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物烘干机市场前景与对策建议

时间:2022-09-18 09:42:32

谷物烘干机市场前景与对策建议

摘要:谷物干燥是谷物收获后的一个重要环节,起到了“抢农时、防灾害、促丰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增产能否增收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云南省楚雄彝州自治州(以下简称楚雄州)农业生产基本情况和谷物烘干机发展现状,论述了推广谷物烘干机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提出了推广谷物烘干机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谷物烘干机;市场前景;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S2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9868(2016)05-0095-03

引言

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供粮食等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农业部门确保粮食安全生产的头等大事[1]。近年来,云南省楚雄州农业部门在保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粮食连年增产,2015年全州粮食总产量达到125.23万t,其中水稻种植面积6.68万hm2,总产量达到49.8万t,创造了州内粮食年总产量新的纪录。面对粮食连年丰收,在珍惜农业生产来之不易的好局面的同时,有必要思索如何减少粮食收获后因天气变化和晾晒等生产环节造成的损失。据资料显示,采取传统的日光晾晒方法因晾晒不及时、晾晒不当及储存方式不合理等因素,造成粮食虫害、鼠害、霉变及发芽等损失粮食率为5%左右[2]。因此,从这一意义来讲,大力推广谷物干燥机械化技术势在必行。

1楚雄州基本情况

1.1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楚雄州辖9县1市,共有103个乡镇,总面积2.9万km2,总人口27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7万人,占总人口的61.2%。全州境内多山,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0%以上,盆地及江河沿岸的平坝所占面积不到10%,最高点海拔3657m,最低点海拔556m,年均气温14.8~16.2℃,年均降水量800~1000mm,有耕地总资源32.5万hm2,农田有效灌溉面积9.66万hm2,高产稳产农田4万hm2。2015年,全州人均有粮459kg,农村常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03元。

1.2水稻机械化生产基本情况

水稻是楚雄州的主要粮食作物,年平均种植面积约6万hm2,全部为单季稻,海拔1400m以上中高海拔地区品种以粳稻为主,海拔1400m以下低海拔地区种植有少量籼稻,全州水稻种植面积中60%的田块适用于中小型机械开展机械化作业。近年来,楚雄州农业部门把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纳入了高产创建项目,列入了农机推广部门的工作重点,扶持和创办了一批整村推进的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点,推广了以机耕、机插和机收作业为主的农机新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5年,楚雄州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44.5%(其中:机械耕作水平85%,机械栽插水平为10%,机械收获水平为25%),在云南省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2谷物烘干机械化技术及现状

2.1谷物烘干机械化技术

谷物烘干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步骤,也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环节,是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谷物烘干机械化技术是以机械为主要手段,采用相应的工艺和技术措施,人为地控制温度、湿度等因素,在不损害谷物品质的前提下,降低谷物中含水量,使其达到国家安全贮存标准的技术[2]。谷物烘干机按其受热脱水方式分为以空气为介质的烘干机、远红外烘干机、高频烘干机和微波烘干机等多种。目前,出于设备投资和生产费用的考虑,农业生产上常规使用的均是以空气为介质的烘干机,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加热的空气把热量传给谷物,再由空气把谷物蒸发出来的水分带走[2]。

2.2国内谷物烘干机现状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和体制状况的不断变化,谷物烘干机械最初在部分国有农场、粮库及集体企业使用,专业化、集约化规模经营的农业系统的种子和粮食生产基地也逐步装备起成套的谷物烘干设备,并与仓储、加工等设施配套成龙,成为谷物烘干机械的主要用户[3]。近年来,谷物烘干机被列入了农业部门的购机补贴目录,得到了各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推广。对于水稻种植区域的众多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而言,烘干机械已经成为一种“刚性需求”,其保有量增幅快速攀升,发展势头迅猛。楚雄州谷物烘干机推广工作2015年刚刚起步,共有6户种粮大户共投资128万元,分别安装8台套低温循环式谷物烘干机,当年共示范烘烤水稻2800t,示范效果较好。

3谷物烘干机械化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3.1谷物烘干机械化是水稻全程机械化的薄弱环节

在水稻生产从塑盘播种、工厂化大棚育秧、大田耕耙、插秧、病虫害防治、施肥、灌溉、收割、运输到干燥入库全程机械化中,机械烘干是谷物入库之前的最后一道环节。据资料显示,目前国内每年机械烘干谷物仅占全国谷物总产量的1%左右,而世界发达国家机械谷物烘干能力达已到总产量的95%左右,可见我国谷物烘干机械的发展水平已远远落后,不能适应于谷物生产发展的现代化需要[3]。特别是楚雄州此项技术的推广才刚刚起步,有较大的推广潜力。

3.2谷物烘干机械化是粮食规模生产的必然要求

随着近年来土地流转进程的不断加快,粮食种植大户越来越多,种植面积越来越大,种粮大户对高效、方便和快捷的烘干机械需求越来越迫切。由于机械化收获的快速推进,出现了高效快速的机械化收获方式与原始的谷物干燥方式严重不适应,致使大批高水分的谷物无法及时晾晒,装在口袋里或被堆积在一起容易发热甚至霉变,影响其食味、品质。据资料介绍,高水分的谷物收获后3h内应进入机器干燥,24h内应将其水分降到安全储存标准,方可确保谷物生物活性与品质不受影响[2]。谷物烘干机的推广还可减少晒场用地,1台12t烘干机能满足40hm2粮食种植面积的干燥作业,按规模种植地区的晒场与粮食种植面积比为1.0%~1.5%测算,就可置换出0.4hm2晒场,对于节约土地资源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3.3谷物烘干机械化是减少粮食损失和节约劳动成本的需要

