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害柳树的黄翅缀叶野螟生物学特性

时间:2022-09-06 08:05:10

为害柳树的黄翅缀叶野螟生物学特性

摘要:黄翅缀叶野螟在我国多有分布,但看见其幼虫的还是很少,因在权威资料中寄主不祥,笔者经室内外观察。发现其危害多种植物的叶片,更喜欢危害沙棘树的叶片,笔者经2年的室内外观察得知,其生物学特性在辽宁西部每年1代,以蛹越夏及冬,对沙棘树危害较重,对栽植的大果沙棘危害尤为严重,在一株5年生的沙棘树上有100多头幼虫危害,成虫善飞翔。

关键词:柳树;黄翅缀叶野螟;生物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Q969.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7-0071-1

黄翅缀叶野螟(Botyodes diniasalis Walker)鳞翅目(Lepidopter)螟蛾总科(Pyraloidea)螟蛾科(Pyralidae)的一种专门危害各种柳树的食叶害虫,2005年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时在朝阳高速公路引路的沙棘林内发现,部分沙棘被其危害疮痍满目,严重时使树木叶片皆无。该虫危害沙棘的生物学特性目前尚无报道。笔者对其进行为期2年的观察,现将其生物学特性作以报道。

1 研究方法

采用室内外观察,2010年6月份对被害树卫矛进行观察,当时是3龄幼虫,只是在卷曲的叶片内取食,放入养虫盒内进行观察,室内蛹的羽化率在80%;老熟幼虫化蛹率100%。

2 形态特征

2.1 成虫

体长约13mm。头部褐色,两侧有白条。胸、腹部背面淡黄褐色。下唇须向前伸,末节向下,下面为白色,其余为褐色。前、后翅均为金黄色,散有波状褐色斑纹,外缘有褐色带,前翅中室端部有褐色环状纹,环心白色。

2.2 卵

扁圆形,乳白色,近孵化时黄白色。卵粒排列成鱼鳞状,聚集成块或呈条形。

2.3 幼虫

老熟时体长15~22mm,黄绿色,头部两侧近后缘有一条黑褐色斑纹与胸部两侧的黑褐色斑纹相连,形成一条纵线。体两侧沿气门各有一条浅黄色纵带。

2.4 蛹

长约15mm,淡黄色。蛹体外被一层白色丝织薄茧。

3 生物学特性

3.1 生活史

在朝阳地区每年发生3代,以初孵幼虫在落叶、地被植物及树皮缝中结茧越冬。翌春4月上、中旬成虫羽化,羽化后当晚进行交尾,交尾后即刻寻找光滑枝干产卵,以后各代产卵叶背主脉附近。卵期10-12d,幼虫期20-30d。于5月下旬6月上旬完成第一代幼虫生活史;7月初完成第二代幼虫生活史;9月上旬完成第三代幼虫生活史。

3.2 生活习性

在朝阳境内每年发生三代,以初孵幼虫在落叶、地被植物及树皮缝中结茧越冬。翌年4月初当杨树发芽展叶后,越冬幼虫开始危害,5月底6月初,幼虫陆续老熟化蛹。6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中旬为羽化高峰期。7月下旬第二代成虫高峰期。在9月中旬第三代成虫高峰期。直到10月上旬初龄幼虫越冬。

成虫白天多隐藏在林间杂草、灌木丛或农作物上,受干扰后起飞,夜间活动。趋光性极强。卵产于叶背面,以中脉两侧最多,成块状或条形,每块有卵50-100粒。幼虫孵出后分散啃食叶表皮,并吐出白色粘液涂于叶面,随后吐丝缀嫩叶呈饺子状,或在叶缘将叶折叠,藏在其中取食。幼虫长大后群集在顶梢吐丝缀叶继续取食,多雨季节最为猖獗,3-5天即可把嫩叶吃光,形成秃梢。7月底8月初,阴天多雨,温度较大,对幼虫的生长发育极为有利,所以8月中旬成虫数量最多,成为全年的最高峰。幼虫极活泼,稍受惊扰,便立即从卷叶内弹跳或吐丝下垂。老熟幼虫在卷叶内吐丝结白色薄茧化蛹。

幼虫每日凌晨3-7时孵化,初孵幼虫灰褐色,孵化后群聚在原地取食卵壳,将卵壳食尽后,渐分散到嫩叶片上。经24h后胴体变棕褐色。初孵幼虫体灰褐色,头壳黄褐色,有光泽。2龄后绿色,胸背有白色条纹;3龄以后幼虫由绿色变为红褐色。1-2龄幼虫取食叶肉,3龄以后幼虫取食全叶。傍晚幼虫取食比白天活跃,1-2龄幼虫取食量较少,4龄后食量渐增;白天取食2cm2叶片, 4-6龄幼虫取食量逐渐增加,每天可取食0.5-1cm2叶片,一头幼虫一个生活史可取食10-15cm2。约20天时体表颜色由绿色渐变锈绿色。3龄幼虫蜕皮后由绿色变浅棕色、4龄淡黄色,幼虫背部的条纹渐退,颜色多样。1-3龄幼虫有绿色伪装色;4龄幼儿头壳有明显的黑褐色斑纹与胸部两侧的黑褐色斑纹相连,形成一条纵线。腹部褐色,气门线明显。幼虫平均每5-7d蜕皮1次,蜕皮前头向地停食不动12-15h,蜕皮约需3-5min。6月下旬幼虫进入4龄以后改在晚间取食,老龄幼虫食量大增,进入暴食期,1头幼虫1d可取食1cm2叶片,4龄幼虫每d可取食6-10片叶片。6月中旬老熟幼虫卷叶预蛹,预蛹期为72-84h,蛹期16-20d,6月末、7月初成虫羽化。雄成虫比雌成虫早1-2d羽化。雌成虫羽化后即可交尾,交尾后寻找树干、建筑物等光滑的地点产卵。幼虫4龄,约需20-25d,1-3龄平均4~5d,4龄需10-12d,老熟幼虫约20-24h进入预蛹期,蛹期约13-15d,初化蛹时肢翅部分呈翠绿色,后逐渐变红褐色。

作者简介:汤智馥,高级工程师,从事森防管理工作。

上一篇:锦州地区土壤养分状况变化及培肥对策 下一篇:杨树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