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与改课”系列之四

时间:2022-09-18 06:36:04

教学总得走向未来,未来也总以不同的方式向现在发出信息,因此当下的教学改革总会呈现出一些走向。理解、把握这些新走向,我们才能更主动地做好准备,去迎接未来。

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告诉我们,“教学即儿童研究”,教学与儿童研究是“一张皮”,教学的过程亦是儿童研究的过程,两者融为一体,儿童研究再也不仅仅是保证教学的前提,不仅仅是保证教的手段,其本身就是目的。与以往研究“学情”不同,儿童研究既是为了获取“学情”,更是为了通过研究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教学即儿童研究”正预示着改革的新走向。

那么,它对教师的挑战在哪里呢?那就是要关注和研究儿童学习的态度、情感、方式,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让儿童喜欢学习。学习是儿童的天性,教学首先要呵护并激发这种天性,要帮助儿童找到爱学习的触发点,解决学习动力问题。二是让儿童真实地学习。真实的学习一定是投入、专注、紧张而又快乐的学习状态。教学一定要想办法让儿童进入真实的学习状态。三是让学生个性化地学习。教学一定要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儿童差异,帮助他们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发展个性化的学习风格。最后,教学要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所谓“看得见”,就是要让儿童的学习过程,包括思维过程暴露出来,这种学习,才会诞生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预示着教学改革的另一走向:基于学科本质的教学。前段时间,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举办了教研员和培训人员的研讨会。他们认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不仅在课外活动中,课堂教学也应承担这一任务,而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要着眼于学科的本质,从学科本质出发,寻找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与发展的链接点。江苏省南京市力学小学的课题“基于学科特质的小学研究性课堂的深化研究”,其基本假设是学科特质将把研究性学习引向学科的深处,使研究性课堂更具学科特点。这样,不同的学科都从不同角度出发,共同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而努力,否则是淡化的,是落空的。

我理解的基于学科本质的教学改革,是引领教师回到三个地方:回到学科教学的本质属性上去;回到学科教学的核心任务,即学科的核心知识、核心能力以及促使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上去;回到学科独特的学习方式上去。三个“回到”,促进学科教学更有深度、更讲科学、更关注学科专业,也更有效地落实课程标准。这一改革走向超越了“学科味”的讨论,比“学科味”更具内涵,更触及学科教学的本质和“独当之任”。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基于学科本质,绝不是把学科的边界封闭起来各自为战、互不联系,恰恰相反,它进一步加深了学科间的深度合作,使课程整合建立在更为可靠的基石之上。

教学改革的另外一个走向是必须正视现代信息技术、云计算以及脑科学的迅猛发展,新的技术革命必然带来教学的革命,这是必然的。

技术革命,不仅改变了教学方式,而且会极大地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把世界引进课堂,让课堂走向自然与社会。法国的技术哲学家让·伊夫·戈菲说:“技术的第一个标准是它的文化特征。”从这一标准看,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教学改革是在建构一种新的课程教学文化。这是值得研究的新文化现象。

上一篇:2013:重建师生关系 下一篇:让体育涵养人的阳光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