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地区土壤养分状况变化及培肥对策

时间:2022-09-18 09:54:21

锦州地区土壤养分状况变化及培肥对策

摘要:1997年在全锦州市范围内土壤普查原点上采集有代表性的耕层土样300个,对其养分变化情况进行了概查,并与1982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进行了对比,据此提出相应的土壤培肥对策。

关键词:土壤养分变化;培肥对策

中图分类号:S1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7-0088-2

1 土壤养分现状及变化情况

1.1 有机质

概查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1997年全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286个点平均)为1.204%。其中,棕壤(92个点平均)为1.167%、草甸土(184个点平均)为1.212%、水稻土(10个点平均)为1.387%,分别比1982年下降了0.096%、0.082%、0.365%,年均下降0.006%,以水稻土降幅最大,年均下降0.024%。

1.2 全氮

土壤全N平均含量0.0749%,比1982年下降了0.0038%,但降幅较小。其中,棕壤全N下降0.0741%、草甸土为0.0750%、水稻土为0.0804%。与1982年相比,分别下降了0.0002%、0.0050%、0.0169%;以水稻土降幅最大。

1.3 碱解氮

碱解N总的呈上升趋势,平均含量为100.4㎎/㎏,比1982年上升了17.1㎎/㎏。其中,中壤为100.8㎎/㎏,比1982年下降了3.4㎎/㎏,草甸土为100.9㎎/㎏,水稻土为87㎎/㎏,分别比1982年上升了23.1㎎/㎏和18.0㎎/㎏。

1.4 有效磷

有效磷含量升高,全市土壤平均含量为15.3㎎/㎏,比1982年增加了12.4㎎/㎏。其中,棕壤、草甸土的含量均为15.4㎎/㎏,分别比1982年增长了11.9㎎/㎏和12.9㎎/㎏;水稻土为11.3㎎/㎏,比1982年上升了66㎎/㎏。

1.5 速效钾

速效K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全市速效K含量为98.0㎎/㎏。比1982年下降了8.5㎎/㎏。其中,棕壤、草甸土分别为84.4㎎/㎏和99.7㎎/㎏,比1982年下降了2.7㎎/㎏和2.4㎎/㎏;而水稻土则呈上升趋势,由1982年的105.3㎎/㎏上升到163.6㎎/㎏。

2 土壤养分丰缺状况

根据几年来大量的田间试验结果,并参照全国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划分标准,初步制定当前生产条件下锦州地区土壤养分丰缺标准,并按此标准对全市土壤养分状况进行评价。

2.1 有机质

有机质含量很丰富(﹥1.5%)的仅占17.5%,丰富(1.2%-1.5%)的占29.4%,中等(1%-1.2%)的占25.2%,缺乏(0.8%-1%)的占18.9%,严重缺乏(﹤0.8%)的占9.1%。其中以水稻土有机质含量最高,达丰富以上标准,即含量﹥1.2%的占80%,而棕壤、草甸土有机质缺乏的均占28.3%(见表1)。可见,锦州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来说偏低。

2.2 碱解氮

碱解N含量很丰富(﹥150㎎/㎏)的仅占7.3%,丰富(120-150㎎/㎏)的占14.0%,中等(90-120㎎/㎏)的占36.7%,缺乏(60-90㎎/㎏)的占34.3%,很缺(30-60㎎/㎏)的占7.0%。总的看,不缺乏的约占60%;缺乏的约占60%(见表2)。

2.3 有效磷

有效P含量很丰富(﹥17㎎/㎏)的占30.8%,丰富(8.5-17.0㎎/㎏)的占43.7%,中等(4.5-8.5㎎/㎏)占18.9%,缺乏(2.3-4.5㎎/㎏)占3.8%,很缺(1.2-2.3㎎/㎏)占0.7%,即有效P含量在中等以上水平(不缺)的占95.5%。可见,有效P含量比较丰富(见表3)。

