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儿唤醒了人们

时间:2022-09-18 01:12:13

暮春时节去看一棵树,你会发现往日灰暗的树冠上,枝叶已经葱茏得恰到好处,大团耀眼的新绿,在染亮了我们眼眸的同时,也吸引来一些自由的生灵,它们似平不再像以前那样生怕被人类捉去而胆怯,而是旁若无人地在我们头顶上翩然穿行。这就是燕子。以前住平房时,燕子经常在清明时节飞至,在屋檐下衔泥筑巢,长辈们把它称作吉祥鸟儿。

很久以前,我家院子里也出现过燕子,它们在檐下飞来飞去,但终究没有把巢筑在上面,可能是人太多的原因吧,后来还是飞到别家去了,只有玩耍时才复飞回来。因此我把它们当作串门的客人,在台阶上撒些小米之类的食物,来弥补它们未能筑巢的失意。

那时,鸟儿的种类似乎不是很多,树木的滥砍滥伐,致使许多鸟儿无家可归。我对鸟儿的认知是关在笼子里的它们,踩踏跳跃,急躁躁的,是在向往自由的天空吧,那才是鸟儿的自由天堂。

近些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树木得到普遍栽种,越来越多的鸟儿投奔而来,开始了繁衍生息。在我工作的校园里就看到了这样的景象。一次,我看见几只柳莺在树梢上飞来飞去,知道它们一室有窝筑在树上了。不久我又发现在一棵大树上,有的背长尾的鸟儿住在上面。它们不但在校园里觅食、孵窝,还不停地扩大地盘。它们每孵一窝小鸟,都会衔来树枝将鸟巢加固一遍,数月内,这个鸟巢就长大了一圈。

那天我从家里去上班,刚进校园大门口,就听到附近一棵大树上传来鸟儿鸣叫,那叫声一强一弱,分明是两只小鸟的呼唤共鸣。然而那叫声又分明嘶哑、纷乱,没有往日鸣叫时的抑扬顿挫。出现什么异样?我抬眼向声音传来的方向眺望,发现在一棵树上,有一只灰色小鸟正冲着我呜叫,仿佛在告诉我它正处在危难之中。我走过去仔细观察,并没发现什么异常。正疑惑着,它突然向我飞来,落在我的肩头,没等站稳,复又飞了出去,落到那棵树的树叉上。它急促地旋飞着,奔向我又奔向前面那棵树,好几次来来往往,我终于发现前面那个呈三角状的树叉上,还藏着一只长得和它一模一样的雏鸟,那只鸟着急的样子不亚于它的母亲。显然这是一只走失的鸟儿,它从窝里跌到树上,它以为它能飞,却还不太会飞,只好落在树上不停地对妈妈呼唤。

我立时明白了,走向前去双手托起那只小鸟,抚摸它那未丰的羽毛,然后把它平放在办公楼门前的水泥地上。看见幼小的雏鸟安然无恙,这时另一只鸟也飞下来,展开翅膀轻轻拥打着雏鸟的脊背,好像一个母亲在轻轻“抚摸”孩子。我知道这是一对母女,不知什么原因吸引了雏鸟,使它“离家出走”。幸亏有鸟妈妈及时庇护,使它们能在偌大的校园里再次相聚。

雏鸟显然还不会飞,它展开稚气的羽毛试了试,就是飞不太高,只好在地上着急地跳跃。鸟妈妈紧跟着它,一边用圆圆的眼睛打量站在身边的我,一边拿出随时起飞的姿态,警觉而又无奈地在陪护着它的孩子。鸟儿虽小,母爱却非常伟大,为了雏鸟,它敢于不顾自身的安危。

望着惊悸不安的鸟儿,我把围观的同事赶跑:“养个孩子不容易啊,咱们谁也别伤害它!”我们绕过小鸟身边,就像没看见它们各回各的房间,却悄悄打开窗户,观察它们的行踪。我把头探过去,却已看不到那对鸟儿。我心里一怔,在这几分钟里,鸟妈妈已经帮助孩子飞回它们的窝去了么'再等,再听,也没发现踪影。也许是的,这样更好,是我最好的愿望。

我希望能看到鸟儿们的窝,对此我充满了好奇,然而小鸟们并没满足我的好奇心,经常把家筑到人不可目及的地方。一日,我发现一只白头鹎在树桠上,看来它也有窝隐藏在里面。在为小鸟觅取食物的路上,鸟妈妈发现我在看它,居然停下来站在一块假山石上,对我探头探脑。它头顶上的羽毛特别有趣,就像谁用白粉点了一笔。

清晨,是鸟儿比赛唱歌的时间,它们一会儿挺立枝头,一会儿跃然枝上,歌喉婉转清脆,优美悦耳,仿佛比谁的声音更嘹亮。这让我想起蕾切尔・卡逊。1962年,这位身患癌症的美国女科学家发表了她的惊世之作《寂静的春天》,书中举例她所掌握的许多由于农药过量使用,造成野生生物大量死亡的证据,大声疾呼人类要爱护自己生存的环境。她的呼吁,最终导致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和“世界地球日”的设立。

《寂静的春天》唤醒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它告诉我们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不仅需要身体的栖居地,更需要心灵的栖息地,这个条件不算太高,不过是最基本也是最低的生命需求。

当我们还给鸟儿一个绿意幽静的所在就会发现,所谓心目中最美好的幸福时光,莫过于在美丽的清晨倾听鸟儿歌唱,那百鸟竞歌的声音,就是大自然赠与我们的天籁之音,它除带给我们安宁和谐的栖居外,还有健康愉悦的幸福气息。

上一篇:洋教授万里救“眼泪公主” 下一篇:宝钢:花园般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