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拳结缘的体育“老顽童”

时间:2022-09-18 05:58:08

与拳结缘的体育“老顽童”

人生一世,沧海一粟!祖祖辈辈的繁衍史表明,人的性格是长寿主控开关之一,而后天陶冶情操的自我修养,则是其中的“精密零件”。

己85岁高龄的山东老人张德山精神矍铄,嗓音亮堂,整天乐呵呵、笑眯眯的,是个典型的“老顽童”。不仅如此,他还是个腿脚灵便的“练家子”,每天要锻炼一整套。为此,大家按时髦说法称他为“养生达人”。

骑毛驴来烟台学拳之初展天分

张德山宽脸庞、大眼睛、浓眉毛、厚嘴唇,年近米寿但面色红润,举手投足毫无同龄人步履蹒跚的龙钟老态。如此结实的身板自然并非娘胎所生,常年打拳、练功和笑看人生,才是他的“良药秘方”。

1943年,张德山还是个身材单薄的穷小子,他孤身一人骑着毛驴到烟台闯荡。从老家莱州到烟台的300里路,他历时三天才走完。从早期在鞋店做学徒到解放后进皮鞋厂当工人,他身子骨同常人一样。可自从1953年起跟一老拳师学拳后,身体犹如刚嫁接的枝条发新芽、吐新绿。

36岁的张德山腿脚灵活,喜好上蹦下跳,就跟师傅学罗汉拳、螳螂拳。此类属外家拳,一招一式要求出手快、用力猛。张德山脑瓜灵、能吃苦,不满足表面上的花拳绣腿,他受“水钻石缝”的柔性启发,从出拳腾跃的动作变化中用心揣摩以柔克刚的轻巧和灵劲。日复一日,慢慢感悟到柔性内涵后,他将其深化、延伸至练拳全过程。

1966年,张德山满40岁,开始学“太极拳”。这属内家拳,讲究松柔和一、柔中带刚,是传统武术中老少皆宜、修心养性、延年益寿的拳种。从形象生动、韵味十足的式子中尝到甜头后,他就爱不释手。

闻鸡起舞走顽童早起晨练铁面掌

常言说: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无论练什么拳,要练到身上,得靠汗水和毅力。从早年起,张德山就养成了“闻鸡起舞”的习惯。每年春夏清晨5点、秋冬清晨6点,当多数人还沉浸在甜蜜梦乡时,张德山早已身披晨曦,吸着新鲜空气,开始随师“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啦。

如今在东风游园里,每日清晨首个进场的,往往就是这个手握楠木棍的“老顽童”。师傅当年所教的压腿、踢腿、打拳老一套,他几十年如一日至今未丢。张德山腿过头顶的压腿功,是当今80后、90后多数年轻人也望尘莫及的。他擅长的绝活儿还有“太极推手”、“铁面掌”、“铁腿功”,其功力可达气血沉至双腿。

张德山的“铁面掌”拍树功那可真令人叫绝!园内一棵碗口粗的银杏树,2厘米厚的树皮,已被他拍得露出一片淡黄。每次练功时2,只见他两腿微分、含胸拔背、虚领顶劲、沉肩坠肘,挥动长满老茧的手掌带劲猛拍树皮,手腕略微轻抖,手背随之也落在树上。如此左右开弓、循环往复,至少持续5分钟。每次练功时,随着手掌拍树的阵阵啪啪声,他口中还喊出一串串发力的“嗨嗨”声,引得过往行人纷纷驻足观望。

寒冬腊月大雪过后,晨练者屈指可数,而张德山作为“扫雪第一人”的记录至今未破。每次扫完雪后,他就脚踏滑溜溜的冰面练拳,吸入寒气,吐出热气,犹如吃下一顿热乎乎的狗肉,全身从里热到外。

平常练拳时,张德山对自己的一招一式不含糊,对别人也乐于指导。他热心助人被传为佳话,声名远播。

意大利人海曼在自己国内开武馆,9年前专程来华拜师学螳螂拳、太极拳和枪械等中国传统功夫,每年夏季七八月份都要来烟台进修中国功夫。2010年,他和张德山萍水相逢,遂结为好友。回国前的8月30日,当海曼手持俩人合影彩照给张德山时,马上听到这个“老顽童”拖腔拉调、半生不熟的外语“Goodmorning!Goodmorn ing!”,逗得在场的人捧腹大笑。

其实,风趣幽默的张德山童年只进过三年学堂,老来却装满一肚子天文、地理、历史的“墨水”,就连当年老烟台的轶闻趣事、民间谚语,他都一清二楚、脱口而出。

“老顽童”张德山,就是这样一位乐观豁达的长者、老者、智者、尊者!打拳习武是他延缓衰老的法宝。

(据《齐鲁晚报》文/杨波)

上一篇:老来十四伴 围着健康转 下一篇:马悦凌又爆惊人语:世界难题“渐冻人”可洽 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