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职业规划教育课程,推进独立学院就业工作

时间:2022-09-18 07:27:17

开设职业规划教育课程,推进独立学院就业工作

摘 要: 职业规划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独立学院的关注,它是一项着眼于大学生长远和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直接影响到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对独立学院的发展和体制完善具有深远意义。在当前条件下,加强职业规划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开设职业规划教育课程,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全程式的视野,也需要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等的融入。

关键词: 职业规划教育 独立学院 就业

一、独立学院职业规划教育特征

1.职业规划教育内涵及发展。

职业规划是指运用职业评析、调查访谈、心理测验等方法和手段,依据市场人才供求,按照求职者的个人条件与求职意愿,以及单位用人的要求,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实现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职业规划与决策理论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广泛应用于人事、管理等各方面,对指导大学生求职及未来职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此,我国高校逐渐掀起职业规划教育热潮。

高校职业规划教育是依据一定的科学理论,针对不同的培养目标,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设相关课程或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就业政策及社会就业整体形势,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其他条件进行升学或就业分流选择,引导学生以社会实际需求调整就业期望值,主动增强综合能力,确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适应社会发展的过程。不同的职业规划决定不同的人生,因此,及早进行职业规划是大学生实现自我的有效途径。

2.独立学院职业规划教育特征。

目前,许多独立学院越来越认识到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操作上,大部分都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是职业规划教育缺乏系统性,将重点放在临近毕业的学生群体上,对低年级学生在职业理想教育和职业规划方面的引导显得比较薄弱或重视不够。

二是职业规划教育的短期化行为特征较为明显。独立学院目前重心放在自身发展方面,常把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简化为毕业前的就业指导,侧重于就业技巧的培训、就业政策的宣传及就业信息的提供,且大多停留在经验介绍的层面,而未触及整个职业生涯的规划。

三是陆续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开展了就业指导咨询活动等,但教育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大部分以几百人的讲座或大课形式开展,教师面对很多学生,难以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而且就业教育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高,不能以新的理念支撑高质量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和指导服务。

二、职业规划教育对就业工作的价值

在全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独立学院毕业生开始大量走向人才市场。就业难问题与当今大学生自身就业准备不充分、职业规划指导欠缺不无关系。因此,开展职业规划教育逐渐成为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有效措施,也成为当前各独立学院学生工作的重点,对独立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和体制完善有着重要意义。

第一,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充分认识自己,从而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减少盲目求职,有效提高就业率。研究表明,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与其职业兴趣相吻合,就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90%,并能长时间地保持高效率的工作而不疲劳;反之就只能发挥全部才能的20―30%,还容易感到厌倦和疲劳。第二,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进行职业定位,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做出理性的择业决策和行动,从而提高就业率。大多数大学生并不了解自己想要进入的公司的发展前景、用人制度、企业文化、人际关系等,甚至一部分学生对以后自己即将在一个什么样的平台上迈出人生第一步只有模糊的概念,根本没有目标。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职业指导研究中心主任顾雪英指出,所谓职业规划就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的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与成长目标,以及对一项职业和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成就期望。通过合理的职业规划,个人与职业的契合度越高,职业生涯就越有可能取得极大的发展。职业选择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与前后步骤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决定着未来职业的发展趋向。第三,有利于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从而顺利进入职场,提高就业率。就业能力通常表现为学生能够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而职业规划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根据职业目标进行就业能力培养,开展和参加相应实践活动,进行职业实践,等等,能有效地避免大学生择业的盲目性,使大学生科学地进行职业选择,避免岗位专业性人力资源缺乏与从业人员技术不对口的矛盾。

很多专家认为,当前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显得被动、盲目,主要原因是学生普遍缺少职业规划意识,不了解自己,不了解社会对工作岗位的要求,从而导致定位不清,学习针对性不强,并最终导致学生就业竞争力下降或出现盲目就业的现象。近几年社会各界对在大学里开设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教育的呼声渐高,已有不少高校在各方面做出大胆尝试,但主动采取行动的学生并不多。在现实生活中,当大学生面临职业选择或职业困惑时,他们最主要的解决途径是自己思考解决;其次是与父母和同学商量;只有极少部分学生会选择由专业机构对自己进行指导。这说明,无论是学校就业中心还是社会层面职业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体系仍不完善,而且学生对职业生涯指导的重要意义还没有足够的认识。

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择业技巧,积极为大学生顺利就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已成为独立学院的共识和面临的重要任务。

三、独立学院开设职业规划教育课程的建议

西方国家在职业规划教育上所采取的形式多样,既有课程体系,又有活动体系;既有大型的讲座,又有中型的团体辅导、工作坊,还有一对一的职业咨询。这些宝贵经验值得我国高校学习和借鉴。但在当前我国独立学院普遍缺乏具备职业生涯规划咨询能力专业人员的条件下,开设职业规划课程仍是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渠道和有效途径。

就整体而言,独立学院的本科特色更适宜将学生培养成为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而非研究型人才。在借鉴国外先进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独立学院应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规划教育模式,促进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以实现未来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佳效益。

