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大学建设背景下辅导员职业适应性研究

时间:2022-09-18 04:14:13

应用技术大学建设背景下辅导员职业适应性研究

摘 要 提高辅导员职业适应性对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首先梳理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然后从三个维度剖析了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新趋势对辅导员职业化的影响,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辅导员职业适应性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应用技术大学 辅导员 职业适应性 职业化

中图分类号:G45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1.031

Research on the Career Adaptability of College Instructo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y

LIU Hait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Zhengzhou, Henan 450001)

Abstract Enhancing the vocational adaptability of instructor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y and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Analysis of this paper firstly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occupation instructors in local universities and the reasons of the problems, and then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he new trend of application technolog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ounselors occupation from three dimensions,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counselors occupation adaptability.

Keywords 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y; counselor; career adaptability; professional

0 引言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同时还承担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学习生活指导以及学生党团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在维护校园稳定和推动高等教育事业顺利发展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较多的地方师范类或高职高专类的专科院校逐渐向本科教育转型。这些学校由于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劣势地位,都明确提出了建O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办学定位。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不同于传统的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建设,对辅导员职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此背景下,辅导员应该重新审视传统的职业理念和方法,尽快转变观念,以提高新形势下的职业适应性。

1 概念阐释

1.1 应用技术大学

应用技术大学不是一个大学名称,而是集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办学类型,实现由学术型人才培养向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转变以及学术性专业人才教育向职业性专业人才教育的转变,重在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特征主要体现在学校办学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专业设置与地方主导产业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工作岗位要求对接,企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技术理论、注重技术应用、突出实践教学等方面。

1.2 职业适应性

国外学者对职业适应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角色适应性和认知适应性等领域,认为职业适应是个体与组织环境相互作用的调适过程,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自适应过程。我国学者普遍认为职业适应是个体对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和人际关系等的适应过程和结果,是个体和职业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的过程。而辅导员职业适应性则可以理解为辅导员在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的职业实践过程中,使自身的职业认知、职业技能、职业心理和职业理想等与辅导员职业要求逐渐实现对接匹配的过程或状态。

2 地方本科院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地方新升本院校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在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上取得了较大成绩,但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制度保障等工作却略显滞后。目前,地方本科院校的辅导员工作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突出问题:

(1)辅导员配备数量不达标,且整个辅导员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地方院校升本后,随着办学层次提升和教学条件改善,在校生数量呈快速增长态势,对专职辅导员的需求也随着增加。虽然这些学校加大了对专职辅导员的引进力度,但由于学校过去配备的专职辅导员数量太少,仍然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1:200的师生比,不能满足学校发展对学生工作的要求。同时,在引进辅导员时只重视学历层次而忽视专业背景的做法,导致部分辅导员并不具备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背景,使得学生工作不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而这些知识恰恰能够支撑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和职业发展空间。

(2)对辅导员职业发展不够重视,使辅导员看不到发展前景,进而影响工作积极性和队伍稳定性。该问题首先体现在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的认识层面,大家普遍认为辅导员只是学生管理工具,仅仅发挥上传下达的作用,认为辅导员工作也只是教学的辅工作,对其地位和作用存在质疑。其次还体现在对辅导员的岗位培训和职业规划引导上。辅导员上岗前一般只进行简单的岗前培训,而缺乏系统的、专业的和持续的专业培训,更缺乏学校之间辅导员工作经验的交流;在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规划引导上也缺乏相应措施,直接导致了辅导员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及辅导员对职业发展前景的迷茫,进而影响到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和队伍稳定性。

(3)辅导员管理体制不合理,多重领导和指挥导致辅导员无所适从,工作缺乏制度保障,工作成效不明显。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辅导员不仅全面负责所带班级的学生事务,同时还要接受来自院系行政部门和学校各职能部门的领导和工作安排。甚至在一些地方院校中,寝教室卫生都需要辅导员参与督促打扫。也就是说,学校里只要是涉及学生事务的工作,无论是常规性工作还是临时性工作,都需要辅导员直接或间接地处理,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这样的管理体制加剧了辅导员的角色冲突和职业倦怠,使得工作效率和质量得不到保障,体现不出工作成效。

