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易错题的分析与对策

时间:2022-09-18 08:26:34

小学数学易错题的分析与对策

在传统教育中,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资源多以教材为主,但近年来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众多教师的不断探究下,教学资源单一化的格局逐渐打破,易错题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越发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每一天老师都会面临着学生作业中的一些错题,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错题订正,使错题成为引导学生进行再探究的学习资源,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的掌握。

在数学习题的解答中,学生受限于诸多因素的影响,难免会遭遇到形式多样的易错题,特别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心智尚处于发育时期,数学认知能力等均有所不足,在习题的解答中有所错误,在所难免。对此,若教师未能对学生就易错题的解答展开有效的针对性教学,就会对学生高效、高质的开展数学学习造成阻碍,乃至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畏惧之情。而小学数学易错题破解的关键节点在于教师如何开展行之有效的易错题教学活动,这一直以来也是困扰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难题之一。在此,笔者首先就易错题出现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对如何高效开展易错题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一、小学学生数学易错题出现的原因

1.学生粗心大意,在审题上错误频出 认真、仔细的审题是学生进行高效解题的重要前提。很多学生在解答数学题时往往会因为自己的马虎大意而忽略了题目中所隐含的解题条件或为有效的理解题目中文字所表达的真实含义,从而导致解题思路出现偏差,解题结果出错。例如在“相遇问题”有关知识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于“相向而行”“同向而行”“相背而行”等词语的表述在理解上有所不足,从而导致解题时错误不断。又例如解“现需制作一个高15cm、底部半径5cm的圆柱形铁桶,请问需要多少cm2铁皮”一题时,学生多会忽略铁桶是否有盖这一隐形条件,从而导致少解、漏解的情况出现。

2.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足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很多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各个单元内针对性较强的习题。但一旦涉及多单元相互混合的综合性习题就会出现概念混淆的问题,进而导致解题的失败。此外很多学生忽视概念理解的重要性,只顾将精力集中于习题方法的学习上,导致自身知识体系的构建极不扎实,进而对学生解题的过程造成干扰。例如,在有关“方程”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材对“方程”的定义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学习完成后,老师给出几个式子,让学生判断其是否为方程。在有关“9m=63”一式的判断上,学生出错率往往过半,其原因就是因为学生对于方程概念的理解不足,认为式中m不是x,不属于未知数,从而导致判断错误。

3.忽略问题本质,依靠经验判断 很多学生在进行填空、选择一类的习题时,习惯依据自身的经验对问题进行解答,而不仔细考虑问题的实质,从而导致错误的出现。例如,在混合运算中,学生在解答“120-120÷5”和“7×4÷7×4”两题时,很多人都会错算出“120-120÷5=0”和“7×4÷7×4=1”两个解,错误原因就是由于学生受到简便计算经验的影响,盲目依据经验判断所致。

二、小学数学易错题教学策略

1.精简课程内容,突出教学重、难点

教师在课前准备中应充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所讲知识中所存在的易错点进行详实的讲解,就易错点在习题中常出现的环节进行分析,并为学生分析错误发生的原因,从而让学生对其有着充分的认识,使学生能在解题中做到准确的辨识和解答。譬如,对学生讲解互余与互补的概念时,这类概念虽简单,但学生往往会产生混淆,是以,课堂上老师应对两者间的相似与不同进行详细的讲解,从而让学生能够做到对两者的准确辨认,避免其在今后的教学中再犯此类的错误。

2.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审题习惯 审题能力的提升对学生解题正确率的提升意义重大。在日常的教学中多是学生听老师读题,老师叙述中已将其中所包含的条件全部讲出,这不仅使得学生缺少了独立思考的审题过程,更使其逐渐对老师产生了依赖心理,进而导致其审题水准的低下。是以,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不仅要让其独立完成各种习题的审阅,还应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例如让学生养成用笔对习题中关键知识点进行标记的习惯;创建自己的易错题集等。此外,教师还应经常考查学生对习题中关键知识的提取能力,对其形成督促效果。

3.注重知识点的类比,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课本中,很多知识点有着共通与相似之处,这随时处于简化教学难度的考虑,但往往会造成学生知识记忆的混论。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利用类比教学法,注重对不同知识间的相互比较,通过对比式的学习,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不同知识点间存在的差异,真正从根本上掌握知识,从而降低错误发生的概率。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建立自我反思的习惯,对自己出现过的错误进行经常性的反思与总结,探究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并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强化与巩固此类知识,避免此类错误的再次发生。

伴随我国课改步伐的不断前进,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深度与难度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增强,同时小学生是一个正在努力求得完善和发展中的个体,他们知识贫乏、经验尚幼、生理和心理均未成熟,其思维的逻辑性仍在建设之中,解算数学习题的过程中错题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不应一味的责备孩子,而应对其中常见的易错题进行整理、研究,分析其出错的缘由,积极探寻解决之道,要正确地将“犯错误”过程中不利的、消极的因素转化为有利的、积极的因素,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从而为学生更好、更快的进行数学学习提供帮助。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建军路小学)

上一篇: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阅读训练的途径 下一篇:漫威英雄帝国的好莱坞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