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速公路养护管理

时间:2022-09-18 03:38:04

浅论高速公路养护管理

摘要:随着高速公路的不断建设及机动车辆持续增加,道路交通量日益增大,车辆大型化且严重超载,高速公路面临严峻考验,高速公路养护管理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

关键词:高速公路 养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U412文献标识码: A

一、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重要性

高速公路建成投入运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累计交通的增加,使用性能会逐渐衰减,并出现病害。及时发现高速公路不同程度的损害并有效修复这些损害,有利于保持高速公路良好的使用状态和服务水平,有利于向使用者提供安全、快捷、舒适、经济、优美的行车环境,有利于树立高速公路的对外形象,最终提高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养护工作的任何丝毫懈怠和疏忽,均可能对道路及其设施本身造成潜在危害,也会对高速行车的司乘人员构成严重生命威胁。

因此,确保高速公路的原设计状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采取合理的养护技术和措施,对高速公路进行经常性、及时性、长期性、预防性、高质量的养护维修。确保高速公路上的各种工程及设施(路基、路面、桥涵、、隧道、挡土墙、防护坡、绿化以及护栏、照明、标志、监控设施等)处于完好状态,这是养护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管什么

概括起来,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主要就是管事、管人、管钱。管事就是管路况:为保持路况及设施完好而进行的日常维护保养、为加固完善道路及设施而进行的专项工程、为恢复或改进原设计功能而进行的大中修工程、对沿线景观、绿地的绿化美化和环境保护、灾害及恶劣天气条件下的抢修及应急对策、沿线机电设施的维护与管理、高速公路安全设施-护拦板的维护和更换、机械设备管理、作业安全管理以及养护技术管理等,使高速公路设施设备功能齐全、设施完好;管人就是管理好高速公路养护设计、监理、施工、检测单位的人员;管钱就是管费用、成本,好钢用在刀刃上,将有限资金用好,管好日常维修保养、专项工程、抢修工程及路面、桥梁检测费用、设计费用、监理费用、科研费用等。

三、当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1、没有全国统一的管理模式,养护管理体制不顺。不能反映高速公路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要求。同一高速分别隶属不同企业运营,各自为政,管理模式各不相同。

2、“重建轻养”思想严重

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3、缺乏养护定额与规范

针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特点的全国性或地方性统一的养护定额与技术规范尚未出台,养护工程费支出缺乏严格的考量标准,随意性较大;养护质量的考核仍沿用一般公路养护的指标,不能满足高速公路全方位养护的客观要求。

4、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

由于高速公路养护的特殊性,一般设备大都价格昂贵,养护设备使用成本高,导致养护设备规模跟不上养护发展的需要;设备使用率低,各养护机构已配备的养护设备不能在更大区域内共享,养护设备“买不起、用不起、用不好”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目前很多养护单位仍采用简单的机械设备,甚至停留在人工养护的原始阶段,专业化水平不高。

5、养护管理人员总体素质普遍偏低

我国仍然处于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时期,大量的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投入到高速公路的建设中,从而使养护管理人员中严重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目前的养护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较低,缺乏定期的培训机制,运用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差,直接影响养护的质量和水平。

四、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怎么管

1、制定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及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做好养护管理工作,务必要制定一系列养护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根据国家现有的《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制定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并组织加强学习和实践。这些办法和制度是做好养护工作的指导方针,能有效地促进养护管理水平的提高。没有或不落实养护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那将“打乱仗”,其结果劳民伤财,不仅导致养护资金的浪费,也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2、要全面更新养护理念。高速公路维修保养和预防性养护是养护管理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做好日常养护的管理和施工,对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保持路容路貌的美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养护管理的中心是路面养护、重点是桥梁隧道的安全。日常养护工作要做到“早”和“小”,所谓“早”就是要早发现问题、早进行维修,这样才能及时有效的防止或减少路面、桥梁等各种病害进一步发展成损坏。所谓“小”,就是从各种小病害着手,及时解决好小病害的维修,避免造成大的损坏。例如:把路面的每一条细微的裂缝都灌好, 就会减缓裂缝的快速发展和坑槽的产生,避免了过早的实施专项工程,节省了养护费用。

