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进程中政府的行为选择

时间:2022-09-18 08:51:25

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进程中政府的行为选择

从政府角度来看,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在发展指导思想与宏观发展战略上,存在发展方向的定位偏差问题。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普遍处于初期阶段,缩小与发达地区发展差距,必须加强与发达地区对接,扬长避短,寻求互补,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圈,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寻求在整个区域经济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在错位竞争中发展县域经济,把自己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实现后来居上。而不少欠发达县不注重对本地比较优势的研究和特色经济的打造,盲目照抄别人的发展经验,发动全员去招商,一哄而上搞建设,与周边发达地区进行趋同竞争。即使因低廉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优势招来一些项目,但由于这种资金既没有与本土经济(原有产业基础及资源禀赋优势)相结合的植根性,也没有与周边经济形成有机的关联,一旦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优势不再,就存在投资商抽资外逃的风险,使县域经济发展面临崩溃。有些欠发达县甚至把宝贵的财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用来大搞城市建设,追求视觉上的景观效应,而不注重对投资基础设施的投入,造成投资环境欠佳,投资增长乏力。

二是吸收外部资源的政策力度不够,县域经济发展缓慢。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在宏观经济中处于第三阶梯的后发角色上(发达城市―大型制造业城市―县域经济区域―广大农村),缺乏具有比较竞争力的项目,缺乏吸引人才、资金的软环境,不善于利用自身优势主动地融入到发达地区为核心的经济产业圈中去获取发展资源。

三是发展策略不当,经济发展乏力。许多欠发达县在发展经济上急功近利,大搞工业园区建设,遍地开花。由于政府财力限制,各个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对外部资源的吸引力不足,且各个园区之间缺乏有机的产业关联,造成各个园区经济发展缓慢,县域经济发展整体乏力。

从外部环境看,还存在着缺乏支柱企业;经济的市场化水平低,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流动程度低,信息市场、资本市场等关键性市场发育滞后;经济发展中科技资源薄弱、人力资本匮乏,导致经济发展低水平循环;基础设施的瓶颈问题突出;民营企业融资难;招商引资回报少等问题。

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资源配置有两种主体:政府与市场。市场经济的良好运行离不开政府的理及其制度环境的支撑,发挥比较优势则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和社会财富有效积累的基本途径,而比较优势的发挥需要政府行为的正确选择。为加快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建议:

第一,立足比较优势,以特色经济为方向,制定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重点,培育好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坚持走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子,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和产品体系。要依托园区载体,促进产业集聚。围绕现有特色支柱产业和龙头骨干企业延伸产业链,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推进同一产业的上下游项目在产业集中区聚集,促进一批特色明显、产业突出、辐射力大、带动性强的特色产业群的形成。

第二,突出重点,集中精力建成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基础设施。选准对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项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成一批重点工程项目。要通过引导和市场运作,吸引民间资金投资公共服务领域。引导民间投资从普通盈利项目转到基础环境设施上来。只有民间投资充分起来,才能改变那种政府孤军作战的局面,收到以投资呼唤投资、以投资引致投资、以投资繁殖投资的效果。

第三,强化规划布局,重视开发区建设。要主动适应经济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的经济发展新趋势,把开发区作为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开发区建设,要走集约发展的路子,要用改革的思路,探索突破土地瓶颈制约的办法,加快园区新上项目建设。

第四,改善软硬环境,营造发展新优势。政府要引导县域经济发展从政策优惠型向特色优势型转化。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者,就必须做好几方面工作。形成合理、公开、公平的政务环境。要做到政务公开、平等、公正与合理,给予投资者实实在在的支持。

第五,积极培育本土经济,努力发展外向经济。一方面,要注重对本土经济的培育,把县域经济的发动主体定位在民间发动型。最大限度地放宽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域,让民营经济成为活跃县域经济的助推器。另一方面,要树立大开放、大市场、大资源、大发展的意识,主动承接周边地区大中城市的辐射,加强与发达地区的交流合作,促进工业经济走开放型、外向型发展的路子。为此,要抓好项目招商,立足县域资源优势,编制一批高质量的大项目,积极向外推荐本地有资源、生产有基础、市场上有竞争力的项目,打破县域经济的瓶颈制约,带动本地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发展改革委)

上一篇:统筹城乡发展制度创新需研究的问题 下一篇:利用高科技发展循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