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社团搭建成长大舞台

时间:2022-09-18 01:33:29

家长小社团搭建成长大舞台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可以使孩子在轻松的家庭氛围中认识自我,在严谨的学校教育中提高自我。近年来,我校就如何推进家长小社团建设进行了实践探索,渗透多种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家长小社团应运而生,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一、特色社团,推动和谐教育

2010级2班的班主任家访时了解到,班内张明阳同学的父母经常和班里其他几个同学的父母一起活动。孩子们在一起做作业、玩游戏,家长们则交流孩子成长的快乐,讨论如何指导孩子,如何在家庭中教育孩子,逐渐有了共同话题。这一现象引发了家访老师深深的思考:既然是聚在一起玩,为什么不把单纯的玩变成有教育意义的“玩”呢?于是“家庭教育小社团”的家庭教育联盟模式初步形成。为了真正让家长成为活动的主人,这个班的老师多次与班级家委会主任进行沟通,召开班级家委会,听取家长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家长看到了老师们教育孩子的诚心,几个家长代表主动提出他们担任本社区家庭教育小社团的团长,由他们制订计划、组织活动,并邀请老师参加活动。

经过老师和班级家委会主任的精心策划、筹备成立第一个家庭小社团,还取了个好听的名字——蒲公英小社团。小社团变单一的家庭教育为几家联合教育,家庭住所邻近的家长和孩子聚在一起,社团内家长轮流组织活动,场所一般在组织者家中。小社团活动时间定在每周五的晚上,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有基础知识检测、才艺展示、自由活动等。每个家庭逐一展示孩子一周在家的生活习惯、礼仪、劳动等方面的表现,然后孩子把一周来在校学到的特长进行展示,书画、歌唱、演奏、小品、朗诵等形式不一,家长也可以助演或即兴表演。

从小社团成立到现在已经有三年的时间了,参与者由开始的三五个家庭发展到如今的七八个家庭,小社团的成功做法在博兴县电视台一频道“成长栏目”进行了专题报道,小社团所在的班级也被评为学校“家庭教育特色班级”。小社团的活动质量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从中尝到了甜头。参与积极性日益增强,促进了孩子健康发展。小社团对孩子所在的班有很大带动作用,增强了班级凝聚力,班里的孩子在学习中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蒲公英小礼团的成功教育经验让家长和老师更加坚定了家校合作的教育理念,逐步带动起五、六个类似的小社团。如今,我校的家庭教育小社团活动可以说开展得有声有色,孩子、家长、老师都从中受益匪浅。

二、特色平台,共享成功喜悦

家长小社团的成立,孩子在家庭这个比较自由的环境里,对自己有了深一步的认识,也找到了自己的爱好和学习方向,提升了对学习的兴趣。

组织活动的家长对小礼团内的孩子一周在学校学习的知识进行书面检测,从而了解同样的学习过程中,同样的知识,孩子掌握的情况如何?他们的差距在哪里?他们对本周所学知识哪些地方掌握的不够牢固?组织者随后将情况反馈给各个小家庭,每周坚持这样做,既有利于家长了解孩子知识掌握的状况,不断弥补孩子的不足,又通过和老师及时交流,使老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辅导,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得到不断提高。

通过小社团中的读书交流活动、朗诵活动,孩子们积累了好词好句,自然而然的运用到写作当中去,作文写得非常美、非常好。小社团已有十余篇习作在《齐鲁晚报》教育专刊发表,有五篇在《今日博兴报》发表,写作成果显著。还有一名小社员以在学校中低年级综合考查得分第一名的好成绩获2013年度学校“书香少年”称号。

孩子们的进步不仅体现在学习成绩上,几个家庭一起交流孩子学习习惯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礼仪、劳动等生活方面的好习惯。小社团制订了一些评价表,对孩子们一周的行为表现进行量化评价,如孩子们做家务的情况,包括倒垃圾、扫地、整理房间及待客礼仪等,孩子们主动性很高,都想获得优秀的评价。才艺展示的时候,孩子们从一开始不敢说到逐渐竞相上台,展示自己的能力。秀出个人的风采,扬起自信的风帆。

三、特色实践,拓展视野

社会实践是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所学知识、吸收新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途径。家长小社团还经常组织特色实践活动。比如带领孩子们走出家门去野餐、采摘、放风筝等,到大自然聆听鸟语虫鸣,感受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实践活动中孩子们收获很大,心中感触自发地化成了灵动的文字写入日记。晚上一起在小社团读书会上朗诵这些日记,家长、老师一起点评,指出他们不足的地方,帮助他们提高。这样既有助于孩子们写作水平的提高,也增强了他们的实践感悟,拓宽了视野。另外,小社团还时常组织孩子们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如拿出自己的压岁钱为孤寡老人奉献爱心,向地处海拔4000米的仁布县渴望读书的孩子们捐书等。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了人生知识,提高了人格素养。

坚持就会出特色,三年来他们不曾停歇。他们认为特色不在于奇,实践活动不在于多,而是静下心来追求实践活动的教育作用,不图一时的成绩。教育没有速成,把着眼孩子终身发展,奠基孩子自信人生作为小社团教育的最终目的。

四、特色交流,家校共赢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低级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加强教师和家长间的交流与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家长小社团的活动,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经常参加,孩子、家长和老师共同学习,共同受益。每周五活动的最后一项内容是孩子自由活动,家长、老师讨论交流。开始爸爸们一般很少管孩子,都是妈妈们管。随着孩子的学习成绩等各方面的提高,家长小社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爸爸们感觉到出去应酬,不如多陪孩子。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活动中,孩子的各种习惯得到良好养成,家长的教育观念也得以提升。特别是孩子的爸爸们,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更加关注,家庭教育环境进一步优化,教育形式进一步多样化,家庭小社团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普遍赞誉。

家长小社团的成立既减轻老师们家访的负担,又充分调动了家长参与学校工作的主动性。家访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以前是老师通知家长后再去家访,现在是家长小社团团长主动邀请老师参与社团活动。家长小社团调动了家长们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班级工作变轻松了。孩子发生了变化,变得自信大方、团结互助。家长发生了变化,变得心甘情愿成为教育的同盟军。

加强家长小社团教育的研究与探索,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有利于构建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的教育体系,督促学校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和学校管理工作。同时,也使广大家长从子女教育的切身利益出发,积极关心、理解和支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献计献策,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促进学校借助各种社会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和任务。家长小社团造就了学校教育同盟军,成就了优秀家长,培养了优秀孩子。

(作者: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第一小学教师)

上一篇:如何构建新型政社协作关系 下一篇:如何面对财政收入增速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