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 点亮英语课堂

时间:2022-09-18 07:06:47

以学定教 点亮英语课堂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课改的要求,如果不关注学生的知识背景、层次需求和接受程度,只是一味地灌输,就会扼杀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甚至使其逃避和厌恶英语。因此教师要从根本上转换教学思想,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构建高效、丰富的英语课堂。

【关键词】以学定教 小组合作 学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095-0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有效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应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使学生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功感受,并使他们在各个阶段的学习中不断进步”。在这一指导思想下,“以学定教、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以学”指“基于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定教”指基于学情制定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策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使学生乐学、乐思、易学、会学。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从学生的反馈中能及时修正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错误,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需要和发展。所以在开设牛津英语译林版8B Unit2 Traveling Main task这一课时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1.预设作业 使课堂高效

大多数教师比较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主要检查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效率,看学生是否掌握所教的知识点等情况,但是比较忽视或者根本没有考虑到预设作业的布置。担心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预设作业,或者担心不能按照教师的授课思路,出现不能掌控的情况。学生在课堂上即使完全掌握了所学的知识,练习完全正确,也还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充其量就是“会听课”,但是如果课前布置了与教材内容相关、合理而充满趣味性的前置作业,学生在课堂上就能真正做到“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因为老师所要讲的知识她(他)已经有所了解,有过调查研究,甚至已经有了问题在里面,那么她(他)在课堂上能不积极主动吗?激活学生个人的背景知识,优秀的教师会意识到背景知识对学习结果的影响,并且会利用这些背景知识。

2.学法指导 促进学生发展

一篇好的英语习作,不仅仅要注意文章的结构顺序,条理清晰,还要在语言上符合英语语言的表达习惯,同时也要有足够的词汇输入。书本上的范文第一段是总的介绍,让学生找找作者告诉了我们什么,并且用了什么句型来介绍, 同时要交代清楚地点、时间和人物。第二段至第四段是旅游景点的介绍,让学生找找作者介绍旅游景点的句子,以及谈论感受的形容词和句子。第五点是食物的介绍,让学生找找介绍食物的形容词和句子,学生会找到nice, delicious,然后再让同学思考有没有其他的表达方式,最后告诉学生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文中用了the first day, the second day――这样的表达形式,我们还学过一种就是first, then, next――这种形式。最后提醒学生注意时态,范文中用的是一般过去式,而课堂上要写的是dream holiday 所以应该用一般将来时。

3.写作展示

学生完成写作后,我展示了两篇学生写的作文。第一篇如下:

I want to go to Beijing. It is the capital of our country. I will go to the Palace Museum first. There are many things people used in the past. I will also see many fine works of art. Then I will go to the Great Wall. I will go climbing there to enjoy the beautiful view.

Next I will go to Wangfujing Street. I can buy some souvenirs there and I can eat Beijing Duck. I like it very much.

这篇作文结构清楚,能较好地按照要求写出景点,活动,并运用了表示顺序的词语,能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如:fine works of art。

第二篇习作如下:

I will go to Beijing with my parents this autumn. I like Beijing because it is the capital of China and it has such a long history.

There are many interesting things to do and to see in Beijing. First, we will go to the Palace Museum. The kings of our country used to live there. I will see many old things there. Then, I want to climb the Great Wall. There is an old saying “He who has never been to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true man.”

After that, we will go to Wangfujing Street. My mother likes shopping and I think she will like that day most.

There are many traditional food in Beijing. I like Beijing Duck best. It’s so delicious.

I’m looking forward to go to Beijing. I hope my dream will come as soon as possible.

这篇作文总体来说优于第一篇,因为它写出了时间和人物,在第一段中写出了想去北京的原因,第二段中用了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 There are many things to do and to see in Beijing. 并且还用到了我补充给学生的一句谚语,为文章增色不少。它同样用了表示顺序的词语。这篇作文不仅做到了结构清晰,而且内容更丰富,更具体。

把两篇作文放在一起比较,学生自己也很容易判断出哪篇更好,在接下来的写作实践中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学生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了解学生的需求,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给予指导和帮助,在不断的课堂总结和反思中,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不断学习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引领学生,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Rick Wormeli: Summarization In Any Subject.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上一篇:花鸟画的笔墨意境初探 下一篇:谈博物馆展陈设计的色彩效用