色经济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诸多环节,实现信息采集、加工和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集成化,信息流通的高效化和实时化,不断实现全面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到目前,已建立了灵山农业信息网、灵山乡村电子信息网、新灵山网等相应网站7个,使本地经济与外界经济取得了密切联系。

4.发展龙头产业,树立知名品牌。发展龙头产业,树立知名品牌是广西农村特色经济产品能否挤进国内国际市场的重要保证。灵山县以发展龙头产业,树立知名品牌效应为出发点,不断使农村特色经济产品以高姿态融入到广西实施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和加快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中去。当前,着力打造8个特色经济产业镇和以冶金、建材、林化、农产品加工、生物制约、纺织、烟花炮竹、竹芒编加工等为主的支柱产业,构建“二园一廊八镇产业”的经济发展新格局。政府部门引导企业逐步扩张、升级,扩大生产规模,完善、稳固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连结关系,提高企业效益。实施名牌战略最关键的是提高特色经济的质量和知名度。灵山县的特色产业和产品不少,但与外地的知名品牌相比还有差距。因此,充分利用科技加大对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增加其附加值,增强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引进和应用新技术、新成果,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加大广告宣传,塑造名牌产品,形成了如灵山的龙武牌荔枝、陆屋农场的“安畅”牌茶叶等名牌产品。

5.建立农村特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机制。要使广西农村特色经济得到持续快速的发展,必须有一整套的长效机制做保障。灵山县农村特色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从实践中摸索,逐步形成了一套可行性持续发展机制。首先,逐步使农业特色经济的投入和收益利益最大化。在农业特色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强服务机制的建立和培育,依靠各个部门、社会各界的力量,形成完善到位的服务体系;积极为农户、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指导、资金筹备、产品加工和销售服务,努力帮助其解决生产、销售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建立包括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在内的服务体系。其次,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农业产业化工作规划和计划,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建立各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相关部门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检测手段的建设。再次,搞好宣传培训,提高农业产业化普及程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墙板报、标语、会议和学习班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利用学校、科研单位、技术机构的技术和培训力量,加强对从事农业产业化人员的培训。抓住重点和热点,做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工作。这使得灵山县农村特色经济逐步走向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

6.发挥区位优势,构建经济发展大新格局。要发展好广西农村特色经济,必须要认清自己的区位优势,立足于自身经济发展特色,抓住机遇,创新思路,构建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格局。灵山县从自身独具特色的优势出发,开拓出了一条新的经济发展格局。首先,大力发展外向型农村特色经济。灵山县具有“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的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围绕广西实施的中国一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和加快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目标,大力拓展对外开放领域,积极拓宽农村特色经济出口渠道,不断加强国内国际区域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其次,灵山县的农村特色经济不断融入临海型经济发展模式中。通过泛北部湾区域内的产业对接和分工,形成一批互补互利的产业群,并在贸易区内实现效益最大化。同时,以铁路、公路、水路干线为依托,通过沿线重点镇和跨区域合作,吸引产业、物流、专业市场的集聚,以点带面,在铁路、公路、水路沿线形成一个日趋繁荣、辐射力强的经济带,扩大灵山县的农村特色经济的区域格局。再次,紧抓珠三角长三角区域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主动对接转移,完善配套投资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办好工业园区作为承接梯度转移的载体,不断吸引珠三角长三角企业前来投资,从而拉动农村特色经济的发展,使灵山县农村特色经济逐步融入国内国际经济发展的大潮流中去。

上一篇:广西乡村旅游开发村落中经济弱势群体形成的原... 下一篇:新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建设与乡镇政府职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