3 建设应用技术大学对辅导员职业化的影响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不容乐观。建设应用技术大学就是通过对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匹配度的调整,有效激活教育对经济的服务功能。明确了应用技术大学产生的背景和承担的教育使命,就不难理解建设应用技术大学对辅导员职业化产生的影响。

3.1 对辅导员职业认知的影响

辅导员队伍普遍存在着自我认知偏差,缺乏长期发展的信心,时常感受到辅导员工作的非专业性和职业地位的落后。但在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背景下,辅导员工作内容已不仅仅是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政教育,更多的是探索学生应用技能的训练、动手能力的提高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所有工作以更好地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摒弃传统的错误认知,充分肯定辅导员的职业价值,重视作为大学里和学生接触最频繁的职业身份在学生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3.2 对辅导员职业技能的影响

通过对学生随机调查发现,部分学生认为辅导员在学生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指导并不专业,总是在重复一些人人都知道的道理,而辅导员自己却不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因此,在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过程中应建立辅导员职业能力客观评价机制,对辅导员的职业技能进行科学、动态、全面的评价,以便辅导员更好地认识自身的特长和不足,更好地服务于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学生的应用技能培养。

3.3 对辅导员职业发展空间的影响

由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机制欠缺,导致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空间受限。而在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大潮的推动下,一方面促使辅导员进行重新自我定位,将辅导员的职业目标和学校的发展目标以及学生的培养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也为辅导员提供了更多可发展和选择的机会,并通过一系列的应用技能培训,较快地提高了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可以说,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为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4 应用技术大学建设背景下提高辅导员职业适应性的措施

当前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转型趋势对专职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要求。因此,辅导员需要在职业理念、职业技能、职业发展空间等方面做出相应转变和调整,以提高职业适应性。

4.1 培养职业意识,转变职业理念

对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来说,辅导员队伍走向职业化发展的前提就是培养辅导员的职业意识,要在职I道德、职业操守、职业行为等方面进行宣传教育和培养。因为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多,其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都会给学生以正面的帮助和启迪,从而提高教育效果。同时,辅导员还应在工作理念上做出转变,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被动管理是指辅导员疲于应付各项例行工作,工作标准仅限于完成,而不求质量和成效。而主动服务则是要求辅导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挖掘工作抓手,主动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要求。

4.2 优化现有知识结构,全面培养职业技能

正确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理念只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前提条件,而在实际工作中,更要重视辅导员队伍知识结构的优化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辅导员队伍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专业背景千差万别,这将对辅导员开展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新形势下,辅导员应具有时间紧迫感和职业危机感,应该由被动适应转变为主动学习。在工作实践中,辅导员一方面要通过持续地自主学习来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优化现有的知识结构,储备适应形势发展的新知识;另一方面要定期开展相应的职业培训,考取执业证书,通过职业认证来全面培养和锻炼职业技能,使自身的职业能力不断得到加强和提高。

4.3 营造职业发展氛围,拓展职业发展空间

当前,地方应用技术大学建设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发展过程中肯定存在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正是由于这些困难与挑战的存在,为辅导员的个人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从学校层面来说,应该通过引导辅导员进行专业方向定位,设置科学化的培训方案,建立合理的考评体系等策略,积极营造良好的辅导员职业发展氛围;从辅导员自身角度来说,应该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寻找自身的职业兴趣和专业特长,将自身特长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提高,使自己能够在辅导员工作岗位上有所专长,从而拓展自己的职业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唐雪梅.硕士研究生职业适应性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

[2] 罗公利,聂广明,陈刚.从国际比较中看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J].中国高等教育,2007(7).

[3] 朱正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 陈艳.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走向职业化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5] 吴巧慧,王树荫.高校辅导员制度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述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7).

[6] 张俊华,武永耿.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9).

[7] 刘娟.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8] “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R].2013.11.

上一篇:句子加工中P600成分的新解读 下一篇:尊重每个生命体的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