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工类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的探讨

时间:2022-09-18 08:14:41

关于理工类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的探讨

【摘要】随着大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国内众多高等院校开始改革原有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增设各类选修课,以满足学生对语言、人文知识、专业英语等更高级别的需求,为学生今后工作学习、参与国际交流和出国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理工类院校有着其自身的特点,更应该进一步探讨其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努力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正确道路。

【关键词】大学英语 课程设置 理工类院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英语也不断地进行自身的改革创新。如何使该课程进一步适应时展的需要,在大学新生英语能力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找到新的定位,满足学生加速的信息、文化、专业等需求,已成为大学英语面临的最大问题。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已先后对本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这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需求,但是针对不同学校和不同专业,这种课程设置并没有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指导思想。尤其是对于理工类院校来说,学生对于大学英语课程所提供信息类型的要求是和文科类院校的学生有所不同的。因此,在对理工类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进行改革时,要根据其自身特点,既要满足学生专业知识的需要,又要尽量为其提供各类语言文化知识,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大学英语从单纯的语言基础教育课程逐渐过渡为语言、文化、专业知识等集于一身的综合性课程。

一、理工类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的必要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10月在巴黎举行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确定现代大学的教育目标为:高等院校必须教育大学生成为学识渊博、理想崇高的公民,能够以批判精神进行思考,会分析研究社会问题,能运用知识解决社会问题,并且能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理工类大学是国家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英语则是大学教育众多课程当中,最能开拓学生知识领域,连接国内外文化知识的有效途径。因此,理工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承担着巨大的责任与义务。

理工类院校的大学英语教育在传统上往往满足于最基础的语言教育。然而事实证明,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本校本专业的有限空间,他们把学习的触角伸向的国外各所著名高校。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在互联网上收看国外高校对外开放的专业课程视频;越来越多的在读学生能够参加学校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办学,或者干脆转学到国外高校就读;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出国攻读硕士学位甚至博士学位。因此,大学英语教育应该不仅局限于一般层次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的提高上,而是应强化科技、文化等更高层次的国际交流能力。这也是一个大学办出特色和水平,走国际化办学的大循环,提高大学国际竞争能力所必需的。

二、理工类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的可行性

据各类调查,目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赞成大学期间继续学习语言知识的约占30%,支持进一步学习人文知识的约占60%,而理工类院校比例更高。比例如此之高,究其原因大致为以下几点:(1)可以在学习外语的同时多了解国外的各类人文历史知识,弥补理工科的不足;(2)以应用为前提学习外语,比起只学习读写教程要更生动有趣,能够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3)能够更加立体地认识一门外语,而不是永远把它只当成是四六级的通关之路。

和学生相比,大学英语教师在自身价值的实现和提升方面也有着相似的需求。目前,大学英语的教师队伍素质已经大幅度地提高,过半数的教师都已取得硕士学位,博士的比例也在迅速增长。在教授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教师们非常渴望有更多的机会和途径教授学生们本专业所学到的人文历史类知识。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在专业教学领域实现更高的目标和发展。

再看各个学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现在大多数已基本实现分级教学,这为进一步为学生提供其它大学英语选修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级别,开设不同的大学英语选修课,丰富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三、关于课程设置改革的几点建议

从2003年起,全国许多高校已陆续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开设大学英语选修课。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同济大学等,开设的总课程种类近20门,大致可分为两种:语言技能类和语言文化类。其共同的前提是要求学生先完成最基础类的语言学习,考查合格后允许学生选修其他类大学英语选修课程。针对理工类院校学生欠缺人文历史知识、语言基础相对薄弱等特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必修与选修相结合

必修是指保证学生完成其所需要的语言学习时间,英语基础要首先达到大学英语的基本能力要求,才能有资格选择继续学习其他类大学英语选修课程。无法保证学生有一定的话言基础,就不能保证其它提高课程的授课效果。因此,可以在大二的AB级学生中以及编入A级的大一学生中,实行大学英语选修课办法。

2 课堂面授与多媒体教学及网络教学相结合

大学英语的总学时毕竟有限,现在大多数院校仍然是仅能保证每周有4学时的大学英语的课堂学习时间。因此,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参与是毋庸置疑的。这样可以大大增加课堂面授的知识量,提高课堂面授的效率。

3 课程的设置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

目前,学生学学英语的目的基本上分为兴趣型、实用型、应试型三种。因此,在设置具体课程的同时,应考虑以上三种类型,开设如英美国家概况、英美文学、圣经故事、希腊罗马神话、影视赏析等语言文化类课程;高级英语、英语阅读、演讲与辩论、英语写作、旅游英语、中高级口译、专业英语等语言技能类课程;四六级英语、考研英语等应试类课程。

4 处理好专业英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

有的学校将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完全分开,专业英语由各专业的专业教师教授;有的学校则鼓励大学英语老师积极参与到专业英语的教学中去。如何合理应用英语老师和专业课老师的教学资源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综合地看,两者可以实现联合教学,这样可以各取所长,以最合理的配置达到最好的效果。

四、结语

对于理工类院校来说,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直接影响着今后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发展道路。因此,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环境下,促进国际交流和出国留学深造等客观需求,使大学英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而不是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根据自身的特点尽快找到一条符合本校的教学道路,尽快进行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是每个理工类院校刻不容缓的责任与义务。

上一篇:多模态信息认知教-学模式在艺术生大学英语教学... 下一篇: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