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黑杨新品种NL—3804、NL—3412扦插育苗技术概要

时间:2022-09-18 08:02:27

美洲黑杨新品种NL—3804、NL—3412扦插育苗技术概要

【摘 要】美洲黑杨新品种NL-3412和NL-3804具有产量高、材质优良、干形通直圆满以及出材率、利用率高等特点,是江苏省人造板工业发展的重要推广品种。陈圩林场在多年育苗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快速培育优质种条的技术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杨树良种的快速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美洲黑杨;NL-3412;NL-3804;扦插育苗

美洲黑杨新品种NL-3412和NL-3804是南京林业大学在“十一五”国家杨树科技支撑计划研究期间选育的两个南方型美洲黑杨新品种,经宝应、泗阳、泗洪、徐州等地12年造林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黑杨品种的速生性比当前栽培品种——南林895杨高15%~20%,具有产量高、材质优良、干形通直圆满、出材率和利用率高等特点,是江苏省人造板工业发展的重要推广品种。下文详细分析陈圩林场在多年育苗实践中总结出的快速培育优质种条技术方法,以供参考。

1 苗圃地选择

苗圃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和灌水条件良好的地段;土壤应选择土层深厚、较肥沃的砂壤土或中轻壤土,避免选择漏水漏肥的粗砂土或通透性不良的黏重土壤,土壤酸碱度要适中;生长季节地下水位应在1.5m以上;忌选病虫害较多的地段。

2 整地作床

苗床一般为南北方向;整地要在头年秋季深翻,当年进行春耕,施足基肥,每667㎡施尿素25kg、三元复合肥25kg,清除杂草、石块等;苗床整理宽度为2.6m。

3 种条与插穗

3.1 选择种条

种条品质的好坏是育苗成功与否的关键。在选择种条时必须遵循“良种壮苗”的原则,选用木质化程度好的粗壮、紧实、无病虫害、侧芽饱满的当年生苗木作为种条,通过几年实践,苗木发芽率一般在95%以上。

3.2 截取插穗

插穗的截取是苗木发芽齐、成活率高、单位面积产苗量高的基础和保障。在截取插穗时,在插穗上切口以下1cm处,必须保证有1颗饱满、无病虫害、无损伤的侧芽,以保证插穗的发芽率。插穗的长短也要适中,一般以18~20cm为宜,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育苗效果。

4 扦插时间与方法

扦插时间一般为植树节(3月12日)前后。扦插时应垂直插于苗床,不宜歪斜,株行距为0.3m×0.6m,每667㎡大约扦插3700株,插后应立即灌水,使插穗与土壤紧密结合。

5 抚育管理

5.1 灌水

杨树插穗萌芽后,初期靠插穗本身所含的养分和下切口从土壤吸取的水分维持生命和生长。进入生根期后,幼苗顶端长出嫩叶,此时苗木开始真正的生长,苗木生根期一直持续到5月中旬。这个时期气温不断升高,幼苗水分消耗逐渐增加,水分一旦供应不足,幼苗就会因水分动态失衡而发生萎蔫,甚至死亡。如春季不是太旱,在一般情况下灌1~2次透水就能满足生根的需要。在扦插生根时期,为了不降低土温和保持土壤透气性,应尽量减少灌溉次数。

5.2 抹芽

苗木生长后长出侧枝时就需要抹芽,侧枝很嫩时用手直接摘除;若已木质化,则需用修枝剪剪除。一般当年苗木侧芽很少。第一次抹芽宜迟,在苗高40cm才开始进行,目的是让苗木根系能得到早期侧枝光合作用所提供的养分,从而得以正常生长发育。因此,这一段时间的管理关键是保证水分供应。

5.3 追肥

苗圃追肥一般每667㎡每年用尿素25kg左右,同时可根据土壤情况增施一定量的磷肥和钾肥。追肥于5月下旬、6月中旬和7月中旬分3次进行。

5.4 病虫害防治

防治病虫害应以提高苗木生长势为基础,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此期间对苗木构成威胁的病虫害主要是白杨透翅蛾,通常可采用40%氧化乐果乳油、50%杀螟松、50%辛硫磷乳剂等800~1000倍液喷枝干3~4次,每次喷药间隔15d左右。

5.5 除草

原则上做到“早、小、了”。从扦插时起至新生苗能进行独立生活为止,此期为2~3周,应尽量避免除草和松土,如确实草荒严重非除不可,应该用小锄头慢慢铲去插穗周围杂草,绝不能碰动插穗。幼苗期持续期4~6周,主要应做到及时松土,保证幼茎顺利生长。

6 苗木出圃

起苗时应剔除有病虫害的植株和其他杂株。如果秋季造林,条材割下后即可起苗造林。最好用机械起苗,这样可保证根系完整,不劈不裂。如果第二年春季造林,条材割下后假植贮藏,根可留在圃地越冬。

7 条材贮藏

条材贮藏不仅仅是苗木越冬的过程,而且具有软化条材、提高插穗成活率的作用。越冬贮藏多采用室外混沙埋藏,贮藏时应选择地势干燥、排水良好、不返盐碱的背阴地方,贮藏坑宽1.0~1.5m,深1.5m,长度视条材数量而定。应在封冻前进行埋藏,先在坑底铺上一层湿沙,再按坑长方向将捆好的条材分层摆在坑内,上面撒一层湿沙,当条材堆放到距地面10~20cm时上面最后覆盖一层湿沙。翌年早春气温回升时及时扒出条材使用。

上一篇:仿生黑木耳与单季水稻轮作新技术 下一篇:辽西水浇地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