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09-18 08:35:57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摘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是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重要途径,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必须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出发,真正发挥出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现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及方法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意识;教学培养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课堂教学应结合语文课程的特点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全面培养学生的主动积极学习的意识,进而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笔者结合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从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出发,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及方法进行了简要探讨。

一、小学语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必要性分析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不仅仅是一门需要学习的课程,更是一种语言交流工具。在小学语文教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和写字能力,同时还可以对语感及丰富的语言进行积累。新课程改革以后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可以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索,树立自主意识和自主信心,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培养,进而才能真正提高对语文的学习效率。此外,小学生处于德智体的发育时期,玩是他们的天性,根本不会把心放在学习上,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可以看做是培养学生由“爱玩”到“爱学习”的一种过渡,为学生以后的主动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分析

1.趣味导学,激发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未知的事物产生兴趣,才能产生对学习的动力,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只会关心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因此,为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选用适当的教学途径及方法,引发学生对学习的情趣,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为此,教师精心地研究教材,发现和探索课本中和生活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事物,然后巧妙设计课堂教学教案,达到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目的。例如,在讲解《买椟还珠》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课程的引入阶段让学生对“漂亮的盒子”和“珍珠”做出选择,学生会异口同声地选择珍珠,由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引入“买椟还珠”的寓言故事,最后学生会结合寓言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自主探索寓言的寓意,不仅明白了文章的含义,还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很多的事物只能停留在对形象的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实践锻炼,增加学生自主活动的机会,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讲解《自我介绍》这一课时,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做自我介绍,教师在讲解完如何进行自我介绍以后,可以组织一次小活动,让每个学生去讲台上进行自我介绍,或者做一些小游戏,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然后结合所扮演的角色进行自我介绍,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所要讲授的知识内容,还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使学生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3.培养和激发学生质疑问题的习惯

尽信书不如无书。学生对事物产生疑问,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通过对提出的疑问进行真实性探究,全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培养质疑的习惯,为学生提供提出疑问的契机,教授质疑问题的方法,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进而促进他们主动的学习。例如,在讲解《琥珀》这一课时,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琥珀的形成过程,本课中讲的琥珀的形成是科学家合理想象出来的,教师就可以问学生为什么会有这种设想、你觉得科学家的这种设想合理吗等问题。这样学生通过产生疑问,可以发散自己的思维,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索,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新课程改革以后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只有将小学语文教学打造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营地,才能让学生真正感知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才能真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周艳春.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1(04).

(作者单位 吉林省梨树县郭家店镇镇郊中心小学校)

上一篇:我的“135”,践行新课标 下一篇: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