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与满足理论视域下微信平台传受关系研究

时间:2022-09-18 05:44:40

使用与满足理论视域下微信平台传受关系研究

摘 要 即时通讯工具对社会群体的生活带来了深远影响,使人们的交流及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作为网络聊天工具的微信平台,更是受到年轻人们的喜爱。本文以大学生使用微信情况为例,从使用与满足的理论视域来对微信平台的传受关系进行研究,探究微信用户具有的满足形态,并指出其中的不足,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使用与满足;微信平台;大学生心理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41-0096-02

0 引言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利用网络软件来传播信息、与人交流,而微信作为目前最热门的通讯工具之一,其拥有许多必然因素。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视域下如何看待和分析大学生使用微信的情况,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给出应对之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理论概述

1.1微信平台发展及其特点

伴随移动互联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断普及,传统的一些社交网络将其发展方向推向了移动平台,通过各种各样的交友软件、通讯软件等将手机客户端变成了最热门的社交终端,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在这一发展背景下,微信一经推出便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微信平台具有私密性、即时性、多样性等特点,通过这个即时通讯平台传受双方能方便的进行信息沟通,且可通过文字、语音、视频等方式进行多媒体的互动。随着微信在大学生中的普及,他们的生活及社交方式等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因此,如何正确的使用微信已逐渐成为大学生们及相关各界社会群体关注的焦点。

1.2“使用与满足”及相关理论

1.2.1 “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从受众的心理动机和心理需求角度出发,结合心理学和社会学相关知识,解释人们使用媒介以得到满足的行为,提出了受众接受媒介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动机。“使用与满足”更加关注受众这一群体,将是否满足受众的需求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基本标准,了受众被动论,并且矫正了“有限效果论”。微信传播就是很好的利用了“使用与满足”的理论,将使用受众的需求作为衡量效果的标准,更加关心受众,为受众谋福利。

1.2.2 “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

“人内传播”指的是单一的个体与其所处的外界环境之间产生交流或是发生联系时,分别有“主我”和“客我”这两个“我”之间展开一定的交流互动。“人际传播”一般指两个及以上的个体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或是通过媒介进行信息交流。使用微信进行社交活动不仅满足“人内传播”,同时也满足“人际传播”。特别是对于大学生这一尚未完全成熟的群体来说,微信的“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能较大地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甚至日常生活。

2 大学生微信用户满足形态的分析

2.1 社交需求

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必备品之一就是手机,微信早已成为他们最为熟悉和离不开的社交平台。沟通便捷是微信平台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也是大学生们在社交需求中能够获得满足感的最主要方面。首先,微信沟通能够满足大学生们在社交过程中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其次,微信平台的使用能够满足大学生们在社交过程中对于效率的需求;再次,利用微信平台进行沟通交流并不需要高昂的费用。总之,由于微信平台满足了大学生们猎奇心重、追求高效、无经济收入等的特点,因而备受大学生群体的喜爱。

2.2 情感需求

大学生们利用微信能够满足其交流真实情感的需求。例如,很多大学生都不好意思当面对喜欢的人告白,害怕遭到当面拒绝。而微信平台私密性的特点刚好帮助用户避免了这些尴尬,所以大学生们在使用微信时能够更轻松真实的表达内心的想法与情感。由于微信的信息传播覆盖面广,大学生们能够从中获取更多渠道的信息、结识兴趣爱好相同的陌生人,还可以通过一些匿名交流方式让有见地的大学生对社会发展的新事物及改革方案发表评论,提出宝贵意见,就像无记名投票一样,不必担心被人知道而不敢表达真实想法,微信这样的交流方式给大学生们带来了不少安全感。

2.3 个体发展需求

大学生群体承载着社会的希望,其本身就有渴望并追求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微信具有的多媒体架构给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塑造自我的便捷途径,且该平台具有的拓展性让大学生们对自身能力的认同感更加强烈,使其能更好地发挥出潜能;另一方面,微信轻松的交流环境能有效缓解大学生们在社交活动中由于焦虑而产生的自尊心挫败感。同时每个大学生都可以通过微信平台所提供的信息和知识来丰富和完善自己,例如,微信上经常会有人转发一些正能量的案例或者是名师讲座,分享这些人的经验教训,以此来激励在校大学生。可见,微信在无形中发挥了帮助大学生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的作用。

3 大学生在微信平台的使用与满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注意安全保护避免信息泄露

大学生在使用微信时往往缺乏隐私保护意识,常直接将账号登录方式设置为自动登录或是记住密码状态。一旦手机丢失,很容易遗失个人信息,甚至连带暴露出家人及朋友的隐私信息。例如,使用“附近的人”功能结识新朋友时,就容易泄露个人位置信息或遭到骚扰等。

针对这些信息泄露问题,需要使用者们自我约束,时刻提高警惕注意保护隐私安全。例如,在与好友聊天过程中不轻易涉及银行账户及密码等问题,必要时可打电话确认。若手机遗失或是账号被盗用,则应第一时间修改密码,并告知相关好友;在微信功能设置中,可以限制他人通过手机号、QQ号等对自身进行好友搜索,使用“摇一摇”等记录位置信息的功能后应当及时清除位置信息,保护自身安全。

3.2 认识并利用好微信这把双刃剑

微信带来的便利之处显而易见,不仅方便了大学生们的社交沟通、情感交流,使其能便捷的认识社会及发掘自身价值,同时也满足了他们在自我认知、获取外界认同及自我发展方面的需求。但若是对微信过度沉迷则会令使用者产生严重的依赖以至影响正常的生活。例如,一些大学生成天足不出户沉溺于微信,不参加现实的有益的群体活动,久而久之就会造成人际交往能力的丧失。同时,微信交流是开放性的,缺乏把关,有可能对大学生的事物认知产生误导。而且微信是虚拟的社交平台,若疏忽大意则很容易对自身或他人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因此,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微信这把双刃剑,充分认识其本身所具有的工具属性,取其长避其短,使之能更好地为我们所用,满足我们的需要。

3.3 严打恶性信息传播并宣传积极思想

“公众账号”功能赋予了微信大众媒体的属性,它能够形成点对面的传播模式,向用户大量推送信息。因此,常有不法分子通过微信散播恶性言论,这会给涉世未深的大学生造成错误的诱导。对此,政府可以采用法律制裁等方式进行严厉地打击和整治。

同时,政府可对微信的推送传播功能加以充分利用,将各类政务信息及新闻等不断的推送到公众平台中引起学生们的关注度,让大家在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还能了解时事政治、社会新闻等,帮助大学生们在信息时代能够全面健康的成长。

4 结论

通过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具有社会交往、情感交流等方面的需求,而这些都能在微信使用中获得满足,这就促使了大学生不断加入微信用户群体。但社交软件毕竟不能取代人与人之间现实的交流与合作等行为,如对微信过度依赖则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只有正视并重视问题,扬长避短,才能更好地提升微信使用带来的各方面的满足感。

参考文献

[1]徐斐斐.大学生微信用户人际交往的使用与满足研究[D].山东大学,2014.

[2]王潇雨.微信使用者使用行为及意图探讨[D].兰州大学,2013.

上一篇:农业科技新闻在县级电视台的发展影响探究 下一篇:新媒体传播方式下的粉丝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