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观察

时间:2022-09-18 11:23:54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对照组实施动力髋螺钉治疗(DHS),试验组实施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治疗(PFNA),观察临床疗效,比较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结果:试验组手术、下床行走、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60.4±8.2)min、(8.5±1.2)d、(12.4±1.0)周,对照组为(81.5±9.1)min、(11.0±1.5)d、(14.6±1.8)周;术后1年Harris评分试验组优良率为89.3%,高于对照组的6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优于DHS,表现在恢复时间短,有利于改善髋关节功能,推荐优先选用。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PFNA; DHS; 髋关节功能

doi:10.14033/ki.cfmr.2016.33.01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3-0035-02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骨科常见的骨折类型,高发群体为50岁以上,在所有髋部骨折患者中占比60%以上[1]。从生理解剖角度来看,股骨转子间具有良好的血运,骨折后愈合率高,其中保守治疗不仅恢复时间长,而且并发症和死亡率高,因此手术方案应用广泛,表现出疼痛轻、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2]。但是,不同的手术方法各具优缺点,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同影响。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6例患者进行研究,探讨了PFNA手术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6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所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8例。对照组中,男17例(60.7%),女11例(39.3%);年龄60~84岁,平均(71.5±1.3)岁;Evans分型:Ⅱ型10例、Ⅲ型12例、Ⅳ型6例。试验组中,男15例(53.6%),女13例(46.4%);年龄61~85岁,平均(72.0±1.7)岁;Evans分型:Ⅱ型9例、Ⅲ型13例、Ⅳ型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依据《骨与关节损伤》[3],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经X线片、CT检查后确诊,满足手术指征;本次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且自愿参与。(2)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等。

1.3 治疗方法

1.3.1 试验组 行PFNA手术方案,患者取仰卧位,首先对患肢进行牵引复位,辅助应用C型臂X线机,复位满意后在股骨大粗隆切口,分离至粗隆顶端中后处,在透视条件下插入导针,使用开口器向股骨近端开口,并扩髓操作,完成后置入合适的髓内钉,确保尾端和大转子顶端水平。然后安装锁钉瞄准器,经近端锁孔向股骨颈插入导针,调整导针位置。最后向股骨颈内钻孔,置入螺旋刀片,选择动力型或静力型锁钉,安装髓内钉的尾帽。

1.3.2 对照组 行DHS手术方案,首先对患肢进行牵引复位,操作方法同试验组。在股骨近端外侧切口,充分暴露出股骨近端、大转子,于大转子顶点下方2 cm左右放置定位器,在股骨头关节面下方穿入导针。透视调整导针位置,确保处于股骨颈中下方,钻孔并选择合适的DHS主钉置入,钉尾和套筒钢板相连接,最后拧紧加压螺钉完成固定。

1.3.3 术后处理 留置引流管的患者在术后24~72 h拔除引流管,预防性使用抗生素2~3 d,同时选用抗凝药物治疗。一般术后3 d对患肢进行制动处理,同时指导患者开展肌肉收缩训练;3 d后主动活动踝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关节功能康复锻炼;术后1周鼓励患者在保护状态下下床活动。术后1、2个月应用X线片进行复查,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适当增加患肢负重,并叮嘱骨折愈合前不盘腿、不侧卧,积极防治相关并发症。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和恢复时间,观察术后并发症,常见如固定松动、髋内翻、骨不连等,做好相关记录。(2)术后随访1年,采用Harris量表评估髋关节功能[4],包括疼痛、功能、下肢畸形、关节活动4大条目,满分为100分。其中90分以上为优,80~90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以下为差。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8.0对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及恢复时间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手术、下床行走、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试验组、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1%、17.9%,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髋关节功能比较

术后随访1年,试验组患者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9.3%,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研究表明,发病率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居于首位,患者发病年龄较大,因此多为低能量损伤,常见如跌倒。考虑到老年患者体质差,常合并基础疾病,保守治疗会增加感染、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风险,且长期卧床会减少早期功能锻炼的机会,可能导致原有病情加重、恶化,不利于患者的预后。因此,临床一般采用手术治疗方案,其中早期内固定术的应用比较普遍。相关研究称,保守治疗死亡率是手术治疗的4~5倍[5]。

在骨质疏松的影响下,内固定物和骨质之间的把持力降低,要求固定物兼具抗内翻、抗骨块旋转的作用。DHS固定属于偏心固定,抗旋能力不足,针对严重骨质疏松患者,螺钉会切割股骨头,头钉拔出率明显提高[6]。相比之下,PFNA内固定的头钉使用螺旋刀片进行固定,不仅抗旋转能力强,而且具有成角稳定性。宽大的刀面和骨质接触面积增大,有利于提高抗切能力;未锁定的刀片则能够对骨折施加压力,增强疏松骨质的稳定性,避免发生旋转或内翻畸形[7]。该技术医师在学习掌握时比较简单,手术操作具有时间短、出血量少的优点,能够对骨质起到应力集中作用,即使骨质疏松的患者,也可以获得稳定的固定力。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采用DHS固定术、PFNA固定g,结果显示试验组手术、下床行走、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达到89.3%,高于对照组的6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优于DHS,表现在恢复时间短,有利于改善髋关节功能,推荐优先选用。

参考文献

[1]徐耀增.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第三代Gamma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对比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2011,27(1):33-37.

[2] Wu Yu, Duan parison of PFNA and DHS internal fixation in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in the elderly[J].Journal of Trauma Surgery,2013,15(1):41-44.

[3]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69.

[4]王春辉.三种不同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99例的随机对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39):7323-7326.

[5]朱定川,刘雷,高峰.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22(1):18-20.

[6]李慧武,孙月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12例[J].中华创伤杂志,2011,27(11):990-994.

[7]陈冬.DHS、PFNA和Intertan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J].中国综合临床,2014,30(10):1091-1093.

[8]吕曼曼,王维山.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15,44(9):106-111.

上一篇:狂犬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58例观察与护理探析 下一篇:高、低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