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鹿国度 第5期

时间:2022-09-18 07:44:09

雅库和国位于西伯利亚的东北部,在三百多万平方公里辽阔的土地上,只居住着不到一百万人口。严寒统治着这块荒原,最低温度可达-71.2℃,这里是世界上最寒冷的人类聚居地。

雅库和国是一个游牧民的国家,在这个地处东西伯利亚的小国家,北部是气候恶劣的北极冻原,南部是此起彼伏的高大山脉和茂密的针叶林带,这里居住着五个不同的游牧民族,每个民族的人口都很少,例如YUKAGIR族仅有1509人。这里也是我的故乡。在这个城市化与科技深入所有人生活的时代,依然有一些人,在地球的某个地方,用自给自足和与自然共生的方式延续着自己的文化,我想这是一种很不同的事情。

追随驯鹿的族群

我出生在萨哈(雅库特)共和国的季克西――一个位于北冰洋沿岸的小镇。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有一段小镇上关于春天首日庆典的特殊回忆,在经历了东西伯利亚不见天日漫长的极地冬天后,放养驯鹿的游牧者们从北极冻原来到小镇上,欢聚在一起,与久违的太阳。见。上一面。节日里,他们盛装出行,那美丽的服饰,漂亮温和的驯鹿和奇特热烈的庆祝仪式深深吸引着童年时代的我。

大学毕业后,我仍然对这些色彩绚烂的记忆片段念念不忘,现在,这片荒原上的人们还依照这几千年亘古不变的方式生活着吗?这个想法让我激动不已,我决定去追寻游牧民族足迹,用镜头来记录下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

在我的家多季克西,我认识了温雅,我遇见的第一个牧者。我告诉他我的拍摄计划,希望他能帮助我在他的家乡完成这个专题,在我费了好一番口舌,几杯烈酒下肚后,温雅终于被我的坚持打动了,我们约定,在来年的秋天开始拍摄。温雅是个经验丰富的老牧者,他正色告诫我:你这趟旅程绝不轻松,必须做好各种准备――从装备,体力和技术上。我知道,在那片荒原,冬天最低温度可以达到-70℃,这种温度能让一切你熟悉的物理现象失灵,对于一个设有经验的人来说,这意味着生命危险。

很快,第二年秋天到了。我带上足够抵御严寒的厚厚行装,抵达了拓普利诺一萨哈共和国山区的一个小村庄,在这里,我与温雅会合,跟随他出发。从拓普利诺还要走一个礼拜的山路,才能到达游牧族的帐篷。对于长期生活在城市,习惯享受现代化便利的我来说,这是一段艰难的漫漫长路:天刚蒙蒙亮,我们就必须起床,收拾好行装,匆匆吃过早餐,开始赶路直到天黑,在暮色中我才能停下脚步,拖着疲惫的身躯搭起帐篷休息过夜。

旅途劳顿,驯鹿身上叮当作响的铃铛和周遭森林草原幽静原始的风景仿佛有种魔力,让我的心慢慢平静了下来,都市中膨胀爆炸的信息让人如此心烦意乱,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琰事扰乱思绪,让人无法与自己的内心独处,而夜幕中的草原静得只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和呼吸,这里离城市文明是如此遥远,我躺在草地上仰望夜空,望着城市里见不到的璀璨繁星。这趟长途跋涉的寂静之旅让我有足够时间来发呆,思考,回忆,把脑子里的浮躁和焦虑清理得干干净净,我的身体也渐渐适应了艰苦跋涉,身心轻松了许多。

一周后,我们终于到达营地了,温雅的族人们早已在温暖的帐篷里为我们摆好了食物:丰盛的欢迎宴会上有肉,面包和草药茶。帐篷里很安静――游牧民族通常不大声说话,在他们中间,很难听到尖叫或大声争执。我的拍摄计划让牧民们觉得很诧异,虽然不明白我为什么要这样做,但他们还是宽容地接纳了我,成为大家庭中的一份子,很快,我有了自己的昵称:“公主”。牧民们认为我会像一个娇贵的公主,无法适应他们艰苦的生活。而我则暗暗努力,试着融入他们的生活,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与他们一起作息,一起劳动,妇人们向我传授缝制传统服饰和在石头上烤制美味面包的方法:男人们则带我去牧场,教我用套索捕捉驯鹿,闲暇时,孩子们会兴高采烈地拉着我的手,带我去他们的”秘密基地”。