1.实现“全程式”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大学阶段不是职业发展的实施阶段,而是职业发展的准备阶段。因此,职业规划教育不仅仅要向学生讲述职业发展与成功的基本规律与理论,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所以独立学院的职业规划教育应由过去的集中突击指导向全程化指导进行转变。

职业规划教育要贯穿全过程,每个学年的具体课程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可以有如下安排。一年级为学生职业规划的试探期,重在适应生活进行初步的职业规划。应侧重帮助学生培养专业认知能力,教育学生树立职业生涯概念和就业素质意识,帮助学生将就业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二年级学生职业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职业适应,以及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与竞争力。着重基本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会人生职业生涯规划。在这一阶段除了职业能力的培养外,还可以让学生掌握搜索求职信息、撰写简历、参加面试的技巧,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为将来参与职位竞争和职业发展做好各项准备。三年级着重职业定向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发现自己的职业意向和职业潜能,结合所学专业,制定出符合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目标,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已的职业发展能力和择业技巧。四年级是学生职业规划的分化期,这一时期的重要任务是让学生转变角色以尽快适应社会。我们要通过课程的开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积极探讨工作选择和职业发展,掌握正确的求职方法,强化角色意识以便更快适应社会。这四个阶段应相互贯通、有机连接,与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从而为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2.结合专业教学开展职业规划教育课程。

注重在各专业教学中渗透和融入职业规划指导。由于专业教学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都有职业规划教育的资源和机会,而专业教师具有教育技能强,对本专业、行业熟悉,与企业联系较密切等特点,因此,要发挥专业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强化专业教师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指导功能。就目前的情况看,尤其要注重课程建设与开发,灵活设计职业规划课程内容或专题项目,指导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厚实自己所选职业岗位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适时修正自己的知识结构,并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所学专业扩展自己的择业空间。专业教师可以利用与企业联系较多的优势,邀请知名企业的老总、人力资源部门经理等来校作报告。这些都能给学生提供了解社会、了解企业的机会。

在职业规划课程中,要以有本学院所开设的专业及学生的就业意向为导向,针对不同的专业,针对市场上不同的职业门类,实现不同的指导。在职业规划教育中,根据不同的专业要制定不同的职业规划课程,也必须针对不同职业制定不同课程。

3.在职业规划教育课程中加强测评建设。

一是积极开发适合本学院情况的测评产品,增加测评的信度和效度,或是挑选和引进合适的测评工具,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二是建立一支专家型的测评队伍,给测评对象以公正、科学的测评指导,并给予正确的解读,真正发挥出职业测评对职业规划的服务作用。在帮助大学生做好自我认知工作的基础上,使他们真正了解自己,正确认识“我是谁”,让大学生尽早接触、了解与就业有关的信息、政策,也可以借鉴国外在这方面的先进经验。

4.在职业规划课程中开设创业课程,指引学生积极创业。

独立学院学生相对而言家境较好,可以从父母那得到更多创业资金的帮助,同时独立学院学生活动能力和沟通能力较强,他们是适合创业的群体。但是,他们在创业经验方面明显不足,并且缺乏吃苦的精神,心理承受能力也有待提高。独立学院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创业方面的指导,弥补其不足,同时多为学生创造创业渠道。独立学院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其创造创业机会,邀请成功人士来校传授成功经验,让学生多些机会接触成功人士,这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成功人士的创业经历也对其创业起到指导作用。

5.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授课形式。

随着毕业生就业环境和就业形势的变化,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内容和形式必须加以调整,建立专业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体系,开展职业规划和职业导航等活动,并进行职业意识、技能的训练及创业技能的培训,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技能和创业技能,以适应新的就业环境和就业形势。独立学院应在这个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逐步形成以职业指导课程体系为基础、以职业测评和职业咨询为特色以高水平的就业指导讲座为补充,再辅之以就业实习实践的职业生涯指导体系。要把普遍性指导与个性化指导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个人价值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

在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同时,还要增加课堂实践教学环节,确保职业规划的实效性,如举办模拟求职招聘会,成立模拟公司,采用讨论式、情景式、问题式、探究式为主的教学方法等,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营销能力等,学生走出校门后就能很快适应各种职业岗位要求。

6.全面提高职业规划课程教师的素质。

调查表明,我国普通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课,一般都是由从事政治工作和“两课”的人员担任,与“思想教育”、“政治课”等工作混为一谈,失去了其专业性特征。职业规划教育课程作为一门学科,要求授课教师除掌握国家政策法规、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之外,必须掌握或熟悉有关教育学、经济学、人力资源、咨询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本课程教师应接受系统的、有计划的岗位培训,在考核达标后方能上岗。

参考文献:

[1]刘荣军.关于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0):52-53.

[2]刘瑞晶.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提高就业率[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5):9103-104.

[3]方翰青.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咨询需求的调查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4]赵慧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高教论坛,2006,(4).

[5]郑海燕.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置[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6]杨国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8,(7).

[7]武建京.高职院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晋中学院学报,2007,(12).

[8]王泽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青年研究,2007,(2).

上一篇:高中文理“分”“合”探析 下一篇:《音乐鉴赏》课教学中的普及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