3、要全面推行日常养护“总承包”的管理模式。目前,日常养护管理模式形式多样。其中最佳的管理模式是实行“总承包”的管理模式,通过不断完善检查评比制度,其效果显著,可增强养护施工单位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危机感,提高养护质量,同时使高速公路每天上路施工的作业点少了,道路更加通畅,形象也更好。

4、要建立和使用养护管理系统。建好路面、桥涵系统不是重点,用好才是重点。科学的养护决策(或者叫养护计划安排),靠的是对道路运营状况的评价,评价的基础数据来自于对道路、桥涵等的排查和检测。这两个系统可以对排查、检测的数据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分析和评价,应用好这两个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和杜绝“拍脑袋”的养护决策,更加合理的使用和安排有限的养护资金。每日及时更新调查、检测和养护维修数据,建立起完善的现代化电子数据档案,做到道路状况基础数据、检测数据和评价结果正确、查找方便,以适应各个管理层面上的需求。

5、要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和施工。 全面建立标准化管理和施工体系,对日常、定期等巡查的方式、人员和频率作详细标准的规定,对常见的养护施工所需要的人员、机械设备、施工流程等进行统一和规范。就可通过这样一套完整的标准化管理、施工手册,规范和指导养护工作,使从事养护工作的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中的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每天该干什么和怎么干 。

6、要重视和抓好高速公路养护质量问题。养护工程质量,无论是小修还是中修罩面工程,其质量状况令人担忧,养护工程中前修后坏的情况不断发生。修补的坑槽过不了多长时间就又坏了,而且坑槽周围也发生了连锁破坏;灌缝的材料被车轮碾压后不久跑飞了;墙式护栏、波型护栏等表面的涂装刚刚刷过的油漆又脱落了;新加铺的路面不久就出现了病害,平整度还不如原来路面的好;刚刚补栽的树木又出现了枯死。重新修复这些前修后坏的设施,不仅造成养护资金上的浪费,而且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影响车辆通行和路容路貌)。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原因:一是对养护管理工作不重视,养护管理人员配备的数量、素质满足不了现场需要,只能凑合着管理;二是养护方案不合适,即没有对症下药;三是养护质量差,即施工中原材料质量低劣、施工工艺不规范;四是养护管理人员、监管人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差;五是监管不到位。要做好养护工作,首先就要建立一支能适应高速公路现代化养护的管理队伍,变被动养护为主动养护,变静止养护为动态养护,达到养护的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高机动性。再就是建立合理、高效的机械化养护方式,不断提高机械配备率和机械作业的占有率,保证高速公路养护的速度与质量。再其次养护工作要责任到人,建立各层次责任人档案,一旦出现养护质量问题,严格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追究责任。

7、要全面推行“二分之一”工作法。养护工作的大部分内容是现场工作,例如巡查、检测、调查、施工和验收都需要在路上进行,作为养护管理人员,无论是领导或者是一般同志,都应该经常上路检查、指导养护工作。“二分之一”工作法就是一半的时间要在路上,各管理单位都要制定详细的“二分之一”工作法制度,坚持把一半的工作时间放在路上,检查和督促养护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结束语:通过早期养护防止微小病害的进一步扩大,使高速公路经常保持原有技术状态和标准。及时安排日常养护、专项养护及大修保证高速公路良好行车环境。发现并及时弥补由于设计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道路及其设施的先天不足和使用缺陷,并逐渐形成高速公路完好的使用及服务功能,及时治理随时出现的损坏,尽可能延长道路及设施的使用寿命,延缓大修周期,降低运营管理成本,这些就是养护管理应管的事。

参考资料

[1]高速公路养护管理. 人民交通出版社 主编:周余明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1年5月第1版

[2]最新公路养护技术标准规范与日常养护安全作业规程实物全书.

人民交通出版社主编 张明博 2013年5月第1版

上一篇:支持小微企业的一点探索 下一篇:织就层层“保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