游牧民族以家庭为单位一起生活,一户人家一般只有十人左右。也许你会认为几十年如一日,几个如此熟悉的人生活在一起,会不会无聊到无话可谈,可事实恰恰相反:大家族每晚都聚在一起吃饭,玩牌,聊天,牧场的生活寂静而有趣。

游牧民族的生活和驯鹿息息相关:穿的是鹿皮衣服,吃的是鹿肉,鹿奶,连居住的帐篷也是用驯鹿的毛皮搭建的,他们从生到死都离不开这种动物,视驯鹿为自己的家人,每一个初生的男孩到了蹒跚学步的年龄,父母就会带他去鹿群里挑选一只属于自己的驯鹿,这只驯鹿将和男孩一同成长,即使是鹿群庞大到两千多只,牧民家族仍会像熟悉自己的手掌一样熟悉驯鹿,为每一只驯鹿起自己的名字。

牧民们的一切生活所需都源于自然。他们笃信自然万物的力量,对天地充满敬畏。只要食物和衣物充足,游牧民绝不会猎杀动物,特别是熊,对他们而言,熊是神圣的,一旦猎杀了熊,就要把它的遗骸埋起来,在它的灵前道歉并说明原因。倘若部落里出现了问题或者要寻求帮助,比如寻找丢失的驯鹿或保护驯鹿不受狼群的攻击,长者就会燃起火堆,把面包丢进火里,这样就可以与火的精灵交流,从中获得启示,他们甚至还能根据火焰发出的声响或辨认夏花开放时花瓣的形状来预知天气变化。

我与温雅的族人一起生活了三个月,在这三个月里,每周我都和他们一起随着驯鹿的脚步不断迁移。

这次旅行让我对这片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充满了兴趣,我开始认真准备拍摄雅库特游牧民族的计划。我的脑海中蹦出了一个想法:我要为这些隐匿在世界一隅的人们拍摄一本画册。

下一站是北极冻原

隐隐约约之中,我似乎看到了地平线。天地交汇之处是一片白茫茫,就像是混沌初开,看不到开始与结束。我的相机在这里无法对焦,你难以想像,在这世界尽头,虚无之间,居然还有人类生存。

我有幸登上了为游牧者的营地提供补给品的直升飞机,进人牧区,继续我的专题拍摄,发动机轰鸣着,舷窗外是-50℃的严寒,在这种气候条件下飞越西伯利亚冻原真是一个难得的体验。

直升飞机终于降落在冰原上,一个移动的黑点越来越近,那是来接我的驯鹿雪橇,它将带我前往道尔甘斯人的营地。

这是道尔甘斯人的牧群,他们住在北极圈的冻原地带,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都和埃文人截然不同。他们的住所是建在雪橇上的木头屋子,迁移的时候,只要套上驯鹿,就变成了可以移动的“家”,或许也可以把它们称作’雪地房车”。

我曾经看过一篇关于“视觉饥饿”的文章,这是一种在北极才有的独特感受:在极地漫长的冬季里,除了白色和它的阴影之外,看不到其他的颜色。很多人因为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而产生抑郁。

我必须承认,现实确实是这样。但对于我――一个摄影师来讲,身处这样的环境中却让我莫名兴奋。这种环境带来了与众不同的画面,我能感受到冰原上任何细微的颜色变化,在夜里,雪会变成紫色或粉色:日落时,冰原被染成了金色。每天清晨,当我走出雪橇屋的时候,会感觉自己似乎飘浮在空

中,放眼望去,一切都是白色的,找不到任何地面参照物,看不到地平线,感受不到寒风。

在这种环境中,细节便变得:格外引人注意――牧民们的面部特征,表情和情绪。在漫长的极地黑夜中,驯鹿牧者以星辰为向导,他们依靠太自然的指示寻找方向的能力着实让我惊叹不已。一天夜里,我们见到了绿色的极光。牧者艾格告诉我:“这是先逝的巫师点亮的光芒,这能给我们的族人指引方向。”

结束了对道尔甘斯人的拍摄后,我继续走访了居住在萨哈共和国南部针叶林带的鄂温克人。

当我抵达鄂温克人营地时,已经是西伯利亚的夏天了,我想起了影片

鄂温克人的生活与其他民族都不相同,他们的营地离村庄很近;有的牧民甚奎在村子里拥有自己的房子,只是与同伴们轮流来牧群工作,通常是一周轮换一次。现代文明对鄂温克人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部落文化正在逐渐灭亡。