2.4 速效钾

总的来看,土壤速效K含量较低,在中等以上水平的占56.1%,缺乏的占43.9%。其中很丰富(﹥16㎎/㎏)的仅占9.5%,丰富占的14.1%,中等的占32.5%,缺乏的占35.3%,很缺的占7.2%,极缺的为1.4%。其中55.4%为棕壤缺K(见表4)。

2.5 有效锌

锦州地区土壤总的看有效Zn含量较高,含量丰富(﹥31㎎/㎏)的占68.8%,中等的占23.1%,缺乏的占8.1%(见表5)。

3 土壤养分变化的原因

有机肥施用数量不足,甚至多年不施有机肥,特别是责任制以后,由于承包期短,农民存在短期行为进行掠夺式生产,而近几年养殖业发展较快,果蔬等经济作物与大田争肥的矛盾日益突出,使消耗的土壤有机质得不到补充,致使大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特别是水田生产中不施有机肥,使土壤有机质呈净消耗状态,因此其降幅最大。土壤全N和碱解N变化较小,可能是多年来大量施用化学N肥所致;土壤有效P含量大幅度上升,是因为P在土壤中不易迁移,当季利用率只有20%左右,大部分被土壤吸附固定。所以,连续多年大量施用P肥后,有效P含量明显升高;速效K含量的降低在生产中表现最突出,由于受北方地区“富K”观念的影响,多年来施肥一直以N、P肥施用为主,忽视了平衡施肥,特别是随着N、P用量的增加,耐肥高产品种的引入,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收获作物从土壤中携出的K增多,造成土壤K素亏缺,速效K含量明显下降,多年不施有机肥的地块缺K更为严重;作物对Zn的需要量虽少,但随生产条件的改变,如大量施用P肥,产生P-Zn拮抗现象,使Zn的有效性降低。另外在pH值较高的土壤及我市部分碳酸盐草甸土上,施Zn效果非常明显。

4 培肥对策

从以上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及丰缺状况来看,锦州地区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K含量平均比较低,且呈下降趋势,有效P及Zn较丰富。因此,总的施肥原则是在提高有机肥用量的基础上,稳定N、P肥用量,增施K肥,在缺Zn的土壤和敏感作物上增施以Zn为主的微量元素肥料。

4.1 增施有机肥料

有机肥料不仅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还含有N、P、K等多种大量及中微量营养元素,长期施用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土壤全N、全P、全K和速效养分的含量。另外,有机肥料又是团粒结构的胶结剂,能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降低土壤容量,使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明显提高,长期施用有机肥还可提高土壤保水供水性能。

4.2 实行根茬与秸秆还田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粮果、粮菜争肥的矛盾日益突出,实行根茬与秸秆还田将是今后现代农业条件下维持与增进地力的主要手段和发展趋势之一。玉米根茬还田7-10年,亩还田量为90㎏,可维持有机质平衡,亩还田量为250㎏,培肥作用十分明显,土壤有机质、全N及有效P、K均明显提高,水稻高留茬及稻秸还田,不仅可平衡土壤有机质,对缓解土壤K素亏缺和维持土壤K素平衡也十分有效;小麦高留茬不仅可增产,增收126-954元/km2,同时还可抑制杂草生长。

4.3 平衡施用化肥

作物吸收各种营养元素,有一定比例,无论哪一种必需的元素缺乏,都会影响对其他元素的吸收,只有各种元素比例合理,才能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从锦州地区土壤养分丰缺及其变化趋势来看,应改变过去重施N、P肥,不施或少施K肥的做法,各种肥料平衡施用,具体为稳定N肥用量,重点改进施肥方法,以提高其利用率;P肥可一次大剂量施用以省工省力。在K肥肥源有限的情况下,优先施在缺K土壤和对K敏感的作物上,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在施入N、P、K化肥的同时,施用以Zn为主的微量元素肥料,特别是高产地及缺Zn土壤,增产效果应更明显。

作者简介:徐秋英(1965-),女,汉族,辽宁黑山人,辽宁省黑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土肥站站长,研究方向:土肥。

上一篇:大豆的需肥规律及施肥要求浅议 下一篇:为害柳树的黄翅缀叶野螟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