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森哲顾曦之:电网应建立新商业模式 综合服务商将越来越多

时间:2022-09-18 07:12:04

埃森哲顾曦之:电网应建立新商业模式 综合服务商将越来越多

在中国政府如火如荼地推进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之际,国际经验的借鉴对相关各方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政府应该如何推进电力市场的开放?企业将如何适应新的竞争形势?全球能源产业将会有怎样的颠覆者出现?带着这些问题,《能源》杂志记者近日独家专访了埃森哲亚太区公用事业董事总经理兼资源战略总裁顾曦之(Greg Guthridge)。

顾曦之拥有25年的公用事业和能源行业经验,对电力和能源业的变革以及新的业务模式有深入的了解。以下是顾曦之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主要内容:

中国应坚定开放售电市场

《能源》:你对中国政府正在进行的电力体制改革有什么建议?

顾曦之:我有四点建议:首先,我建议降低新进入者的门槛。现在全球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为新进入者在竞争过程中提供便利,以及较低的准入条件。在降低门槛的同时,相关的技术、标准、政策法规等都需要围绕它建立起来。

第二个建议是让市场设计变得更加容易。我们从英国、澳大利亚,以及其它市场中学到的经验是如果这个市场规则比较复杂的话,对于新进入者来说,将是非常困难的。

第三点,对于政府来说,建立一个健康的售电市场至关重要。在这样的市场当中,需要促进和保持商品与交易的流动性和活跃性,使批发零售买卖交易都简便易行 。

第四个建议是,政府应该为消费者提供教育。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他们可能难以理解售电市场是如何竞争的。如果去看一些全球的竞争市场,我们会发现政府提供教育的市场比政府没有提供教育的市场要更成熟、更有活力。

现在,中国的配电、售电市场正在改变竞争的蓝图,尽管这种竞争是由政府引导、监管的。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考虑竞争进入的门槛。

有人认为中国的这次电力体制改革有妥协的味道,但无论如何我们已经看到市场开始在起作用了,也一定会带来一些改变。中国的电力行业目前还是相对垄断的一个行业,政策对它未来的走向会有较大的影响因素。所以,我们希望政府能够非常坚定的开放售电市场。当然,在改革的过程中,也应该根据市场中发现的新情况做出相应政策变化和及时的调整。

电网企业应建立新的商业模式

《能源》:在电改政策出台和互联网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电网企业仍将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那么,你认为他们将如何保持竞争优势?

顾曦之:中国的电网企业基本是垂直型垄断的企业,他们在售电和电网方面都是垄断的。在互联网的影响下,这些电网企业需要建立新的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应该建立在非常开放的基础设施平台上。在这个基础设施平台上可以让分布式发电、微网等进行互联互通。

看一下德国的情况,他们的电网公司也是相对垄断的,未来也会持续保持相对垄断的地位。但是传统的电网公司正在从运营商转向非常开放的服务平台,当然这个平台也是受到监管的。同时,在这个平台,他们能够对市场进行颠覆。

但是电网本身作为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它不可能完全放开来进行建设和运维。所以,从这个角度去讲,电网的垄断地位会一直有,不过他们的管理和服务方式正在不断发生变化,这就是市场化带来的变化。

综合能源服务商将越来越多

《能源》: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出现了一些燃气和电力的综合能源服务商。但是中国并没有出现。你预计中国会在什么时候也出现这类综合能源供应商?

顾曦之:对于北美、英国,还有澳大利亚这些市场来说,他们的燃气和电力的市场是去监管化的,我们把它叫做双燃料模式,这个模式的运营成本比较低。对于这样的捆绑式销售,首先的条件是,他们是去监管化的。在一些国家还存在更复杂的捆绑。除了燃气和电力,还有一些新的产品和服务。包括电信,以及一些家庭服务。

这是一个趋势,我觉得中国也完全可能发生。只是在中国现有的体制和机制下,电力企业和燃气企业没有动力,也没有机会去融合。但是随着整个市场的打开,这个情况会发生变化。

大家可以看到,这次申请售电公司牌照的不乏很多地方能源公司,包括地方燃气公司。所以说,当两个市场都变得更加竞争和市场化,他们自然就会找到合并的需求。不是为了合并而合并,而是合并起来会有更强的竞争优势,能够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我相信中国市场很快就会有人去做这样的事情。

《能源》: 你认为传统的能源企业会越来越多受到一些新进入者的挑战,为什么?

顾曦之:是的,这应该是未来的趋势。因为,不管政策制定者是谁,不管政府的监管如何,甚至如果监管和政策是维持不变的,市场变化也会迫使传统能源企业进行这样的改变。

因为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分布式能源,包括一些新的产品和服务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没有任何别的选择,只能改变他们的监管政策。

现在,传统的能源企业仍然非常强,无论从它拥有的资源、财力、人力,还是专业技术方面,其它小的进入者都没有办法与之匹敌。但这个命题要分开去看。光说能源企业垄断不好,要打破它,某种程度上也是不对的。但我始终相信这个趋势是不会有问题的,我们会有新的颠覆者出现。只是说这些颠覆者现在还太弱小。这些小的企业需要做到非常专业化,发展其独特的竞争优势,否则很难打破垄断。

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战略将是趋势

《能源》:现在全球的公用事业市场都在发生改变。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战略是更受欢迎的战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对企业来说有哪些机遇?

顾曦之:我们埃森哲的观点是,市场是不断变化的,这种不断的变化是由于颠覆性的技术带来的必然结果。因此,消费者满意度以及他们的参与体验是公司战略的基础和核心。特别是在电力零售市场, 未来将会持续这种重要性。

当前就有这样一个新的技术,一个新的变量,即物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消费者越来越多地希望能够通过数字化的渠道参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越来越多的互动、数字化体验来获得他们的满意度。往往消费者互动的越多,他们的满意度越高。未来,这些公用事业企业如果能够提供非常轻松的数字体验环境,他们将会是非常成功的。

随着中国售电侧的放开,新进入的企业已经在数字化技术方面投入了很多,这将给那些传统企业带来非常大的压力。而一旦传统的公用事业公司也转变思路,以消费者为中心这一理念开展运营,那么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战略和运营模式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就看谁能够做的更好。

目前来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这种新趋势是传统公用事业企业的软肋,同时也是市场新进入者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互联网是能源市场的颠覆者

《能源》:对于新能源和传统能源在未来的关系和地位,你是怎么看的?

顾曦之:现在世界上的能源不再短缺,而我们在未来还将会有更多的能源来源,分布式发电也将会继续大规模发展。对每个消费者来说,能源将会无处不在。它将会让消费者消费能源的同时也成为能源生产者。对于电力企业来说,他们在未来必须要变得更加灵活,来迎合这样的变化。而对于集中式发电企业来说,他们也必须要更加灵活。

事实上,物联网的产生给电力和能源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不断涌现的新的能源形式,比如说储能等,也成为了市场当中非常大的颠覆力量。

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维持集中式能源和分布式能源之间的平衡,将会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为什么我们要发展新能源?不是说传统能源不够了,而是因为我们人类一直想寻找一种更干净、更安全、同时也是更廉价的能源来供养我们的生活、生产和发展。昨天的新能源就是今天的传统能源,这是一个不断演变发展的过程。

上一篇:财政补贴不是产业发展的唯一路径 下一篇:时来“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