鄂温克人居住的地区以金矿而闻名,淘金业的发展使鄂温克人与现代文明的接触日益频繁,他们的生活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些采矿者用水银提炼黄金,这对当地环境都造成了极大危害,鄂温克人告诉我,水银会附着在苔藓(驯鹿的主要食物)上,食用这种被污染的苔藓造成了驯鹿的大量死亡。

年轻人也不愿意再做四处流浪的游牧者,他们喜欢生活在村庄或城市里:他们接受现代教育,他们更喜欢开车而不是骑驯鹿。现代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提高了牧民们的生活水平,但更多时候,现代文明像一把重锤,以摧枯拉朽之势毁灭了古老的习俗和文化。

工业化和全球化正势不可挡地慢慢将触角伸向这块地球上最偏远的角落。

尽管如此,我还是衷心地希望,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还能坚守祖祖辈辈传承的智慧和独特的文化。这,是他们民族之根。

OUTDOOR:怎么想到要拍摄故乡牧民的生活呢?

EvgenIa:雅库和国是我的家乡,地处俄罗斯东北部,是有人居住的最寒冷的地区。我的童年时代在北冰洋沿岸的一个村庄里度过。小时候,我接触过很多饲养驯鹿的游牧民族,他们居无定所的流浪生活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年以后,我离开故乡到纽约上大学,我发现我无法忘怀我的童年记忆,我必须回到:这个独特的地方,用我的相机记录下这一切,

OUTDOO:在长达一年的拍摄过程中,你觉得有什么收获吗?

Evgenia:对我来说,摄影是一种接触和认识一个人群,一个地区的方式,我渴望不断冒险,获得新的体验。

在拍摄每一个专题的过程中,我都能学到新的东西,在拍摄“驯鹿国度”一年的时间里,我看到这些游牧民族是怎样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他们对世界,对生活,有一种天然的智慧,这是城市人所不具备的,这个经历让我开始重新思考我的人生价值观,

OUTDOOR:拍摄中有哪些让你感动的场面和故事?

Evgenia:我喜欢拍人,最好的时刻就是,我找到了合适的拍摄对象,而他并没意识到我和我的相机,这时我就会进入一种兴奋和期待的状态中,我感觉透过相机取景器,一个美丽纯洁的世界向我打开了大门。我也喜欢拍摄带有人的风景。

OUTDOOR:在东西伯利亚的这些游牧民族中,外面世界的发展和变化会对他们的传统生活有影响吗?

Evgenia:现在西伯利亚的驯鹿群数量比起10年前,甚至五年前已经下降很多了,我敢肯定未来驯鹿的数量还会继续下降,主要的原因是,年轻一代并不希望继续这种艰苦的游牧生活,他们更愿意定居在一个村庄或者城市里接受教育。我可以理解,可我真的很惋惜,因为这些民族正在失去他们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全球化的影响已经波及到这个偏远之地了。

还有一个原因是,西伯利亚和北极圈大规模的工业化,在我的祖国,很多石油开采基地在牧场中建设,迫使游牧民族改变了他们几百年来一直延续的迁徙路线,金矿和煤炭开采在雅库特也十分普遍,这对生态环境和游牧民族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OUTDOOR:作为一个摄影师,你靠什么来维持你的专题拍摄?

Evgenia:是的,维持这样一个摄影项目并不是痞易的事,我很幸运,得到了当地一家航空公司的赞助,能让我到达最偏远的拍摄地,这帮我节省了很大一笔费用,而雅库特旅游贸易委员会赞助了(驯鹿国度)这本画册的出版费用。

OUTDOOR:你使用什么器材拍摄这个专题的?

Evgenla:我用的是佳能5D相机,镜头是35毫米定焦,50毫米标准镜头和24-105的变焦镜头,我尽量不携带太多的设备,拍摄中遇到最大的问题是,有时候我必须在极端低温的环境中拍摄,最低达到-50℃,在这样的温度中,我的相机只能拍十张照片,我必须不停地给相机充电。

OUTDOOR;这个专题目前结束了吗?接下来,关于游牧文化的专题,你还有什么计划吗?

Evgenla:我想继续游牧民族的专题拍摄,目前正在拍摄挪威和瑞典的萨米人,我也有计划到中国内蒙古和蒙古国拍摄游牧民族的生活,我希望能记录下全世界游牧民族的现状。

上一篇:露营奇遇记 下一篇:星光和湖水间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