干燥机械化技术的采用,使得谷物干燥不受气候、场地等条件的制约,特别在收获季节遇到阴雨灾害性天气,可大幅度减少霉变损失。据在牟定县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调查测算,采取传统的院落、房顶及村中硬化道路等场地太阳晾晒方法,谷子从收获时的水分点20%左右晾晒到14%的储备要求,需2~3d时间,损失率为2%,计算平均晾晒成本为200元/t,而采用谷物烘干机(光裕牌5HXG-15型)烘烤1t谷子平均耗时仅需1.5h,电费、燃料、机械损耗及人员工资平均成本费用为160元/t,与传统太阳晾晒方式相比,能节约成本40元/t,减少损失30kg/t。

4谷物烘干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4.1重视程度不高,推广工作起步较晚

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围绕“多打粮、打好粮”,农业部门从上到下把工作重心和项目资金都放在了粮食的产前、产中环节,普遍忽视粮食的产后处理特别是烘干问题,缺乏对粮食烘干环节的重视、研究、扶持和指导,缺乏相应的推进措施,导致粮食主产区在粮食烘干与仓储方面发展步子迟缓。粮食烘干机械的示范推广起步较晚,与土地规模化种植和粮食生产的持续发展不相配套,抵御气象灾害、抗击自然风险能力薄弱。

4.2投资主体培育乏力,农户积极性不高

目前,从事粮食烘干业务的业主明显不足,特别是与省外及省内周边州市相比,楚雄州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机械烘干市场主体。截至2015年末,楚雄州各类农民合作社总量有2394家,其中农机合作社有30家,而开展机械烘干作业的仅有6家,烘烤作业才刚刚起步,仅满足于自我需求,社会化服务仅零星开展,宣传面太窄。另外,由于烘干机械一次性投资较大,有效运营时间短,利用率不高,投资回收慢,业主投资积极性也受到影响。加之楚雄州粮食种植以小户分散经营为主,水稻收获时期又多处于干旱少雨季节,也影响了农民使用粮食烘干机的积极性。

4.3政策不配套,用地难、融资难问题突出

近年来,虽然国家和各级部门出台了稳粮增收的多项政策,但诸如粮食晾晒、烘干及仓储等附属设施的用地需求没有明确的政策支持,由于受指标和规划的限制,农民合作社和种粮大户的粮食晾晒场地难以解决,烘干设备和粮仓的用地难以审批。同时,由于农民合作社和种粮大户资本积累有限,加之前期在流转土地、购买农资、农机等方面的生产性投资较多,所以在粮食烘干与仓储方面的筹资更加困难,而且目前农村金融业务发展相对滞后,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制约了烘干机械等较大型农业机械产品的发展。

5发展谷物烘干机械化的对策建议

5.1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农机推广部门一是要尽快引进、试验、示范一批使用可靠、节能环保、经济适用的中小型通用机型,探索一条收获与烘干相结合、分散烘干与集中烘干相结合、固定烘干与移动烘干相结合的谷物机械烘干模式,根据能源条件,科学合理地选择煤、电、油、秸秆及太阳能等能源;二是把粮食烘干纳入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工程,采用现场会、观摩会和培训班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三是要重点扶持有条件的农机合作社或种粮大户先行购买示范,建立粮食烘干示范基地和粮食烘干服务中心,创建一批可看、可学、可复制的典型和样板;四是要根据各县(市)粮食种植面积和农民需求,做好前期调查,进行合理布点,探索粮食烘干最佳服务半径,减少粮食运输成本,防止一哄而上,造成烘干机械重复购置浪费。

5.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针对谷物烘干机推广才刚刚起步的实际,建议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中适当提高烘干机械补贴比例,鼓励有条件的各级地方财政对烘干机械实行累加补贴,解决业主“买不起”机械的问题。国家财政用于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农业项目资金,要切块专门用于粮食烘干环节,引领带动粮食烘干工作。城乡建设部门要将粮食烘干用地纳入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和乡村规划,给予优先考虑[3]。对符合设施农用地条件的粮食烘干设备及库房用地,国土部门要按照农用地标准及时审核解决,对属于建设用地的,采取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盘活农村闲置及低效用地等方式统筹解决。

5.3多渠道解决晒粮问题

目前,楚雄州水稻收获时的含水量较大,一般在18%~22%,必须晾晒或烘干到含水量小于14%后方能储存。建议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多渠道解决农民晒粮难题。对于普通农户,引导他们利用自家院落、房顶或村中硬化街道等场地,或利用蓬布、篾席或塑料薄膜等工具或设施,对收获后的水稻进行晾晒。对于种粮大户,在不影响土地产出的情况下,可利用承包地建设简易的晾晒场,将耕地平整压实后晾晒、囤放粮食。粮食晾晒、囤放完毕,再对晾晒场地进行耕起,错季种植相应的粮食或蔬菜。为节约土地,不提倡建设永久性晾晒场。同时,在新农村文化体育场地建设中要统盘考虑粮食晾晒问题,做到既可满足村民文体活动需要,又可用作粮食晾晒。

参考文献

[1]高明飞.关于山东省粮食干燥与储存问题的对策建议[J].农机质量与监督,2014(10):7-9.

[2]赵学伟.周兵.我国粮食干燥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3(2):15-17.

[3]谢政化.浅谈谷物烘干机的推广与普及[J].福建农机,2013(4):15-16.

作者:朱景林 单位:云南省楚雄州农业机械推广站

上一篇:仡佬族医药与水族医药的比较分析 下一篇:儿童玩具书市场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